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
A.振奋抗日信心 B.消灭国军主力
C.牵制敌军部队 D.进攻长江以南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转战鲁西南,一个多月后,大军分三路进军直插敌人战略纵深。这一军事行动(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4.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C.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第74师 D.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南京解放”,这些事件都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6.自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区约有1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有利于(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工农红军胜利会师
C.重庆谈判顺利进行 D.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7.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 )
A.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 B.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C.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
8.刘少奇说:“搞了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就使我们与蒋介石在力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有一亿五千万人,群众自动参战,人力、物力、财力是无穷的……蒋介石靠美国,我们靠老百姓……”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场景。“大纲”颁布于( )
A.井冈山会师后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1.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长期以来总有这样一个疑问:“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国民党迅速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
A.内部派系斗争 B.腐败现象严重 C.军队士气低下 D.践踏人民利益
12.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符合这一主题的战役是( )
A.汀泗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13.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上甘岭战役
14.下图《关起门来打死狗》是张汀先生的漫画作品,该漫画反映的战役( )
A.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D.解放了东北全境
15.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自然、人文浓缩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近年来红色旅游日趋火爆,下列城市与红色旅游热点对应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上海——开天辟地党诞生 B.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D.长沙——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
16.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把红旗插在了南京国民政府大楼的楼顶上,南京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17.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A.孟良崮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8.随着解放军攻占南京,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桌上日历表的日期定格在民国38年4月23日。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公元(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19.董存瑞(1929-1948),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身为爆破组长的他率领全班连续炸掉4座炮楼、5座碉堡。部队在冲锋时遇到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中的机枪猛烈火力的封锁。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发现无处安置炸药,而总攻时间已到,于是毅然托起炸药包抵住桥身炸毁暗堡,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英雄董存瑞牺牲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一位同学绘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示意图,标出了会议的关键词。①至③对应的会议名称分别是( )
A.中共二大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 B.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
C.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D.中共二大八七会议中共七大
21.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为(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到1948年秋,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国内战争中最后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功是攻占南京--国民党统治中心的战斗……部队渡过长江,取得了最后胜利。”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23.淮海战役期间,豫西区出动民工16万人、担架1.7万副、大小车3.4万辆、牲口2500头。风雪泥泞的陈官庄一带,成千上万的民工冒着严寒,把数千万斤粮食及其他物资转运到前线。材料强调了( )
A.人民解放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B.土地革命激发了民众革命积极性
C.国民党已失去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D.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的巨大支持
24.“手推小车吱嘎吱嘎响,大家忙着送军粮。鸡还没有叫,天还没有亮,起早摸黑赶着上前方。不怕粮车重又重,不怕路儿长又长,解放军吃饱有力量,打呀嘛打胜仗!”这是1948年流传于安徽的一首小调。据此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英明 B.解放军作战勇猛
C.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战争 D.人民群众的支持
25.如图这一段材料描写的应该是( )
1949年1月1日,在商丘以南十几公里处的张菜园村,刘伯承、陈毅去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尚未返回,粟裕、谭震林正在前线指挥围歼作战,邓小平一人坐镇总前委,指挥前方作战,处理各种电文、报告。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26.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A.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B.辽沈战役的胜利
C.淮海战役的胜利 D.平津战役的胜利
27.下列历史图像记录的重大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8.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9.在这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放中,国民党军以的主力基本被我军消灭,国民党方面完全失去了进攻的能力。材料描述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三大战役 C.百团大战 D.红军长征
30.下图是电影《大决战》的宣传海报。它全景式地展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历史全貌,这三大战役是(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二、综合题
31.【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用一句话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论证:“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一例。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如何。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路龙盘今胜昔,天翻她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材料四描述的历史事件是哪场战役中的重要胜利?
