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5 08: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2.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3.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时间:1859年 人物:洪仁玕 事件:写成《资政新篇》 时间:1865年 人物:李鸿章 事件:建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时间:1896年 人物:梁启超 事件:主笔《时务报》 时间:1905年 人物:孙中山 事件:阐发三民主义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D.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4.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5.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6.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纷纷涌现。下列著作宣传的共同思想是( )

实业救国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自强求富思想 D.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7.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同守旧派进行论战,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坚持武装反清斗争,发动了如黄花岗起义等著名革命,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以上描述的是中国同盟会的( )
A.重要作用 B.组织原则 C.成立背景 D.全部功能
8.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中国同盟会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B.在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C.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政治纲领
D.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9.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炮利,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11月制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则写到:中国积弱,非一日矣……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檀香山华侨对孙中山的影响 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
C.“三民主义”成为了指导思想 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
10.1912年《泰晤士报》报道:“他功成身退,身为一个男人和一个爱国者,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崇。”“他致力于对民众进行共和政府观念与原则的开化与推广。”与该历史人物有关的是( )
A.创办《新青年》 B.提倡三民主义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开辟井冈山道路
11.清末革命派主张以“黄帝”来构建中国的国族形象,强调“中华民族”的祖源、血统;康有为则主张以“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突出强调儒家传统所奠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才是判别中华民族的标准。双方争议的源头在于( )
A.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 B.阶级属性存在差异
C.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度 D.是否坚持“排满”
12.★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其中★处应该填写( )
A.萍浏醴起 B.镇南关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3.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下面关于孙中山先生早年革命信息,这些信息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成立兴中会②成立同盟会③1895年广州起义④提出“三民主义”
A.②①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14.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与此前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的解释相比最大的变化是( )
A.推翻满清贵族专制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解决贫富不均问题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15.“据统计,1895-1910年间(国内民间)设立的资本在10000元以上的厂矿共有326家,资本总额近1亿元,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都超过了1872-1900年间的一倍。在1905-1908年间,一度还出现了设厂办矿的热潮,4年当中新设厂矿238家,资本总额6129万元。”这反映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 )
A.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B.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C.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6.“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若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地体现了同盟会纲领中的(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7.某班正在筹办一期以孙中山为历史人物主题的板报,不能选取的史料是( )
A.成立兴中会 B.成立同盟会 C.成立拜上帝会 D.提出三民主义
18.1925年一位著名人物病逝,一条哀悼挽联上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其中“未竟之功”是指( )
A.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B.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出现,华兴会、光复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成立。这反映了当时( )
A.师夷长技的认识 B.民主革命的潮流
C.维新变法的主张 D.国民革命的要求
20.研究辛亥革命可以使用的一手(最直接、最可信)的史科是( )
A.《民报》 B.学者所著《辛亥革命史》
C.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D.影视作品中“武昌起义”片段
21.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提出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变法自强。同年11月他在《兴中会章程》撰文,认为中国积弱,是因为“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 B.戊戌政变激起民众愤恨
C.三民主义思想业已成熟 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
22.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民报》,刊物一出,很快流传到国内各地。创刊号先后印刷六次仍供不应求,总数达万余份。这一现象说明( )
三民主义广受关注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百日维新 D.武昌起义
23.“清政府因萍浏之变,知道革命党的策源地是在日本东京,于是力与日本政府交涉,要求日政府将革命党重要人物逐出日境。”下列属于“革命党”政治组织的是( )
A.拜上帝会 B.强学会 C.义和团 D.中国同盟会
2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关于三民主义和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对应“驱除鞑虏”,就是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反对殖民压迫
B.“民权主义”对应“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满族压迫
C.“民生主义”对应“平均地权”,就是解决贫富不均问题,反对资产阶级
D.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实现国民的平等
25.邹容在《革命军》中指出:“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这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 )
A.有田同耕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6.《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指( )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民意 D.人文、自由、理性
27.有人曾把太平天国的“国”字写成“国(guo)”,“口”中是个“王”字,意在讽刺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封建帝王思想的束缚;据此分析,中华民“囻”的“囻(guo)”字意在强调中华民国( )
A.宣扬“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
B.废除两千年的封建制度
C.人民困在封建专制的牢笼中
D.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28.孙中山在1925年去世前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此时我国人民的革命目标是( )
A.推翻清王朝 B.反对帝国主义
C.进行土地革命 D.打倒列强,除军阀
29.中国步入近代以后,逐步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不断走上探索救图发展之路。下列相关主张,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③“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④“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30.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此时学校里的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是因为(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可以展现教员智者的个性
