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5 11: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荷兰填海造陆 B.每天潮起潮落
C.海平面的升降 D.东海有水井遗迹
2.成语“沧海桑田”原意是指海陆变迁,早在古代人们就察觉和认识到到海洋和陆地不断运动变化的现象。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海陆变化的是( )
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填海造陆 D.植树造林
3.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 )
A.一直是高山 B.海陆没有变化
C.以前是海洋 D.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4.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
A.我们这里为什么广泛种植小麦,居民以面食为主食
B.学校的作息时间,一年中为什么要做几次变动
C.“嫦娥四号”如何发射升空
D.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5.台湾岛地处大陆架边缘,基部与大陆相连。几百万年前,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台湾海峡形成。下列实例与此海陆变迁结果一致的是( )
A.澳门填海造陆,修建澳门机场 B.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荷兰建造围海大坝,扩大陆地面积 D.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
6.中科院研究人员在山西阳泉首次发现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牙齿化石,瓣齿鲨是远古海洋中游泳能力很强的顶级掠食者。此次发现说明( )
A.史前巨鲨曾生活在陆地 B.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陆地
C.大陆发生了漂移 D.当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7.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D.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万顷煤田
8.“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上述这段话,阐述的是( )
A.海底扩张学说 B.大陆漂移学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地球起源学说
9.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演变的正确顺序是( )
A.a—b—c B.b—a—c C.c—b—a D.b—c—a
10.漫画中的大洲和大洋自西向东分别是( )

A.非洲、太平洋、南美洲 B.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C.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D.南美洲、印度洋、非洲
11.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分布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B.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C.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D.板块交界处较稳定,板块内部较活跃
13.读图可知,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主要依据是( )
A.大西洋两岸古老底层相似
B.大西洋两岸气候类型相似
C.大西洋两岸生物物种相同
D.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线相吻合
14.科学结论都是基于大量的事实与证据。下列事实不支持对应科学结论的是( )
A.昼夜更替——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是球形的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
D.那不勒斯海岸石柱海拔高低变化——地壳在不断变动
15.海陆分布在不断变化之中。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如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度洋板块全部是海洋
B.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对活跃
C.喜马拉雅山脉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D.地中海面积将会不断扩大
16.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7月,墨西哥发生7级以上地震,2022年1月,汤加火山剧烈喷发,共同原因是两地都位于( )
A.非洲板块的内部 B.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处
C.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D.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7.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属于亚欧板块 B.乙属于非洲板块
C.珠穆朗玛峰在不断“长高” D.红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18.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读图,主人公赶往赤道附近的苏拉威西重启发动机,该地( )
A.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9.小明查阅了下面的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雅加达所在区域地壳比较活跃 B.雅加达所在区域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C.雅加达所在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D.雅加达所在区域位于板块内部
20.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日本多地震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气候异常
二、解答题
21.马尔代夫被人称为“可能被淹没的热带天堂”,其平均海拔为1.2米,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由1192个珊瑚岛组成,该国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旅游业、船运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目前,境内无法建设铁路,民航事业不发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马尔代夫位于印度的 (方向)方,两国同属于 (亚洲地理分区),均在六大板块中的 板块。
(2)马尔代夫属于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与其隔海相望的印度,因承接全球 业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3)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说明马尔代夫“可能被淹没”的原因。
(4)请对马尔代夫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2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利用这一学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海陆构造和变化现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图中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 洲,C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 洋。
(3)据图可知,红海的面积将会 (扩大/缩小),你的判断理由是 。
(4)冰岛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这里冰川广布,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冰岛多火山的原因是。
23.第23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26年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联合举办。图示意第23届世界杯城市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美洲南隔 与甲大洲相临。西部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形成高大的 山系。
