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洋务运动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为了“取资洋人长技”,李鸿章满怀热情地投入了一场自强运动。这场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一二·九运动
2.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江南制造总计制炮厂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小留学生 轮船招商局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3.如图是小龙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某一课后绘制的漫画。据此推测他学习的课题是(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4.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王朝为维护统治,掀起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已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其中不是洋务派的是( )
A.李鸿章 B.奕 C.曹汝霖 D.张之洞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1851—1861年)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说明了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7.19世纪60年代以后,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对此“变法”理解正确的是( )
A.学习技术开展洋务运动 B.学习制度实行戊戌变法
C.学习制度进行辛亥革命 D.学思想开展新文化运动
8.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清末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属于( )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无产阶级
9.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并促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呼吁变法的事情是( )
A.洋务运动的成功 B.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
C.鸦片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10.1878年开平煤矿建成投产,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再向洋人购买;1891年汉阳铁厂开始兴建,以满足军工和修筑铁路的需求。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以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 B.收回铁路修筑权
C.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优先发展轻工业
11.1866年,奕 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建议选取30岁以下的满汉官员经考试入馆学习天文算学,遭到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强烈反对,顽固派认为这是儒家的奇耻大辱。据此可知( )
A.洋务派主张君主立宪 B.新式教育缺乏群众性
C.中华文化欠缺包容性 D.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12.“九月庚子,懿旨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归福建巡抚事于闵浙总督。”材料记述了( )
A.台湾正式建省 B.清朝设置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的设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3.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湖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下列洋务事业中,不属于李鸿章兴办或创建的是(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京师同文馆 D.北洋海军
14.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始自1872年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业 教育
人数 32 16 8 18 16 7 5 4
A.标志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传播民主思想威胁清朝统治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5.李鸿章在呈递清廷的奏折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 )
A.开办军事工业 B.兴办民用企业 C.筹建新式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
16.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除此,政府还尝试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
A.提高教育水平 B.开启西化浪潮
C.引领文明开化 D.为了洋务需要
17.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组织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他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谭嗣同 D.蔡锷
18.“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19.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控制白银外流 B.筹划制度改革 C.注重经济发展 D.重视海防建设
21.公元1861年,被称为“中兴之臣”的胡林翼看见当时清军的精锐湘军水师驾驶的木制帆船被英国的蒸汽轮船激起的波浪掀翻,后来感叹道“天要变了”。此后,“天变”表现为(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几临灭顶之灾,为此统治者不得不“办洋务”。“办洋务”的影响有( )
①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的发展④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现代一些学者质疑“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个传统观点,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开端。这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彻底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中国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迈开第一步
2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其名著《美国与中国》中说到:“在19世纪60年代,传统孔教政府的机器部件得到了能量,又开动了起来,在恢复传统秩序的同时,也开始实行西化。……既显示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的力量,也暴露了它的惰性:它是不可能西化的。因为他们有意识的想恢复过去的一切,而不是创造性的面对新的未来。”他评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5.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成立了总理衙门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了新式学堂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6.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7.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8.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这里的“符合历史潮流”是指( )
A.走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起到了思想启蒙历史作用 D.有效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度
29.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纳入西方教育的部分制度和形式,开启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变,为中国近代化发展积蓄了力量。材料强调洋务运动(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D.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
3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指洋务运动( )
A.确立三权分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传播近代思想,抨击了封建传统的孔孟之道
C.开办近代企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D.改革政治体制,开启了君主立宪的民主宪政之门
二、综合题
31.通过不同类别的材料,我门可以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将以上材料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只填写字母)
①文献类: ;②实物类: ;③图像类: 。
(2)能印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材料是 和 。(只填写字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明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东学西渐”过程中所传播的中国文明。并分析“三个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 传统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一般是以中国为中心,四周为外夷,但近代西学东渐中,与西方人的接触和新的地理书籍地图的译介,使得逐渐必须承认海外尚有更广大的世界,因此世界变大了,而中国由天下的中心成为世界甚至仅仅是亚洲的一部分。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西学东渐”后中国人地理观念的变化,并分析观念变化产生的影响。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摘编自刘真《留学教育·第一册》
材料二 1881年6月8日,清总理衙门上奏称留美幼童“外洋之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浇风早经习染,已大失该局(驻美留学事务局)之初心……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当年8月,120名留美幼童绝大多数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摘编自潘向明《留美幼童撤回原因考略》
材料三 《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他们将什么也得不到。”
——摘编自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派幼童留美的“初心”。分析清政府将留美幼童中断学业强行召回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利用相关史实分析《纽约时报》评论的合理性。
34.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神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根据材料指出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35.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攻占巴士底狱 图2
(1)图1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哪一场革命的开始?图2所示革命进程具有哪些特点(一点即可)?
