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5 10: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
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
2.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文物是( )

人面鱼纹彩陶盆 B.二里头铜鼎
C.司母戊鼎 D.开元通宝
3.湖南各族先民创造了光彩夺目的青铜文化,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文物出土于湖南境内的是( )
A. B.
C. D.
4.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底部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记载;《诗经·荡》中讽刺周厉王暴虐说:“内避于中国,覃及鬼方。”这说明文物( )
A.能够完全反映历史真实 B.比文献记载更加真实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
5.《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6.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很多元素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奖牌设计形象源于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双连璧,火种台的创意源于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火种灯的设计灵感源于西汉长信宫灯,体现出现代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这三个文物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玉双连璧(距今约5300年) 青铜礼器尊(商周时期) 长信宫灯(西汉)
A.玉器文化 独特魅力 B.青铜文明 灿烂辉煌
C.中华文化 世界领先 D.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7.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等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这能够佐证( )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B.商代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C.各地区的交往和联系密切 D.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8.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其化学成分与新疆和田玉一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牙璋有着惊人的相似。可知中国文明内部( )
A.审美观念一致 B.南北差异巨大 C.中原文化领先 D.有着密切联系
9.《周礼》中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下列实物可与上述文字记载互为佐证的是( )
A. B.
C. D.
10.以下是某班学生课下搜集的河南历史遗存的图片,你认为他要研究的主题是( )

A.灿烂的青铜文明 B.悠久的天文探索
C.建筑艺术的辉煌 D.科技成就的先进
11.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迄今为止已出土2000多件完整器物。其中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