(2)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23个城市举办,这些城市主要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是 。
(3)世界杯决赛一般会在当地时间20~24时进行,届时部分中国球迷将跨越 洋,前往赛场观看比赛,而在家中观看直播却需要在白天观看,主要原因是 。
2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
(2)图中Ⅰ、Ⅱ两山脉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受板块 运动而形成,并不断升高;Ⅲ位于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地震少。
(3)①是 海,受板块 运动影响,面积逐渐 ;②是 海,受板块 运动影响,面积逐渐 。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北京时间2022年9月11日7时46分,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下图为世界部分火山地震带示意图。
(1)图中甲为 洲,① 海峡是甲、丙两大洲的分界。
(2)图中乙为 (国家),该国主要位于 板块。
(3)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该国地处 火山地震地带,因此多火山、地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荷兰填海造陆,将海洋变为陆地,可以证明海陆变迁,A不符合题意;潮起潮落是指海水受到引力影响而周期性上升和下降的自然现象,与海陆变迁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B符合题意;海平面的升降,可以证明海陆变迁,海平面上升时海洋变成陆地,下降时陆地变成海洋,C不符合题意;东海有水井遗迹,证明曾经这里是陆地,能够证明海陆变迁,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详解】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等自然原因,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也会造成海陆变化,C正确,AB错误;植树造林不会造成海陆变化,D错误。故选C。
3.C
【详解】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不断抬升形成的,跟海陆变迁有关,跟人类活动无关,故选C。
4.C
【详解】广泛种植小麦,居民以面食为主食,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当地的饮食习惯与当地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环境有关,属于地理问题,A不符合题意;学校作息时间与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有关,属于地理问题,B不符合题意;“嫦娥四号”如何发射升空属于物理问题,不属于地理问题,C符合题意;昔日的海洋变成了高耸的山峰为海陆变迁,属于地理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D
【详解】台湾海峡所在地形区以前是陆地,后来变成海洋,澳门填海造陆和荷兰围海大坝是人工影响的结果,AC说法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化石,说明以前的海洋变成了今天的陆地,B说法错误;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 ,说明以前的陆地变成了今天的海洋,D说法正确。故选D。
6.D
【详解】中科院研究人员在山西阳泉首次发现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牙齿化石,瓣齿鲨是远古海洋中游泳能力很强的顶级掠食者,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上升,原来的海洋变成了陆地,D正确。史前巨鲨曾生活在海洋,A错误;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陆地,大陆发生漂移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BC错误;故选D。
7.A
【详解】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不能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A符合题意。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万顷煤田,能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B
【详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故选B。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认为,很早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b),后来发生了分裂(a),慢慢漂移到现在的位置(c),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观察图示,正确的顺序是b—a—c,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0.C
【详解】读图可得,漫画中的大洲和大洋自西向东分别是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南美洲东岸凸出的部位与非洲凹进的部位遥相对应,为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提供了依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C
【详解】舌羊齿化石的广泛分布,说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故①正确;大陆漂移说认为大陆受某种未知力的驱动在海底壳层上漂移,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岩浆活动导致海底扩张,岩浆活动导致了大陆漂移,解决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动力来源问题,故②正确;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和若干个小板块构成,且不断地进行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故③错误;由于板块的不断进行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运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B
【详解】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运动的描述,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是提出了大陆飘移学说,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构成,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板块交界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排除ACD,故选B。
13.D
【详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猜想依据是大西洋的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非常相似,南美洲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D正确;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古老地层、动物等都极其相似,ABC错误;故选D。
14.A
【详解】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造成的,A错误;麦哲伦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路向东,经过三年努力,最后重新回到西班牙,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B正确;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鸵鸟和海牛的分布,且其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说明非洲和南美洲曾经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由于分裂漂移,才成为今天的分布状况,C正确;那不勒斯海岸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石柱海拔高低的变化正是由于地壳的变动所导致的,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事实不支持对应科学结论的一项,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15.B