32.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围绕这个重要论断,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追溯来源——解读建党初心】
(1)一组同学查阅历史著作后,收集到下列资料。据此考量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立足点是什么?简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向怎么样?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任务二 【披荆斩棘——寻找革命道路】
(2)二组同学翻阅历史书籍,查找到下列绘画作品。结合绘画与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寻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的。
图一《南昌起义》绘画 图二《井冈山会师》绘画
任务三 【关注史事——取得革命胜利】
(3)三组同学收集到下列诸多史事。据此,请以“艰苦卓绝 走向胜利”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在下列两组史事中任选其三加以解读)
工农红军长征 地道战、地雷战…… 百团大战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南京解放
33.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八路军“渡黄河东进”作战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
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问,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哪些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
34.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新中国成立,时隔仅有三年零三个月。如此之快的转变,无论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国际社会,都没有预料到。
材料一 1947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华北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观察了土改后的农村社会后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
材料二 美国学者易劳逸在分析了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后讲:“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当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尊敬。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频繁征收的苛捐杂税、腐败、绝大部分官员所显示出来的倾向地主阶级反对佃农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主张合法行动的传统的社会价值。结果,农民们不是非难,就是躲避征税和征兵官员。”
材料三 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抗战胜利以后流行于国统区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材料四 “今天是中华民国诞生三十八年纪念日,又是元旦,我们住在首都南京,已临着兵火的边缘。……共军除军事威胁外,更扩大其心战与传统之攻势。一般丧失斗志的将领及寡廉鲜耻的官僚政客,或准备逃亡避祸,或准备靠拢投降,或传播共党“和谈”烟幕。”
——蒋经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对于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同学认为材料一更有价值,有同学认为材料三更有价值。你认为这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更有价值呢?试加以说明。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鲁迅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
材料二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和,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金冲及的《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材料三 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鲁迅为什么说它“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2)材料二中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红军长征取得了最后胜利,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其关键因素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据“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可知,这体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牵制了敌军部队,C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振奋抗日信心”无关,排除A项;消灭国军主力是通过三大战役,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进攻长江以南与挺进大别山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据题干“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百万雄狮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 关门打狗锁锦州反映的是辽沈战役,排除C项;蘑菇战术胜陕北反映的是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1947年6月”“刘邓大军”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解放区军民英勇奋战,至1947年2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A项;彭德怀率领的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歼灭了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开始于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材料的“二十年”,即1927+20=1947年。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突破黄河天险,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开始,排除B项;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第74师打击了国军的嚣张气焰,鼓舞我解放军的作战士气,坚定大家的抗争决心,排除C项;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属于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使得南京解放,所以这些事件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指的是1927年至1927年,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指的是1927年至1937年,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指的是1931年至194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D项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工农红军胜利会师指的是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还有就是1936年的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重庆谈判是1945年进行的,均与“1947年”“到1948年底”等时间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使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B项正确;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与材料反映的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无关,排除A项;抗战胜利后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与材料反映的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1947年夏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与材料反映的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搞了土地革命”“蒋介石靠美国,我们靠老百姓”,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国民党依靠美国打内战,不得民心,D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不符合“搞了土地革命”“蒋介石靠美国”,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对峙,但不符合“蒋介石靠美国”,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不符合“蒋介石靠美国,我们靠老百姓”,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1946年9月”,“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可知,在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是《中国土地法大纲》,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文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的,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有力地调动了解放区农民革命的积极性,C项正确;井冈山会师后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并没有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结合所学解放战争的知识可知,1947年到1949年间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根本原因是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剥削掠夺各阶级等倒行逆施,严重践踏了人民利益,D项正确;内部派系斗争是国民党统治崩溃的具体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腐败现象严重是国民党统治崩溃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军队士气低下是国民党政权丧失民心的具体表现,并非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 D 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辽沈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战役,D项正确;汀泗桥战役发生于北伐战争期间,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排除B项;百团大战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取得胜利,解放东北全境,A项正确;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B项;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项;上甘岭战役打击了美国的气焰,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漫画《关起门来打死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 中共率先在东北地区发起战略大决战即辽沈战役,该战役围绕东北战略要地锦州展开,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形象的比喻为“关门打狗”。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D项正确;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A项;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B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主要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而长沙不在三大战役交战区域,城市与红色旅游热点对应搭配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中国共产党诞生,城市与红色旅游热点对应搭配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城市与红色旅游热点对应搭配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城市与红色旅游热点对应搭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南京获得解放的战役”可知,此战役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项正确;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合称为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均与解放南京无直接关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根据题意,D项正确;孟良崮发生在1947年,排除A项;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夏天,排除B项;三大战役发生在1948 年9月至1949年1月,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38-1=1949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D项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
19.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因此英雄董存瑞牺牲于解放战争时期,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与题干内容“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不符,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是指1927年8月-1937年7月,中共强调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与题干内容“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是指20世纪中期(193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与题干内容“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规划了宏伟蓝图,B项正确;中共二大首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D项;八七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排除C项。故选B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和所学可知,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及其他军区部队与地方武装,于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使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B项正确;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排除A项;平津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D
