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5 08: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体现这一呼声的是( )
A.《时务报》 B.《革命军》 C.《民报》 D.《新青年》
2.虽说为时不长,但中国复辟了帝制,袁世凯死后又接连出现军阀政权,这对致力于建设现代国家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于是,他们积极开展针对国民中肩负着未来的年轻人的启蒙运动。这里“启蒙运动”是指( )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3.如图所示,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它见证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戊戌变法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开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新青年》创刊 B.鲁迅创作《狂人日记》
C.陈独秀提倡新文学 D.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
5.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为( )

《资政新篇》 《时务报》 《三民主义》 《青年杂志》
A.西方科技的引进 B.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清政府改革的深入
6.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 )
A.林则徐开始开眼看世界 B.张謇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C.康有为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D.陈独秀大力提倡民主科学
7.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提出“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材料强调了“先进知识分子”( )
A.开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 B.指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D.掀起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
8.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民报》
两大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鸿章、梁启超、鲁迅等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A.开始标志 B.两大口号 C.代表人物 D.阵地
9.中国启蒙思想家对戊戌维新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流产进行思考,认为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他们提出了改造国民性这个任务。此后他们( )
A.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B.发动了国民大革命
C.提出扶清灭洋思想 D.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10.鲁迅在《<呐喊>自序》(1922)中提问:一群人在密封的铁屋睡觉,不醒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去,是叫醒自救还是在睡梦中死去。答案是叫醒几人就有破屋自救的希望。鲁迅意在( )
A.揭露清政府统治黑暗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
C.倡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D.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
11.19世纪60年代,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对于这部分知识几个同学对于探索的顺序产生分歧,都认为是最先发生的:①学习民主科学的思想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③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④通过改革救亡图存,请你帮他们排一下顺序(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12.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4.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
15.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它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它”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推崇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1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场“新的斗争”( )
A.宣传传统文化和思想 B.结束了北洋军阀统治
C.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 D.指明了中国革命方向
18.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 )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
C.发动国民革命 D.进行思想变革
19.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20.下图是1915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 )
A.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B.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1.一部历史剧《觉醒年代》在各大社交平台被疯狂转发,好评如潮,让无数国人看的眼含热泪、热血沸腾。这部剧中展现的历史事件就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缓解了经济危机
C.解放了人们思想 D.挽救民族危亡
22.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23.1920年,刘半农写下了著名诗篇《教我如何不想她》。在此之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指代女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这说明( )
A.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 B.辛亥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C.新文化运动提倡个性解放 D.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
24.“启蒙觉醒久徘徊,忽觉清风动地来。号角声声除旧弊,文章闪闪向新载。民主科学求革命,浪潮汹涌破冰开。”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的是( )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场开天辟地的重大会议
C.一次扭转时局的国共合作 D.一次契合国情的军事转移
25.《新青年》在1915年之后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绝对喉舌。仔细阅读其创刊初期的评论,会发现对亚当·斯密、尼采、孟德斯鸠等人物的讨论,却找不到对马克思的讨论。l919年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 B.戊戌变法促进思想启蒙
C.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D.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
26.口号能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这些口号共同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7.专题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邵林同学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习,这个专题的名称应该定为( )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8.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到1925年,全国先后成立新文学社团130余个,出版文艺刊物不下百种,新文学著作和译作有近千种。这反映出( )
A.北伐战争进展顺利 B.抗日救亡思想传播广
C.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
29.“史实”和“史论”是历史学科常见的构成要素,前者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后者是人们针对史实做的评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C.《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公车上书
D.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30.下图是中国近代化示意图。图中序号处分别是( )
A.①洋务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戊戌变法
B.①戊戌变法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C.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新文化运动 ④辛亥革命
D.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二、综合题
31.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迈向近代社会的探索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1873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1878年,左宗棠建立兰州制呢局
1888年,张之洞筹办湖北织布局
1893年,张之洞建立汉阳铁厂
(1)列举你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提取到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与此相关的历史大事加以评价。
材料二
①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摘自《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②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
(2)根据材料二,简述①②中有识之士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建设?结果怎样?
材料三 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开始,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扰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摘编自《中华文化通志 现代文化志》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的主张者们认为“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的理由。
32.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什么?“自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上述材料后来被孙中山阐述为什么?阐述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掀起了什么运动?