【详解】全球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A选项错误;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B选项正确;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C选项错误;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有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接处地壳运动活跃。
16.C
【详解】墨西哥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两地的地壳都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墨西哥和汤加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C
【详解】由图可知,甲是非洲板块,乙是亚欧板块,AB错误;红海处于两板块之间的张裂拉伸处, 红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D错误。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该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在"长高"的主要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不断抬升,海拔不断升高,C正确。故选C。
18.A
【详解】赤道附近的苏拉威西,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A正确,BC错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错误;故选A。
19.D
【详解】读图可知,雅加达处在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ABC对,D错;结合题意,故选D。
20.C
【详解】模拟实验,水流上升,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类似于板块张裂运动,板块张裂运动产生裂谷或海洋,与红海不断扩张相似;日本多地震、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受板块的碰撞挤压的影响,与气候异常关系不大,故选C。
21.(1) 西南 南亚地区 印度洋
(2) 发展中 软件外包
(3)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马尔代夫岛屿被淹没
(4)发展旅游业,发展渔业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形式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马尔代夫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马尔代夫就在亚洲西面的印度洋之上,位于印度的西南方,两国同属于南亚地区,均在六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
(2)马尔代夫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其隔海相望的印度,由于印度的软件设计特别发达,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国家是印度,班加罗尔是该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3)马尔代夫是由1190个珊瑚岛屿组成的,这些岛屿都位于印度洋中。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马尔代夫岛屿被淹没。海洋酸化也对珊瑚礁造成了破坏,进一步加速了岛屿的消失。
(4)1.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马尔代夫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传统的旅游业模式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马尔代夫需要推广环保旅游,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性2. 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业是马尔代夫的传统产业,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渔业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因此,马尔代夫需要采取措施,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2.(1)魏格纳
(2) 南极 太平
(3) 扩大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
(4)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
【分析】本题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魏格纳,各板块所属的大洲、大洋,红海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冰岛多火山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详解】(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南极洲,C板块全部属于太平洋,是唯一全部属于海洋的板块。
(3)据图可知:红海的面积将会不断扩大,判断理由是:红海两边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拉伸、张裂。
(4)冰岛位于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的逐渐扩张的大西洋中脊,这个地区是地球上海洋地壳产生的地方。板块在这里分离,导致地壳断裂,并形成了大量的裂谷和断层。在这些裂谷和断层上,地壳被撕裂,火山活动得以发生。
23.(1) 巴拿马运河 活跃 科迪勒拉
(2) 主要分布在美国 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3) 太平 地球自传导致地方时不同
【分析】本题以第23届世界杯城市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北美洲和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为南美洲,北美洲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相邻。北美洲西部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达的科迪勒拉山系。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举办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23个城市主要分布在美国,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城市数量较多,适宜承接大型赛事。
(3)中国与北美洲之间间隔太平洋,想要前往北美洲现场观看比赛,需要跨越太平洋,在家中观看直播却需要在白天观看,主要原因是因为地球自传,不同的地区地方时不同。
24.(1) 太平洋 亚欧 非洲 南极洲 美洲
(2) 地中海—喜马拉雅 碰撞挤压 稳定
(3) 地中 碰撞挤压 缩小 红 张裂拉伸 扩大
【分析】本题以板块为材料,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地理文化知识。
【详解】(1)读图可知,A为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的板块;B为亚欧板块;C为非洲板块;D为南极洲板块,纬度最高的板块;E为美洲板块。
(2)Ⅰ为阿尔卑斯山脉,Ⅱ为喜马拉雅山脉,两个山脉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形成,板块交界处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较稳定,Ⅲ位于板块内部,地震少。
(3)①是地中海,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运动的影响,面积逐渐缩小;②是红海,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运动的影响,面积逐渐扩大。
25.(1) 亚 白令
(2) 澳大利亚 印度洋
(3) 南 环太平洋
【分析】本题以图文的形式为材料,涉及大洲及其分界线,国家,板块,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甲为亚洲,丙为北美洲,①为白令海峡,该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读图可知,乙为澳大利亚,该国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3)读图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该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多火山、地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