材料二: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1868年,日本新政府湖市的《五条誓文)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一 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
江南制造总局 … ……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四 破除1旧来之陋习,一次天地之公道
汉阳铁厂 五 求知识于世界,大摊皇国之基础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两个重大事件?二者最终产生的结果有何不同?
材料三:
(3)通过绘制时间轴,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主要史实进行了归纳整理。据此判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填写序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作答,概括从国家层面看,摆脱危机、推动社会发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题干“为了‘取资洋人长技’,李鸿章满怀热情地投入了一场自强运动。”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B项正确;虎门销烟的领导人是林则徐,排除A项;公车上书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排除C项;一二·九运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以及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等,派遣留学生,A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共和辛亥革命的思想,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漫画在封建制度情况下,嫁接西方先进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技术,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因此学习的是洋务运动,D项正确;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王朝为维护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C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1898年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促进中国政治近代化,时间不符合“19世纪60年代起”,排除AB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促进中国思想近代化,时间不符合“19世纪60年代起”,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曹汝霖是亲日派,是卖国贼,在五四运动中被免职,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掀起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奕 、张之洞,他们均是洋务派,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蒋廷黻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打醒麻木的清政府,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才使得少部分觉悟,知道必须学习西方,开展洋务洋务了,这交代的是洋务运动的背景,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过程是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失败,期间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材料未提及,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一场清朝统治者内部开展的近代化探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材料未提及这些内容,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李鸿章等洋务派发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A项正确;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排除D项;辛亥革命领导人物孙中山,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领导人物是陈独秀,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统治面临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产生了洋务派,他们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兴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C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在京参加考试的中国知识分子,引起“公车上书”,由此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B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排除A项;鸦片战争失败直接刺激了当时中国政府的行为,以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清政府官员开始筹划洋务运动,而不是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排除C项;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发生的惨剧,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70年代后洋务运动开始以求富为口号,兴建了很多的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入侵,一方面也为军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A项正确;收回铁路修筑权是在19世纪20世纪初,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还未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提及优先发展轻工业,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学习天文算学,遭到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强烈反对,顽固派认为这是儒家的奇耻大辱”可知,这种反对体现出阻力巨大,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D项正确;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保守顽固势力强大,不能体现新式教育缺乏群众性,排除B项;顽固派强烈反对说明保守势力强大,不能体现中华文化欠缺包容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台湾巡抚”可知,台湾设立巡抚,这是说,1885年,台湾建省,这样就加强了边防,B项正确;清朝设置台湾府就产生台湾知府,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是在元代,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奕 奏请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不属于李鸿章兴办,C项符合题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北洋海军都是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事业,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归国的留学生从事电报、外交、铁路等行业,有利于促进中国多方面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派遣留学生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留学生主要就业于电报、外交、铁路等行业,与传播民主思想无关,排除C项。留学生主要学习外国文化为中国服务,不是把中国文化带到外国去,没有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欲白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可知,李鸿章主张在中国发展民用工业解决财政困难,用以辅助军事工业,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李鸿章主张求富,兴办民用企业,来辅助军事工业,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到筹建新式海军,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创办新式学堂,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据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D项正确;提高教育水平、开启西化浪潮、引领文明开化都不是洋务运动时期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组织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结合所学可知,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A项正确;左宗棠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其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排除B项;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蔡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军事家,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并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被称为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所以题干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洋务运动的背景、结果、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从“‘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评论的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不触及封建制度,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的层次,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人士的推动下,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与题干信息“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与题干信息“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不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与题干“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可知,为加强海防,清政府每年都从财政收入中提取巨额经费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说明清政府重视海防建设,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控制白银外流,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为涉及筹划制度改革,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公元1861年,被称为‘中兴之臣’的胡林翼看见当时清军的精锐湘军水师驾驶的木制帆船被英国的蒸汽轮船激起的波浪掀翻,后来感叹道‘天要变了’”,可知与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因此“天变”表现为洋务运动,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与题干内容“清军的精锐湘军水师驾驶的木制帆船被英国的蒸汽轮船激起的波浪掀翻”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题干内容“清军的精锐湘军水师驾驶的木制帆船被英国的蒸汽轮船激起的波浪掀翻”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指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与题干内容“清军的精锐湘军水师驾驶的木制帆船被英国的蒸汽轮船激起的波浪掀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B