C.帝国主义的入侵 D.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4月中旬,康有为得知谈判代表李鸿章决定签约的消息,立刻令梁启超鼓动广东、湖南在京举人上书反对,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不久后,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7年,维新派和开明人士在全国共创办学会23个、学堂17所、报馆9家、书局2家,总计51个。到1898年,增加到300多个。
——摘编自张海鹏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陈天华等一批革命活动家和思想宣传家,先后组织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出版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籍,发行了《中国日报》《警钟日报》《民报》等革命报刊。与此同时,他们与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极力鼓吹民主革命思想,革命运动快速突进。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等上书的时代背景,并概括维新派为变法采取的行动。
(2)据材料二,概括“革命运动快速突进”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使命?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是林则徐主持的一次著名的历史事件,图二是中国近代一位著名的海军将领,请分别为两幅图片撰写解说词。
(2)在历史学习中,“比较”能领会历史人物的追求。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已经在日本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并阐述了新的学说,请说出该新学说的名称?并说明该新学说有什么价值?试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选择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以上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精神?
3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年中国通过哪一个历史事件“蹒跚地走入了近代”?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甲午战败后,19世纪末国人是如何挽救国家危亡的?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八国联军侵大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 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34.报纸杂志,铭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2)材料二《民报》是作为“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刊物,推测《民报》可能会登哪一类文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学习西方和洋务派的区别。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民报》在当时发行的作用。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并以此作为发动反清武装起义的主要力量。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1851年秋,太平军攻克永安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材料二:1900年,侵略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在廊坊一带遭到某反帝斗争组织的顽强阻击,侵略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材料三: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该政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1)材料一中的“宗教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太平军攻克永安后,被封为“东王”的是谁?
(2)材料二中涉及的“侵略军”和“反帝斗争组织”分别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政党”指的是什么?把材料中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的人是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所学可知,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意在说明孙中山已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民主民族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B项正确;孙中山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排除A项;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黄兴,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革命,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B项正确;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改良,《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排除A项;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不赞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强国御侮,纷纷寻求救国之策,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其中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代表,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排除A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材料反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无关,排除C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材料反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师夷长技是魏源以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实业救国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不是孙中山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就是“创立民国”,C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AB项;“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张謇所宣扬的,排除A项;自强求富思想是洋务运动所倡导的,排除C项;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是戊戌变法提倡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同守旧派进行论战,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坚持武装反清斗争”可知,同盟会建立后,同守旧派论战,举行起义,这体现出它的重大影响,A项正确;同盟会的组织原则是总理负责制,排除B项;成立背景是 反清运动风起云涌下成立,排除C项;材料说明了同盟会的一部分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中“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分析选项可知,D项中“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对中国同盟会性质的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A项中“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B项中“在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和C项中“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政治纲领”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没有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1894年6月孙中山......培养经济人才。”可知,孙中山认识到洋务运动对西方的学习具有片面性,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新式人才,这说明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在不断加深,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檀香山华侨对孙中山的影响,排除A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民主义”形成于1905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对民众进行共和政府观念与原则的开化与推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人物是孙中山,提倡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清朝封建专制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B项正确;《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又名“袁记约法”,是指民国三年(1914)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排除C项;1927年10月,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强调……祖源、血统”“强调儒家传统所奠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才是判别中华民族的标准”,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先生提倡“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主张“排满”,康有为则强调儒家传统所奠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才是判别中华民族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判断清政府和满族也是认同儒家文化的,由此可知,双方争议的源头在于是否坚持“排满”,D项正确;革命派和维新派都属于资产阶级,不存在阶级属性差异,虽然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都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所以A项中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不是双方争议的源头,B项中的阶级属性存在差异表述错误,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提及革命派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度,但根据所学可知,革命派也是认同儒家文化的,所以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度也不是双方争议的源头,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对广州起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次起义虽然损失巨大,但其价值和此后的武昌起义一样重大,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正确;萍浏醴起义是1906年中国同盟会领导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排除A项;镇南关起义点燃了“倾覆满清,建立民国”的火把,沉重打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鼓舞了各族人民的反清革命斗争,排除B项;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遭通缉,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1905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推动了革命的发展。