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亲丑条约》签订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小梁正在准备手抄报的资料,其内容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该手抄报的主题可能是( )
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人民解放战争
C.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D.民族危机的加剧
2.以下材料反映出义和团( )
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中国)时机” ——德国将领瓦德西镇压义和周运动前写给德国皇帝的信 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对中国实行瓜分实为下策。 ——德国将领瓦德西镇压义和团运动后写给德国皇帝的信
A.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
3.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4.“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两句民谣分别流传于19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末的中国。这些民谣表达了民众( )
A.强烈渴望有田同耕 B.勇于反抗封建压迫
C.敢于抗击外来侵略 D.盲目排斥西方文明
5.《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鸦片战争
6.《中国外交史》中记载:“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这一结论最好的佐证是(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 D.义和团运动
7.“义和团运动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义和团下令直接在北京城杀死外国驻华的使节,号召大家围攻对方的领馆,开出杀死每一个洋人的价码……”材料反映义和团
A.相信降神附体 B.迷信刀枪不入 C.极端盲目排外 D.拥护清朝统治
8.义和团运动的众多揭帖中,大量出现“剿洋兴汉”“扫除外国洋人”“扶保中华,除去外洋”等口号。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
A.存在盲目排外的倾向 B.在全国各地声势浩大
C.强烈的反帝爱国情感 D.被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9.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10.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渝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自始至终都得到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11.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攻入清朝都城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2.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13.下面漫画中描绘的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 )
《太多的高利贷者》
漫画中,俄国皇帝、德国皇帝和英国国王手中都拿着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条文,同时,俄国、日本和英国君王手中还拿着天平称。一个中国人双膝跪地,目瞪口呆地举起双手,漫画右侧是山姆大叔,他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这一切。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4.如下图是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蛋》。与此同时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提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反映当时西方列强认为( )
A.“中国是一块肥肉,不咽不快” B.“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
C.“中国是沉睡的狮子,不要吵醒” D.“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5.一份《上谕》中提到: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材料中的“朕”应指(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6.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田赋的比重占到75%,而到1900年,田赋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仅为35%。这说明近代以来( )
A.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农业发展迅速衰落
C.财政收入不断降低 D.对外赔款不断增加
17.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道:“吾人对于中国之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为此,帝国主义各国( )
A.在中国开设通商口岸 B.扶植在华统治工具
C.向中国索要巨额赔款 D.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18.下图是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蛋》。与该漫画的产生有关的背景是( )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当联军到达廊坊南落堡大铁桥时,铁路被义和团扒毁,铁路两侧义和团2000多人手持大刀长矛向火车上的侵略军发起冲锋。”材料中义和团进攻的对象是( )
A.英法联军 B.日本联合舰队 C.八国联军 D.葡萄牙殖民者
20.在这场战争后,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有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22.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道:“吾人对于中国之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为此,帝国主义各国采取( )
A.在中国开设通商口岸 B.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C.与清政府协定关税 D.扶植在华统治工具
23.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下列文本框的内容是清朝某举人日记的内容,其写作背景是( )
今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注:白银4.5亿两)。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25.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开始逐步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四个不平等条约中,哪一项内容是相同的( )
A.都割让了我国领土 B.都赔偿了大量赔款
C.都开放了通商口岸 D.都引发了农民革命
26.“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出自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影响最大的是( )
A.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陆
B.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清政府因大量割地赔款而不堪重负
27.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某历史兴趣小组设计中国近代史年代尺,该设计表达的主题是( )
A.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从专制独裁到民主共和
28.中国传统纪年一般采用干支纪年法,如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请问1901年是( )
A.甲午年 B.戊戌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29.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30.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C.开放口岸,方便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二、综合题
31.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材料二 在西方人眼里,中日战争,无论谁败,都是两败俱伤。他们反可坐收渔人之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
(2)材料二中的“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两例即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3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和民族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夸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凌青
材料二 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敷而不敢辞,割奎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四,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搜集》
材料三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合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材料一中“粤海销烟”和“港岛易英徽”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方丧失的权益与以前相比有了什么新变化?此“役”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情况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 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是什么?
(4)近代以来饱受欺凌和屈辱的血泪史给了我们中学生什么深刻的教训?
3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的众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四 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3%
社会科学 80部,占13.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占19.6%
社会科学 327部,占60.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图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怎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制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0世纪初】
材料三: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时局”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庚子拳匪之乱”以后,人民对朝廷的态度产生变化?
