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5 08:5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 )
A.签订了“双十协定” B.进行了军队整编
C.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 D.建立了联合政府
2.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主要是因为( )
A.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B.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C.和平建国曙光初现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3.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鸿门宴》——重庆谈判 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4.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某班筹办一期“永远的怀念——走近毛主席”为主题的展板,所选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发表《论持久战》 ③发动秋收起义 ④亲赴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5.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6.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7.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反映了当时( )
A.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B.国人对国共和谈的期待
C.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D.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8.图说历史: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知识的载体,以其具象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边两幅老照片共同见证了(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的和平诚意
C.解放战争的结果 D.共产党的和平努力
9.全面内战爆发后的三个月内,各解放区就有30万翻身农民参了军;民众也积极加入提供军粮、运输物资、保护伤员、传递信息、袭击敌军的活动中。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 )
A.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 B.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 D.农民痛恨国民党反动统治
10.歌曲《军爱民,民爱军》创作于1947年,流行于晋冀鲁豫一带,歌中唱到“军爱民,民爱军,军民本是一家人……”,这反映了( )
A.中共一大后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 B.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 D.人民解放军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
11.如图是1946年7月发表于《新华日报》上的一幅漫画。这反映出( )

A.美国援华抵抗外侮 B.国民政府顺应民心
C.国民党军队被消灭 D.揭露美蒋内战图谋
12.如图,抗战胜利后,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这里的“内战前线”不包括( )

A.东北地区 B.大西南地区
C.主要交通线的沿线城市 D.国内大城市
13.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14.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给各战区司令长官的密电中指出:“目前与奸党谈判……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这说明( )
A.蒋介石有坚持抗战的决心 B.蒋介石有准备内战的阴谋
C.和平建国的愿望彻底破灭 D.“双十协定”遭到了破坏
15.1948年1月5日《申报》发表了一首描绘国统区的打油诗《新年颂》:“新年好,新年好,菩萨座前先跪倒。万物价从八木(米)腾,新年人比旧年老。……眼前但见私囊饱,卯岁已空寅岁粮。”该打油诗折射出( )
A.日军占领区的水深火热 B.国民党统治危机四伏
C.共产党深得解放区民心 D.冷战已波及国内局势
16.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袖,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下列反映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的是( )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④《论持久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据统计,解放战争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这则材料( )
A.证明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的支持拥护 B.证明了山东地区已经完全解放
C.说明晋冀鲁豫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D.体现出晋冀鲁豫解放区努力发展经济
18.对于轻易“攻占”延安,蒋介石兴奋异常。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非常清晰的形势认识和坚实的依据之上的理性判断和正确的战略决策。这里的“战略决策”是( )
A.红军会师陕甘宁 B.强渡长江攻占南京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以下资料摘录自《榆林党史与方志》记录的毛泽东在某年的一段行程,该行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3月18日,离开了延安 3月25日,在高家崄村签发了青化砭战役战报 7月1日,在小河旮旯沟召开纪念七一大会 8月3日,在曹家庄村开会统一意见,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不过黄河 9月23日,到达神泉堡村,发表《中国土地法大纲》等重要文件
A.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B.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C.国民党发起对解放区重点进攻 D.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20.要想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下列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
A.电影《大决战》
B.《关于解放战争的研究综述》论文集
C.小说《解放战争》
D.延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转战陕北纪录片
21.“有的同志害怕撤出延安后敌人破坏。毛泽东笑着说,延安不就是几座山头和一些土窑洞吗?大不了打烂一些坛坛罐罐。只要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不但可以有延安,还可以有西安、北平、上海、南京。”材料所述的背景( )
A.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抗争 B.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D.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
22.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是( )
A.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B.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C.三大战役,主力决战 D.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23.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4.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
A.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 D.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
25.近代以来就有“湖南无特产,唯有出将军”的俗语,新中国的十位开国大将中湖南籍的占60%。而其中的一位尤其善于大兵团作战,指挥过孟良崮战役等许多经典战役,被誉为“无冕元帅”。他是( )
A.陈赓 B.谭政 C.粟裕 D.肖劲光
26.华东野战军在(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青化砭 B.羊马河 C.孟良崮 D.沙家店
27.1947年,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是( )
A.青化砭战役 B.羊马河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沙家店战役
28.当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被围时,附近本可以前往增援的部队或观望不前,或移动缓慢,最终导致第七十四师被歼灭。据此可知( )
A.华东野战军作战快准狠 B.共产党获胜是人心所向
C.国民党的政策不得人心 D.国民党军队不协同作战
29.“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终结
30.陈毅元帅作诗:“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我军个个是英豪。”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二、综合题
31.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在中国近代史上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摘编自1924年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B、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特别是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①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②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1)据材料一A中两处划线时间,指明孙中山面临的大问题是什么。据B内容,简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根据材料二,简述蒋、汪发动的两场政变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解释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指出国民党在材料②“谈判”中所采取的态度及该“谈判”后国共两党的关系。