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第一次明确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为继续革命作准备。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撰发《民报》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故①③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它三项顺序有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结合所学知识,此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只要针对清朝贵族,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题干“1924年”和“中国民族自求解放”表明,此时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D项正确;“推翻满清贵族专制”属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A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解决贫富不均问题均不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排除B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前的1895年到1910年,国内民间资本逐渐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壮大,这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阶级基础,D项正确;辛亥革命爆发前,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如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民主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些也都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但材料内容未展现这些,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6.C
【详解】通过材料中的“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体现的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体现了同盟会纲领中的建立民国,C项正确;驱除鞑虏指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恢复中华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平均地权指的是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夏威夷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先生指的是孙中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未竟之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项正确;1925年还没有爆发抗日战争,排除A项;辛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 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项正确;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与材料内容和时间的描述不符,排除A项;维新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兴起的,与材料《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描述不符,排除C项;国民革命指的是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的国民革命,与材料《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民报》是辛亥革命的机关刊物,属于一手史料,A项正确;BC项属于二手史料,是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排除BC项;影视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排除D项。故选A项。
21.D
【详解】根据材料“1894年6月……变法自强”可知,孙中山认识到洋务运动对西方的学习具有片面性,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培养新式人才,这说明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在不断加深,D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间不符,排除A项;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是在1898年9月21日,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三民主义1905年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民报》,刊物一出,很快流传到国内各地。创刊号先后印刷六次仍供不应求,总数达万余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创刊号先后印刷六次仍供不应求,说明三民主义广受关注,A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1898年,维新派进行变法,称为百日维新,排除C项;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5 年 8 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合题干“要求日政府将革命党重要人物逐出日境”可知,属于“革命党”政治组织的是中国同盟会,D项正确;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运动首领洪秀全创立的,排除A项;强学会是维新派创办的,排除B项;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实现国民的平等,D项正确;ABC项说法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邹容、《革命军》”“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邹容的《革命军》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提出有田同耕,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变法图强,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26.B
【详解】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B项正确;ACD都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故选B项。
27.A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是被统治阶级不满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的武装反抗运动,在取得一定成功后又陷入了专制思想的束缚中,也夺权称王贪图享乐。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正反映了对王权的向往。辛亥革命以后三民主义深入人心,倡导国家主权享有者是全体国民,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此,辛亥革命后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A项正确;辛亥革命废除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排除B项;人民困在封建专制的牢笼中对“囻”的解读错误,排除C项;将“国”写为“囻”是一种宣扬“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并没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故选A项。
28.D
【详解】因为辛亥革命失败、二次革命失败、护法运动失败、护国运动失败,所以在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临终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意思是国民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我国人民的革命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D项正确;推翻清王朝已经完成了,排除A项;反对帝国主义只是革命目标的一方面,排除B项;进行土地革命只是革命目标的一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
2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出自于1896年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议》;“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出自于1842年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出自于1903年革命派人士邹容发表的《革命军》一书;“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出自于1861年曾国藩的《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所以四者的先后顺序为②④①③,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顺序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0.D