(4)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5.【近代屈辱】
材料一: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1)材料一中“列强的炮声”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2)材料二描述了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3)材料三中“它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是什么意思?
材料四: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4)材料四中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
材料五:“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5)材料五发生在哪一战争结束后?材料五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据题干“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广州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地主阶级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因此,该手抄报的主题可能是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C项正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小梁手抄报资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人民解放战争与小梁手抄报资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民族危机的加剧与“左宗棠收复新疆”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据题干材料“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对中国实行瓜分实为下策。”可知,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国家认识到瓜分中国不是一件易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A项正确;“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和“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在题干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BD项;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3.D
【详解】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清政府,义和团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基础都是农民阶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农民阶级进行的太平天国运动敢于抗击外来侵略,抗击洋枪队的史实;根据“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19世纪末的中国农民阶级进行的义和团运动敢于抗击外来侵略,抗击洋人和八国联军的史实。所以这些民谣表达了民众敢于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C项正确;强烈渴望有田同耕与太平天国有关,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不是封建压迫,排除B项;盲目排斥西方文明与义和团运动相关,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依据题干“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结合所学可知,“以一敌八”评论的是19世纪末为抵抗列强侵略而兴起的义和团运动, 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在1964年结束,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1895年破产,排除B项;鸦片战争在1842年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从“‘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D项正确;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运动,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但当时帝国主义尚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干“‘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不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帝国主义尚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干“‘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不符,排除B项;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后,台湾人民进行了反割台的斗争,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这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极为壮烈,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主要是反对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列强并未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而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义和团下令直接在北京城杀死外国驻华的使节,号召大家围攻对方的领馆,开出杀死每一个洋人的价码……。”可知,义和团对西方采取盲目排外做法,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义和团极端盲目排外,未涉及相信降神附体,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义和团极端盲目排外,未体现迷信刀枪不入,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义和团极端盲目排外,未阐释拥护清朝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剿洋兴汉”“扫除外国洋人”“扶保中华,除去外洋”等信息可知,从口号内容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强烈的反帝爱国情感,C项正确;根据所学义和团运动史实可知,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特征主要体现在排斥一切与外洋有关的事务,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倾向,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强烈的反帝爱国情感,没有体现各地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势力联合剿杀下失败,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说明义和团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C项正确;从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可知,义和团运动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且具有盲目的排外性,排除AD项;B项为无关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以农民为运动主力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因此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自发集合数十万人,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确具有盲目排外的缺点,但材料未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清政府前期支持义和团,后期却在慈禧的命令下与八国联军侵略者共同剿杀义和团,C项史实错误,排除C项;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的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与戊戌变法有关,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1860年攻入北京,烧毁了圆明园。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联军在1900年攻入北京,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英国列强只攻到了天津附近,并没有攻入北京,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虽惨败,但日本列强并未攻入北京,排除含有①③的AB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据所学可知,史论是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是对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评述,属于史论,D项正确;“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漫画中,俄国皇帝、德国皇帝和英国国王手中都拿着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条文,同时,俄国、日本和英国君王手中还拿着天平称。一个中国人双膝跪地,目瞪口呆地举起双手,漫画右侧是山姆大叔,他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这一切。”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比、奥、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 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漫画中描绘的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依据材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巨大力量,意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为此,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扶植清政府做为代理人,漫画就体现了这一点,B项正确;“中国是一块肥肉,不咽不快”不符合“难以孵化”这一主题,排除A项;“难以孵化”是轻蔑的口气,“中国是沉睡的狮子”和这一口气不符,排除C项;D项是慈禧太后的话,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可知,拳匪指的是义和团,友邦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止兵议款指的是与列强停战谈判,所以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当时中国皇帝是光绪帝,C项正确;道光帝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皇帝;咸丰帝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皇帝,宣统帝继位时间是在1908年继位,ABD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田赋的比重占到75%,而到1900年,田赋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仅为35%。”说明田赋比重在下降,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材料表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田赋下降不能反映农业衰落,排除B项;仅田赋不能表明财政收入的下降,排除C项;对外赔款不断增加与田赋比重下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从“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可知,瓦德西认识到,当时的清王朝虽然落后,但是,却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机。基于这种认识,帝国主义各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积极扶植在华统治工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而在中国开设通商口岸,开始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该时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排除A项;“向中国索要巨额赔款”的说法,与 题干“吾人对于中国之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不符,排除C项;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开始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该时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排除 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1901年”结合所学可知,经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国家认识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巨大力量,意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为此,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扶植清政府做为代理人,漫画体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D项正确;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间不符,排除A项;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不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C项正确;英法联军在1856——1860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A项;日本联合舰队在1894——1895年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葡萄牙殖民者与义和团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0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显示了反帝爱国的巨大力量,使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军而不是联军,排除A项;材料中有日本参加,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英法联军,没有日本参加,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军而不是联军,排除C项。故选D项。