(4)归纳你从国共合作与分裂中得到的启示。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这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中国人民与清政府的矛盾,成了反帝斗争的突出课题,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20世纪最初十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雨年代。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派思想,却完结在辛亥革命那个悲惨的胜利中。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初中国历史呈现的新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新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在这场决战中,美国选择了国民党,但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人民的选择总是体现了历史的选择。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磨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站起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这场“决战”指什么战争?为什么说“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大会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材料二 “我们主要是要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只有结束内战才能抗日。现在应估计到这次是可能使内战结束。我们应变国内战争为抗日战争。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
——摘编自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这次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有收获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摘编自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中共中央作出了怎样的决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2)材料二、材料三中,毛泽东分别评价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怎样的初心与使命?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高心湛《“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久,全面内战爆发了。
(1)材料一中的条约指的是?对中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材料二 “我们主要是要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只有结束内战才能抗日。现在应估计到这次是可能使内战结束。我们应变国内的战争为抗日战争。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
——摘编自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这次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有收获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摘编自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千部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该观点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有何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毛泽东分别评价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这两个事件中共产党的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3)纵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从中你得到哪些感悟?(写一点即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A项正确;进行了军队整编是在1937年,排除B项;1937年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排除C项;重庆谈判时期没有建立联合政府,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依据题干“1945年8月29日”“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人民渴望和平建国、重建家园,但是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毅然前往重庆与国民党方面进行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也让国人看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C项正确;民众当时欢迎毛泽东的到来,主要是希望国共双方协商和平建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依据题干可知,此时毛泽东刚刚抵达重庆,并没有反映出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排除B项;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周恩来的外交风云”和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重庆谈判属于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这是中国内政,不属于外交问题,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72年中日建交,在此之前中日关系不友好,属于摒弃前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据所学可知,①出席中共一大在1921年;②发表《论持久战》在1938年;③发动秋收起义在1927年;④亲赴重庆谈判在1945年。时间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B项正确;A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投降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C项正确;蒋介石第一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基本战败,第二次、第三次邀请是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很明显A项不是蒋介石的目的,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排除B项;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并努力为中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但蒋介石一直想把人民带入黑暗的前途,D项不是蒋介石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这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题干材料所示的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C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抗日战争胜利的信息,排除B项;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毛泽东的重庆之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参加重庆谈判的历史,从“弥天大勇”“一件大喜事”等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尽了一切可能来争取和平,全国人民也渴望和平建国,B项正确;民族矛盾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历史情况,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发生的历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只是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赋诗称颂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参与谈判为“弥天大勇”,无法从中得知民主党派是否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排除C项;辽沈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首次超过国民党军队,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8月,毛泽东等人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国共两党经过反复商议签定了《双十协定》,确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国家、民族的未来,两幅图片可以见证共产党的和平努力,D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图片的背景,排除A项;国民党实际上是“真内战、假和平”,排除B项;解放战争发生于194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中“全面内战爆发后的三个月内,各解放区就有30万翻身农民参了军;民众也积极加入提供军粮、运输物资、保护伤员、传递信息、袭击敌军的活动中”,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6月,那么“全面内战爆发后的三个月内”就是1946年6月至9月,这时广大民众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痛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项正确;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解放区土地改革是在1947年开始的,排除B项;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夏天,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1947年”“军爱民,民爱军,军民本是一家人……”可知,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歌词反映的是军民之间的相互关