【详解】依据材料“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学校里的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是因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教员通过剪辫子,变成光头,与当时的清政府划清界限,表明自身立场,宣示了自己革命的态度,D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在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可以展现教员智者的个性不是“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的原因,排除B项;“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与帝国主义的入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1.(1)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发动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兴办学会、创办新式学堂等。
(2)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兴中会等革命组织,出版革命书籍,发行革命报刊,与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3)救亡图存(或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
【详解】(1)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1895年4月中旬,康有为得知谈判代表李鸿章决定签约的消息,立刻令梁启超鼓动广东、湖南在京举人上书反对”,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签订的是《马关条约》,所以康有为等上书的时代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行动:根据材料一“立刻令梁启超鼓动广东、湖南在京举人上书反对,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可以得出维新派为变法采取的行动有发动公车上书;根据材料一“不久后,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可以得出维新派为变法采取的行动有创办报刊;根据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7年,维新派和开明人士在全国共创办学会23个、学堂17所、报馆9家、书局2家,总计51个。到1898年,增加到300多个”可以得出维新派为变法采取的行动有兴办学会、创办新式学堂等。
(2)原因:根据材料二“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陈天华等一批革命活动家和思想宣传家,先后组织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可以得出“革命运动快速突进”的原因有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兴中会等革命组织;根据材料二“出版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籍”可以得出“革命运动快速突进”的原因有出版革命书籍;根据材料二“发行了《中国日报》《警钟日报》《民报》等革命报刊”可以得出“革命运动快速突进”的原因有发行革命报刊;据材料二“他们与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极力鼓吹民主革命思想,革命运动快速突进”可以得出“革命运动快速突进”的原因有与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3)时代使命:根据上述材料,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路线各有不同,但其目的都是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同时康有为的人的活动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孙中山等人的活动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体现了他们都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32.(1)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中国近代民族英雄,1895年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2)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康有为选择的是资产阶级改革,企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选择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决心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等。
【详解】(1)图一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图二是邓世昌。邓世昌,中国近代民族英雄。1895年,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2)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已经在日本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并阐述了新的学说,该新学说的名称是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与康有为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康有为选择的是资产阶级改革,企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选择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决心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以上历史人物的共同精神是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3.(1)鸦片战争;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未改变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挽救国家危亡。
(3)《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革命党人出版许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建立各种革命团体,建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形成三民主义;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详解】(1)根据材料“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1840年中国通过鸦片战争“蹒跚地走入了近代”;根据材料“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近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未改变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甲午战败后,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挽救国家危亡。
(3)根据材料“八国联军侵大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根据材料“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得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根据材料“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是革命党人出版许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根据材料“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是建立各种革命团体,建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形成三民主义;根据材料“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是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34.(1)中国同盟会
(2)进步思想或者三民主义;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孙中山: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或思想。
(3)宣传革命思想,壮大革命队伍。
【详解】(1)根据材料一“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等信息可知,这“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中国同盟会。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等信息可知,《民报》可能会刊登进步思想或者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孙中山主要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或思想。
(3)结合上述材料,《民报》在当时发行的作用是:宣传革命思想,壮大革命队伍。
35.(1)拜上帝会。杨秀清。
(2)八国联军。义和团。
(3)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孙中山。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并以此作为发动反清武装起义的主要力量。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1851年秋,太平军攻克永安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以及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宗教组织”的名称是拜上帝会。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展反清力量,发动反清武装建立了太平天国。
东王: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军攻克永安后,被封为“东王”的是杨秀清。
(2)根据材料二“1900年,侵略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在廊坊一带遭到某反帝斗争组织的顽强阻击,侵略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以及所学可知,材料二中涉及的“侵略军”和“反帝斗争组织”分别指的是八国联军和义和团。
(3)政党:根据材料三“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该政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以及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革命政党”指的是中国同盟会。
人物:根据所学可知,把材料中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的人是孙中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