2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从“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可知,瓦德西认识到,当时的清王朝虽然落后,但是,却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机。基于这种认识,帝国主义各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积极扶植在华统治工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而在中国开设通商口岸,开始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该时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排除A项;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开始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该时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排除B项;与清政府协定关税使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签订,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该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均与题干“完全沦为”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根据材料“白银4.5亿两”和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白银,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辛丑条约》,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所述白银4.5亿两白银是与《辛丑条约》有关,而不是《北京条约》,排除B项;《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赔款2100万元,《北京条约》规定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马关条约》规定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规定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四个不平等条约中都规定了大量赔款,B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割让中国领土,排除A项;《辛丑条约》没有规定开放通商口岸,排除C项;条约的签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并没有直接引发农民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26.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项正确;体现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陆的条约是《马关条约》,排除A项;《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赔款,排除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1856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至1895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该设计表达的主题是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C项正确;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是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与题干内容“1842至1901年,近代中国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不符,排除A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题干内容无法体现,题干内容体现的是“1842至1901年,近代中国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排除B项;从专制独裁到民主共和,涉及制度的变革,题干内容无法体现,题干内容体现的是“1842至1901年,近代中国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法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每60年为一个循环,每增加一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向后推一位。因此,已知1894年是甲午年可得出,1901年是辛丑年(也可根据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进行判断),C项正确;甲午年是题干中的1894年,排除A项;戊戌年是1898年,排除B项;辛亥年是191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9.C
【详解】根据材料“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正确;《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A项;《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
30.A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对中国影响的共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 强迫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 强迫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 强迫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三个条约都强迫清政府赔偿了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A项正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是《南京条约》的影响,排除B项;要求开设口岸,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的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没有《辛丑条约》,排除C项;要求开办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是《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和《辛丑条约》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31.(1)《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
(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影响: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详解】(1)根据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得出《南京条约》的签订;根据材料一“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得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根据材料一“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得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根据材料一“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根据材料一“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得出《辛丑条约》的签订。
(2)战役:根据材料二信息“在西方人眼里,中日战争,无论谁败,都是两败俱伤。他们反可坐收渔人之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及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战争:根据材料三信息“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可知,材料叙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
说明问题:根据材料三信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知,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2.(1)虎门销烟;《南京条约》中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2)甲午中日战争;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落后就要挨打,应加强国防建设,应捍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等。
【详解】(1)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粤海销烟”指的是虎门销烟;“港岛易英徽”指的是《南京条约》中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2)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 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的甲午中日战争;
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方丧失的权益与以前相比的新变化是条约中的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此“役”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条约:依据材料三“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辛丑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的影响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实质: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教训:从国家的强弱对国家荣誉的影响着手,如落后就要挨打,应加强国防建设,应捍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等。
33.(1)运动:洋务运动。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变化:影响了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3)变化:从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到不断重建文化自信。
原因:列强的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
(4)变化:20世纪以前,以自然科学为主;20世纪初,以社会科学为主。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详解】(1)由材料“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变化:由材料“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可知,列强的侵略影响了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由材料“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可知,列强的侵略影响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3)变化:由材料“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从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到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打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4)变化:由材料“20世纪以前,自然科学437部,占75.3%”到“20世纪初,社会科学327部,占60.9%”可知,20世纪前,中国翻译书籍,以自然科学为主;20世纪初,以社会科学为主;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中国开始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34.(1)措施:创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
(2)时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3)原因: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前提条件:实现民族独立。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又以北洋舰队的实力最为强大,清政府专门设立了海军衙门。
(2)时局:根据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制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3)原因:根据材料三“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前提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了新的发展,所以说要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民族独立。
35.(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地。
(4)条约:《马关条约》。条款: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5)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封建制度的落后。
【详解】(1)变化:提取材料一关键信息“中国近代史开始了”,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材料一中“列强的炮声”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提取材料二关键词“雨果”“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结合所学知识,雨果所描述的正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提取材料二关键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通过不平等条约,共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地约150平方公里,成为获利最多的国家。故材料三中“它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是指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地。
(4)条约条款:据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5)战争:提取材料五关键信息“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结合所学知识,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活动,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故材料五所述战争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变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或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根本原因: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在近代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所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