【详解】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几临灭顶之灾,为此统治者不得不‘办洋务’。”结合所学可知,“办洋务”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排除含①的ACD项。故选B项。
2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政府统治兴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民用和军用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的近代化,D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动摇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根据材料“在19世纪60年代,传统孔教政府的机器部件得到了能量,又开动了起来,在恢复传统秩序的同时,也开始实行西化。”及所学可知,费正清评价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材料旨在强调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3年至1864年,是一场农民阶级领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政治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斗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25.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总理衙门和创办新式学堂,排除AC项;巩固清政府统治是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项。故选D项。
2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的过程。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据题干“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可知,洋务运动能体现题干这一观点,A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要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排除B项。故选A项。
27.B
【详解】据题干“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可知,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生产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未引进政治制度,排除C项;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28.A
【详解】根据题干中“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排除B项;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历史作用,排除C项;护法运动有效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9.C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纳入西方教育的部分制度和形式,开启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变,为中国近代化发展积蓄了力量。”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洋务运动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未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D项。故选C项。
30.C
【详解】依据题干“‘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信息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由此可知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在于洋务运动开办近代企业,诱导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C项正确;确立三权分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和改革政治体制,开启了君主立宪的民主宪政之门都是辛亥革命的成就,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AD项;传播近代思想,抨击了封建传统的孔孟之道是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
31.(1) B A C
(2) A B
【详解】(1)分类:结合所学知识,文献史料是指前人遗留下来的有关口耳相传的人类言行和文字记载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简明新疆地方史》属于文献史料,故①填B;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迹、遗物等,新疆哈密出土的彩陶罐属于实物史料,因此,②填A;图像史料是指当时留下的照片、影像资料等,左宗棠的照片属于图像史料,故③填C。
(2)材料:新疆哈密出土的彩陶罐与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罐相似,新疆书籍《福乐智慧》中有大量关于国家观念和伦理道德的阐述,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些都能印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故能印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材料是A和B。
32.(1)文明:造纸术、指南针、瓷器、丝绸等。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达。
(2)变化:中国由天下的中心成为世界甚至仅仅是亚洲的一部分。影响: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落伍于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3)文明互鉴。(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文明:根据材料一“‘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明向西传播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传入西方的文明有造纸术、指南针、瓷器、丝绸等。
原因:根据材料一“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秦汉、隋唐、宋明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达。故而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大量外传。
(2)变化:根据材料二“传统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一般是以中国为中心,四周为外夷,但近代西学东渐中,与西方人的接触和新的地理书籍地图的译介,使得逐渐必须承认海外尚有更广大的世界,因此世界变大了,而中国由天下的中心成为世界甚至仅仅是亚洲的一部分。”可知,“西学东渐”后中国人地理观念的变化是中国由天下的中心成为世界甚至仅仅是亚洲的一部分。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西学东渐后,我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中国已经落伍于世界,开始积极向西方学习。
(3)主题:据材料一的“东学西渐”及材料二的“西学东渐”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是文明的相互交流。因此,其主题可归纳为文明互鉴。(意思相近即可)
33.(1)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
(2)初心:赴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学成回国效力于清政府,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原因:担心留美幼童接受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文化,从而违背了清政府的初衷,甚至威胁其统治。
(3)因为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经济,却拒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国不可能实现富强,洋务运动的失败已经证明这一点。
【详解】(1)根据材料一“……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可得出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成绩优异;根据材料一“……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高尚”可得出理由:道德高尚;根据材料一“……是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可得出理由:维护国家尊严。
(2)根据所学知识,清政府派幼童留美的“初心”:赴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学成回国效力于清政府,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原因:根据材料二“外洋之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浇风早尽习染,已大失该局(驻美留学事务局)之初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将留美幼童中断学业强行召回的原因是担心留美幼童接受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文化,从而违背了清政府的初衷,甚至威胁其统治。
(3)根据材料三“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他们将什么也得不到”结合所学知识,因为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经济,却拒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国不可能实现富强,洋务运动的失败已经证明这一点。所以说《纽约时报》评论是合理的。
34.目的:抵御侵略、实现自强。作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详解】目的:根据题干“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可知,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是为了抵御侵略、实现自强。
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5.(1)革命:法国大革命。特点: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艰巨性等(一点即可)。
(2)事件: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结果: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但是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标志:④。方式:改革,革命,合作。
【详解】(1)根据所学一示意图可知,图片1,攻占巴士底狱,这是法国大革命;图片2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特点是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艰巨性。
(2)根据所学三表格可知,前者是洋务运动,后者是明治维新;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但是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根据所学三示意图可知,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方式有改革,革命,合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