33.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结构图
(1)请结合所学,完成结构图。
材料二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成败得失——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人的努力与洋务运动代表李鸿章等人相比,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何新的变化?并概括指出“维新梦”破灭的原因。
材料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蔡元培先生书写了一对挽联纪念他:“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有什么遗憾?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青年杂志》创刊后,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根据材料五,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提出很多治国思想,节录如下:
① ②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 足国之道,节用而裕民……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1)概括材料一中治国思想的共同点。依据所学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人文思想的具体实践。
35.阅读下列有关近代化探索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行的有益探索。结合材料想一想,洋务运动为什么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
【变法图强】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动的?
【民主共和】
材料三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却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使中国绵延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摘自方志钦《辛亥革命彻底革了封建帝制的命》
(3)根据材料三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民主科学】
材料四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探索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详解】提取题干关键信息“要求砸碎……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复辟帝制,于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们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要求打破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D项正确;《时务报》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项;《革命军》主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B项;《民报》主要宣传“三民主义”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复辟了帝制,袁世凯死后又接连出现军阀政权,这对致力于建设现代国家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于是,他们积极开展针对国民中肩负着未来的年轻人的启蒙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针对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其之后,排除A项;护国运动是一次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国民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不是思想解放运动,而且袁世凯复辟帝制早已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A项正确;戊戌变法时期的杂志是《国闻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杂志是《民报》,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杂志是《劳动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排除B项;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排除C项;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青年杂志》创办,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上述事件反映了中国的各个阶层为了救亡图存而努力,C项正确;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没有涉及西方科技的引进,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仅是维新变法的设想,排除B项;《资政新篇》的提出与清政府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浪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陷入政治混乱之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制度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改变国民的思想。1915年陈独秀掀起了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林则徐开始开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战争前,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上书皇帝请求变法,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破除迷信”“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可知,在辛亥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开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排除B项;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开始,题干反映的辛亥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对戊戌维新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流产进行思考,认为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唤起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与改造国民性无关,排除A项;发动国民大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军阀,排除B项;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由材料“鲁迅在《自序》(1922)中提问:一群人在密封的铁屋睡觉,不醒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去,是叫醒自救还是在睡梦中死去。答案是叫醒几人就有破屋自救的希望。”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来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B项正确;1912年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1922年是中华民国时期,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无产阶级的使命,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排一下顺序”并结合所学可知,①学习民主科学的思想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至1923年;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指的是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1895年;③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指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在1911年,建立民国是在1912年;④通过改革救亡图存指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通过年代顺序排除,应为②④③①,D项正确;①②③④、②①③④、④①②③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电影《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进行创作,陈独秀主张文学革命,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C项正确;“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是胡适的言论,排除A项;“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为蔡元培的话,排除B项;“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是鲁迅的话,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据题干“陈独秀在《敬告青年》”“……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和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目标,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张謇等实业家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先生认为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实业救国是张謇等民族资本家践行的救国主张,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宣传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解放了思想的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戊戌变法提倡的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终结了君主专制,二者均是政治变革,与“思想解放运动”的描述不符,排除AB两项;五四运动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后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表明陈独秀认为这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亟待提高,说明他关注女性地位问题,因此可以佐证新文化运动关注男女平等,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女性地位问题,与科学、诗礼教化、法律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促进了思想解放,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服务于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儒家思想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应该废除,进行思想变革,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此时,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排除A项;复兴儒家思想与题干“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不符,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国民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结合所学可知,白话文的使用比文言文更加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传播新思想,D项正确;白话文普及与教育体制变革无关,排除A项;白话文普及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排除B项;白话文普及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15年、敬告青年、陈独秀”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B项正确;公车上书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排除A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排除C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与缓解了经济危机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促进人民思想觉醒,没有直接挽救民族危亡,排除D项。故选C项。
22.D
【详解】根据材料“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辛亥革命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B项;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23.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她指代女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可知,女性的代词从无专门词语到有专门词语,这说明女性地位提高了,也就是说,女性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结果,C项正确;戊戌变法是1898年,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男女平等,只是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女性的代词从无专门词语到有专门词语,这说明女性地位提高了,不能体现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根据“民主科学求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A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是一场开天辟地的重大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扭转时局、促进国共合作奠定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长征是一次契合国情的军事转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5.C