【详解】据题干“1948年秋”“攻占南京”“渡过长江”和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有关。1948年秋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攻占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D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至1928年,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排除B项;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年至194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根据题干“淮海战役期间,豫西区出动民工16万人、担架1.7万副、大小车3.4万辆、牲口2500头。风雪泥泞的陈官庄一带,成千上万的民工冒着严寒,把数千万斤粮食及其他物资转运到前线”可知,人民群众为前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的保障,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的巨大支持,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人民解放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排除A项;题干主要体现了人民群众为前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的保障,没有涉及土地革命,排除B项;国民党失去在大陆的统治地位是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以后,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大家忙着送军粮”“解放军”“1948年”“打呀嘛打胜仗”可知,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人民群众给予了大力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D项正确。“战略决策英明”“解放军作战勇猛”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但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AB项;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5.A
【详解】提取题干关键信息“1949年1月1日”“粟裕、谭震林……指挥围歼作战”“邓小平……指挥前方作战”,结合所学知识,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可见,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淮海战役,A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至11月,指挥是林彪、罗荣桓,排除B项;红军长征发生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21日至4月23日,排除D项。故选A项。
26.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8年11月29日 至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52万余人(内改编2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D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排除A项;辽沈战役的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B项。淮海战役使国民党在中原和华东战场上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27.C
【详解】根据材料“解放军冲向锦州城”,是锦州会战,是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用小推车运送物资场景发生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向天津守军发起猛攻”发生在天津战役中,天津战役是平津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战略决战三大战役,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在抗日战争中,排除A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渡江战役发生在战略决战后,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2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D项正确;中共二大是在1922年7月召开的,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召开的,排除B项;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召开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9.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这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放中,国民党军以的主力基本被我军消灭,国民党方面完全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B项正确;井冈山会师使得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日作战,排除C项;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30.A
【详解】根据题干“《大决战》”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A项正确;渡江战役在战略决战之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31.(1)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书上原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3)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渡江战役
【详解】(1)关系:根据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论证: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如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等。
(3)举例: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取得平型关大捷、进行了百团大战,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战役:根据材料四“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人民解放军通过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2.(1)立足点:为广大工人阶级即人民大众谋幸福。方向:从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可看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始,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强调以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等率领部队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示例 艰苦卓绝 走向胜利
中国革命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了正确的信念并为之拼搏努力,一定会成功。1934年10月,由于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会师陕北。抗日战争中,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起的三大战役歼灭和改变了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3个所选项加以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
【详解】(1)立足点:由题干材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消灭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区分。据此可以考量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立足点是为广大工人阶级即人民大众谋幸福;革命方向:从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可看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始,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强调以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
(2)寻找道路: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等率领部队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歼灭和改变了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据此可以论述如下:艰苦卓绝 走向胜利。中国革命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了正确的信念并为之拼搏努力,一定会成功。1934年10月,由于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会师陕北。抗日战争中,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起的三大战役歼灭和改变了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3.(1)日本侵略者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2)战争形势有了革命性力量变化
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前沿阵地,为全国胜利打下基础。
(3)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独立;赢得解放战争胜利,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详解】(1)根据材料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故材料中八路军“渡黄河东进”作战的对象是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有: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根据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问,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可知,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是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前沿阵地,为全国胜利打下基础。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独立;赢得解放战争胜利,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34.(1)胜利原因: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
材料二:国民党失败的农村政策导致了农民的反对;
材料三:解放区人民支持共产党,国统区老百姓不支持国民党;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军事优势的同时,加强政治宣传攻势,使国民党将领和官员斗志丧失,人心涣散。
(2)认为材料一更有价值:韩丁在当时当地亲自观察解放区土改后说的话是接近历史真实的,他是历史的亲历者。
认为材料三更有价值:当时流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老百姓对现实的普遍心声,是历史真实的反映。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分析可知,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得到农民的支持;根据材料二“沉重而频繁征收的苛捐杂税、腐败”等信息分析可知,国民党失败的农村政策导致了农民的反对;根据材料三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可知,解放区人民支持共产党;根据材料三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可知,国统区老百姓不支持国民党;根据材料四“一般丧失斗志的将领及寡廉鲜耻的官僚政客,或准备逃亡避祸,或准备靠拢投降,或传播共党‘和谈’烟幕”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军事优势的同时,加强政治宣传攻势,使国民党将领和官员斗志丧失,人心涣散。
(2)本题属于开放题,要抓住史料的价值分析即可。
认为材料一更有价值:韩丁在当时当地亲自观察解放区土改后说的话是接近历史真实的,他是历史的亲历者。
认为材料三更有价值:当时流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老百姓对现实的普遍心声,是历史真实的反映。
35.(1)1921年;原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会议:遵义会议;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充满信心、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队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3)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关键因素: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所以材料二中这次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长征精神:根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所以,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充满信心、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队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三“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围绕共产党成立以来为国家、民族所作出的努力及民心的向背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关键因素:根据所学可知,关键因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