爱的血肉联系,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排除A项;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发生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与材料时间“1947年”不符,排除B项;“1947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材料与抗日根据地建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漫画可知,漫画中“反对内战”的云在下着雨,想浇灭“内战之火”,但是漫画中代表蒋介石的光头却在给“内战之火”添柴,代表美帝国主义的人骑在蒋介石身上,正在火上浇油,由此可知,这幅漫画揭露了美蒋发动内战的图谋,D项正确;抗日战争中,美国出于本国利益的需要,的确是给中国提供了一些援助,但漫画中的美帝国主义却在为“内战之火”火上浇油,排除A项;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不得民心,所以三年不到便败亡台湾,B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漫画没有象征国民党军队的元素,并没有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含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题干的图片可知,图片为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谋取本国利益,扶蒋反共,帮助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里的“内战前线”主要包括国内的大城市,主要交通线的沿线城市,东北地区;大西南地区不是“内战前线”,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胶济路阻击战发生在1946年6月至10月”,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 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胶济路阻击战即发生在此时间段内,此次阻击战意在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A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排除B项;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歼敌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45年9月20日”、“目前与奸党谈判……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可知,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投降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真实目的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因此,题干材料主要说明蒋介石有准备内战的阴谋,C项正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蒋介石有准备内战的阴谋,未涉及和平建国的愿望彻底破灭,排除C项;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菩萨座前先跪倒”“眼前但见私囊饱,卯岁已空寅岁粮。”表明国统区人民生活困苦,国民党统治危机四伏,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统区不是解放区,排除C项;国统区情况与当时的冷战并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至1949年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6 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38 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可知反映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的是①③④,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不符,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解放战争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及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从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实力,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山东地区已经完全解放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人民解放军得到人民的拥护,体现不出晋冀鲁豫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解放军参军的状况,不能体现出晋冀鲁豫解放区努力发展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轻易‘攻占’延安”“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非常清晰的形势认识和坚实的依据之上的理性判断和正确的战略决策。”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后来通过一系列战役,粉碎了国民觉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D项正确。A项是长征期间,不是解放战争,排除A项;强渡长江攻占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序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根据题干 “离开了延安”“青化砭战役”“《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所学可知,延安是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指挥中枢所在地,青化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时间为1947年3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通过于1947年9月,综上,可判断出材料强调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发起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共产党撤离延安后的一系列事件,C项正确;长征的时间是1934年到1936年,而材料时间为解放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解放战争后,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是抗战时期,排除B项;材料发生的年份为1947年,而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我们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证据,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 资料。要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具史料价值的是当时拍摄的转战陕北纪录片,D项正确;电影《大决战》,有人为编著内容,属于第二手资料,不属于最具史料价值,排除A项;《关于解放战争的研究综述》论文集,有主观评论,属于第二手资料,不属于最具史料价值,排除B项;小说《解放战争》,有虚构的成分,属于第二手资料,不属于最具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根据材料“延安不就是几座山头和一些土窑洞吗?大不了打烂一些坛坛罐罐。只要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不但可以有延安”,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因此,材料所述内容的背景是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抗争,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的方式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这时期国民党全面进攻已被中共粉碎,排除D项。故选C项。
22.A
【详解】依据“………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和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结果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而目牵制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有利干全国战局的发展,A项正确;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标志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排除B项;三大战役是决战时期,排除C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1947年国民党军对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后彭德怀率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A项正确;孟良崮战役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据题干“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可知,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B项正确;1946年7月时,蒋介石已发动内战,排除A项;题干重在强调人民的支持,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无关,排除C项;1948年三大战役刚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十大将中,粟裕排第一位,人称“无冕元帅”,指挥过孟良崮战役等许多经典战役,C项正确;陈赓主要参加南昌起义、谭政主要参加了秋收起义、肖劲光主要成就在北伐战争中,这三人不是“无冕元帅”,排除ABD项。故选C项。
26.C
【详解】1947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AB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青化砭战役、 羊马河战役、 沙家店战役与七十四师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8.D
【详解】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内部纪律涣散,不协同作战。这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中“附近本可以前往增援的部队或观望不前,或移动缓慢,最终导致第七十四师被歼灭”说明国民党军队不协同作战。D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国民党战败的原因,不是分析华东野战军作战快准狠 以及共产党获胜是人心所向。排除A和B项;材料中分析国民党失败是因为军事上原因,不是政策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9.A