【详解】根据题干“《新青年》在1915年之后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绝对喉舌。1919年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到191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迅速传播,这是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推动了社会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列宁主义对中国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B项;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导致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时代特征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A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说法片面,不能体现全部的历史事件,排除C项;题干主要体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未涉及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27.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作为一个专题”,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之后中国人民不断地觉醒,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进行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项正确;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的涉及范围要更大一些,包括农民阶级的抗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抗争(探索近代化)、无产阶级的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题干材料只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发生在建国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8.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于是,到1925年,全国先后成立新文学社团130余个,出版文艺刊物不下百种,新文学著作和译作有近千种,D项正确;北伐战争进展顺利是1926年到1927年,排除A项;抗日救亡思想传播广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排除B项;文学社团、出版文艺刊物体现的是文化的发展,不能体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9.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史论是对史实做的评论。“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反映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D项正确;ABC项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3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故①为洋务运动,②为戊戌变法,③为辛亥革命,④为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①为洋务运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故④为新文化运动,排除AC项。故选D项。
31.(1)洋务派创办了许多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洋务运动前期兴办军事工业,后期兴办民用企业;洋务运动起止时间大致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洋务派基本上是统治集团的官员等。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答出任意一点可得分)
(2)①制度建设: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军事等方面,全方位学习西方,想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制度。结果:失败。②制度建设: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起义,进行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3)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器物没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在制度上学习西方也没能救亡图存。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以启发国民。所以,他们举起“民主、科学”大旗,进行了思想文化运动。
【详解】(1)历史信息:根据材料“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洋务运动前期兴办军事工业;根据材料“1873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1878年,左宗棠建立兰州制呢局;1888年,张之洞筹办湖北织布局;1893年,张之洞建立汉阳铁厂”得出,后期兴办民用企业;根据材料的信息可知,洋务运动起止时间大致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洋务派基本上是统治集团的官员等。
评价: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①制度建设:根据材料“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学习西方,想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制度。虽然失败,但在思想启蒙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制度建设:根据材料“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3)理由: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的理由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进行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器物没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在制度上学习西方也没能救亡图存。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以启发国民。所以,他们举起“民主、科学”大旗,进行了思想文化运动。
32.(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详解】(1)运动:依据材料一信息“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内外交困的窘境。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清朝内部的先进官员发动了洋务运动,希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自强”和“求富”。故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
目的: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内外交困的窘境。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以恭亲王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2)什么:依据材料二信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这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被孙中山阐述为三民主义,即“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作用:依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含义: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
运动: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3.(1)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变法图强 D:民主与科学 E:制度
(2)积极: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培养近代人才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消极:由于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足于改变当时的情况。
(3)变化:触动到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尝试;从学习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
原因: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的不同;过分依赖于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4)意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遗憾: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5)关系:新文化运动兴起是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是对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补课。
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6)认识:中国近代化历程是曲折的。
【详解】(1)内容:结合所学知识,A: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B: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C: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变法图强;D: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E:戊戌变法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制,两者都是学习西方制度。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培养近代人才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由于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足于改变当时的情况。
(3)变化:根据材料“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不仅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更主张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制,它触动到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尝试。同洋务运动相比,戊戌变法从学习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
原因:根据材料“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和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的不同,过分依赖于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4)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关系: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分析可知新文化运动兴起是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是对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补课。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6)认识:综合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我们发现中国近代化历程是曲折的,它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34.(1)共同点:民为邦本;富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任意一点)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动荡,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学术思想领域解放活跃促使有识之士提出了许多思想主张。影响: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仁政为后世统治者所继承,为历代盛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任答一例)
【详解】(1)共同点:根据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和“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的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治国思想的共同点是民为邦本,富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原因:依据所学可知,其产生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动荡,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学术思想领域解放活跃促使有识之士提出了许多思想主张;影响:依据所学可知,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仁政为后世统治者所继承,为历代盛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历史条件:依据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的信息可知,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依据材料二“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的信息可知,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是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具体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锡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文化运动,由此可知,这种人文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5.(1)有益探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器物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原因: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2)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等。
(3)结束帝制。
(4)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场反封建旧文化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言之有理即可)
(5)救亡图存(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可知,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行的有益探索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器物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的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2)根据题干材料“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知,戊戌变法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等。
(3)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使中国绵延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可知,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4)根据题干材料“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可知,新文化运动是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反封建旧文化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探索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