【详解】根据材料“孟良崮”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在山东解放区发动了孟良崮等战役,粉碎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进攻被粉碎是在1946年,排除B项;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排除C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终结,排除D项。故选A项。
30.B
【详解】材料"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我军个个是英豪。”可知,这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人整编七十四师的战况,排除D项,B项正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是因为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方式,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导致敌人的机动兵力减少,从而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排除A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B项。
31.(1)中华民国建立13年以来,政治、社会的黑暗腐败仍然存在,人民仍生活在困苦中,而俄国革命虽迟了6年,却取得了成功。因此,孙中山面临的问题就是改组国民党,借鉴俄国的革命经验,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办法: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
(2)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在中国大地。
(3)背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成就: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态度:假和平,真内战。关系: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有利于国家、民族;分则两伤,对整个国家、民族都不利。
【详解】(1)问题:由材料“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可知,中华民国建立13年以来,政治、社会的黑暗腐败仍然存在,人民仍生活在困苦中,而俄国革命虽迟了6年,却取得了成功。因此,孙中山面临的问题就是改组国民党,借鉴俄国的革命经验,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办法:由材料“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可知,孙中山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
(2)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的两场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在中国大地。
(3)背景:由材料“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可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成就: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态度:由材料“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可知,国民党在重庆谈判中采取的态度是假和平,真内战;关系: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内战,国共合作破裂。
(4)启示:从国共合作中取得北伐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分裂导致台湾和祖国分离,由此得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有利于国家、民族;分则两伤,对整个国家、民族都不利。
32.(1)特点: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原因: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战争:解放战争。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3)发展路径: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详解】(1)由材料“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这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可知,20世纪初中国历史呈现的新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原因:由材料“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中国人民与清政府的矛盾,成了反帝斗争的突出课题,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战争:由材料“在这场决战中,美国选择了国民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争指的是解放战争。194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所以说,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
(3)发展路径:20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33.(1)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原因:当时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任务和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受挫折。(符合题意也可,2分)
(2)材料二:调停西安事变;材料三:重庆谈判。
(3)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详解】(1)决定:根据材料一“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可以得出材料一中中共中央作出的决定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所以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受挫折;而孙中山也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而国共两党此时都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拥有共同的革命任务任务和敌人,所以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有当时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任务和敌人。
(2)事件:根据材料二“只有结束内战才能抗日”、“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材料二评价的是西安事变。根据材料三“我们这次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有收获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结合所学知识,抗战胜利之后,马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所以材料三评价的是重庆谈判。
(3)初心与使命:根据上述材料,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34.(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重庆谈判;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军。
【详解】(1)由材料一“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由材料二“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分别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为甲午战争的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3)由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久,全面内战爆发了。”并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在1946年6月底全面撕毁《双十协定》 ,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5.(1)以中国为中心,放眼世界;影响: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共同之处:都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放中国;只有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
【详解】(1)根据材料一“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可知,毛泽东对研究中共党史的观点是以中国做中心,放眼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该观点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影响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依据材料二“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1936年12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评价的是西安事变;根据材料三“我们这次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有收获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可知,材料评价的是重庆谈判。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采取了和平协商或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的事件,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的实质。
(3)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历程,依据所学可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放中国;只有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