A.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D.大面具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12.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效仿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西南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君主专制强化到顶峰 D.各地区文明都源自于中原文化
13.以玉为美、以玉为贵、将玉比德、崇尚玉,是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下面出土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 )
A.先进丰富 B.稳定发展 C.多元一体 D.民族交融
14.如图文物出土于二里头遗址,这体现了夏朝( )
A.手工业水平较高 B.青铜工艺精美
C.分封制度已出现 D.社会动荡不安
15.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样式和纹饰与夏商时期中原及长江中游各文化遗址的同类器物相似或一致。这表明( )
A.中华文明源起黄河和长江流域 B.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 D.当时中原与四川有直接联系
16.三星堆属于古蜀文化遗址,据测定,其年代距今4000年延续至距今3200年。最新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发现,三星堆文化并不孤立。此次发现的铜尊、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材料表明了( )
A.古蜀国的文化具有独特性特征 B.丝绸之路密切了古蜀国和中原的联系
C.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古蜀国的青铜铸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7.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出土的青铜器当中除青铜人像、神树、神坛等独具特征外,其中的青铜尊、与湖南华容、安徽六安、陕西城固等地出土的尊、鼎从形态到纹饰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表明( )
A.中华文明早期各地区之间已有交流 B.早期国家政权充满神权色彩
C.商朝时对长江流域实现了有效管理 D.长江流域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18.下图是我国的考古发现中,不同地区遗址出土的龙形玉器或龙形图案、雕饰。由此可看出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是( )
玉龙 安徽凌家滩遗址 玉器c型龙 辽宁红山文化遗址 彩绘龙纹陶盘 山西陶寺都城遗址 龙首形玉饰 江苏青城墩遗址
A.多元一体 B.繁荣开放 C.绵延不绝 D.农耕为主
19.2022年6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公布最新考古发掘成果,新出土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铜猪鼻龙形器、顶尊蛇身铜人像等独具一格的文物惹人注目。本次发掘的铜尊、铜罍、铜瓿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发现的玉琮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领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以上现象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20.近日深圳博物馆迎来了一批身份独特的“客人”——三星堆博物馆“出差”文物,这些具有鲜明古蜀文化特征的文物,让深圳市民既可以领略古蜀国祭祀文化的精华,又感受到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青铜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化说明( )
A.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B.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古蜀文化代表中原文化
21.李华同学围绕“从汉字演变看中国书法艺术”这一项目整理了下面一组文字,据此归纳文字在演变并成为书法艺术的历程中,呈现出的特点是(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A.望文生义,图形勾画 B.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C.指示符号,左右结构 D.变化较大,由整齐到凌乱
22.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黄帝时期,仓颉造字
23.某国产汽车公司采用中国古代著名朝代来命名自己的车型,而且车标使用中国古代的一种美观大方的书体,彰显了文化自信。这种书体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4.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传播影响广泛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的造字方式固定单一
25.安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楚大鼎前足膝部和左腹外壁下部都有“安邦”二字,这些字的字体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6.下图中展示“最早的汉字”是( )
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 采 刃 焚 休 日
A.甲骨文 B.铭文 C.小篆 D.隶书
27.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铭文②甲骨文③小篆④隶书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28.关于甲骨文(下图),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现:中国商周时期
B.发现: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C.造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D.评价: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
29.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
夏朝的历史兴衰 B.东西文化的交流
C.少数民族的习俗 D.我国的古老文字
30.20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曾怀疑夏商历史的真实性,认为史籍中反映的中国上古史多为神话故事和传说。针对这一观点你可以拿出的证据是()
A.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 B.司马迁的《史记》
C.三彩骑驼乐舞佣 D.《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1)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与楔形文字的相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汉字的演变规律,并对汉字的生命力做简要评价。
(3)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请再举一例与以上文字同一时代的文字类型。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图二 司母戊鼎 图三 刻有文字的甲骨
(1)观察图一,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图二和图三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价值?
(2)图一和图二、三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两个历史阶段的文明成就。
(3)以上三幅图片所示文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分布范围 黄河中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特色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球
材料二 中国耳熟能详的传说:盘古开天地、神农开始农业、黄帝创制度、尧舜禹举贤禅让…,来自不同的来源,却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编织为共同的传说系统。
——许值云《万古江河》
材料三 鼎在先秦时代是重要的礼器…“九鼎”“七鼎”等构成的周代“列鼎制度”,分别标志着天子、诸侯、大夫和士的身份。四五千年前的古文字与已经成熟的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古文字…汉字的五千年不断裂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重要保证。
——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推断半坡遗址属于哪种文化类型?结合所学,“良渚文化”遗址的核心--良潜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长江中下游地区何时进入文明社会?
(2)材料二中的“神农”指的是谁?他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材料认为“共同的传说系统”是在什么过程中形成的?
(3)材料三中的“列鼎制度”与哪一制度有关?结合所学,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其使用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哪些特性?
34.以下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国宝,请你鉴赏。
(1)国宝一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何特点?
(2)国宝二上的符号是什么?它已具备了今天汉字的基本结构,它使用的造字法中最进步的造字法是什么?“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反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从哪一朝代开始?
(3)以上国宝的出土地河南安阳,在商朝时期叫什么?是哪位商王开始在此定都?
35.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在安阳殷墟发现的文化遗存中,你认为最有文化价值的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2)图二所示的建筑体现了世界上哪一民族的精神世界?这一民族在古代世界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作出了贡献,请举一例。
(3)白马寺是河南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中学生应对保护河南历史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从“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包含有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B项正确;题干材料表明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并未对其数量进行说明,无法得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的结论,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工艺高超,但在本题中,题干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进行叙述,无法直接说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工艺高超,排除C项;题干材料并未对商周青铜器的分布地区进行说明,无法表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分布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青铜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C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使用的陶器,不是青铜器,排除A项;二里头铜鼎是夏朝时期的文物,排除B项;开元通宝是唐玄宗时期使用的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A项是四羊方尊,A项正确;商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排除B项;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礼器,C项正确;三星堆青铜面具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关于中国的记载,在《诗经·荡》和出土的“何尊”得到相互印证,即文物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D项正确;文物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历史,需要准确考证,排除A项;文物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比文献记载更为真实,排除B项;文物并非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各不相同,有防护器具,有食器,有盛酒器,有日常工具,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种类的丰富多样,A项正确;材料中青铜器功能各不相同,说明功能多样,排除B项;材料中青铜器形状不一,有的造型精美,有的造型奇特,工艺并不简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象征皇权的礼器,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玉双连璧(距今约5300年)”“青铜礼器尊(商周时期)”“长信宫灯(西汉)”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玉器到青铜器,从距今约5300年到西汉,体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D项正确;“青铜礼器尊(商周时期)”“长信宫灯(西汉)”属于青铜器,排除A项;“玉双连璧(距今约5300年)”属于玉器,排除B项;这三个文物无法体现共同主题世界领先,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原殷商文化——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可知,三星堆遗址在四川,这一地区发现了中原、甘青、华南的文明,这体现出,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D项正确;三星堆遗址在四川,不能体现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三星堆文化,没有体现商代青铜铸造技术高超,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到四川、中原、甘青、华南这几个地方,不能体现各地区的交往和联系密切,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其化学成分与新疆和田玉一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牙璋有着惊人的相似。”可知,虽然地域不同,但出土的玉器和牙璋仍有着相似之处,这说明中国文明内部有着密切联系,D项正确;审美观念一致说法太过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文物的相似之处,未涉及南北差异巨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文物的相似之处,未体现中原文化领先,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的意思是青铜器种类很多,但各种器物铜锡调配比例是不同的,因其功能而定,C反映的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佐证了题干文字,C项正确;A反映的是彩陶、B反映的是甲骨文、D反映的是铁农具,均不是青铜器制品,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莲鹤方壶体现了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术,观星台和双槐树遗址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天文方面的探索,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成就,D项正确;观星台和双槐树遗址与青铜器无关,排除A项;春秋莲鹤方壶是青铜制成的器具与天文、建筑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据题干“三星堆既有与中原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独特性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神树等”可知,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既各具特点,又具有共同源头和存在交流互动,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题没有涉及到中外交流,排除A项;三星堆文化与中二里头文化各有千秋,无法得出哪个更为先进,排除B项;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效仿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结合所学可知,中原地区文明领先成为核心向外辐射,影响到其他地区的文明(一体文明),其他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多元文明),如中原青铜器多为动物纹饰,而三星堆青铜树、青铜人、金面具独俱特色,A项正确;题干材料呈现的是中原文明对三星堆文明的影响和三星堆文明具有的民族特色,并未涉及手工业水平、君主专制,排除BC项;由题干材料可知,三星堆文明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但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浙江良渚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琮在形状上都是内圆外方,有很大相似性,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互相交融的发展过程,C项正确;出土的玉器文物不能印证中华文明的先进丰富,也无法体现中华文明稳定发展、民族交融,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中“青铜爵、玉刀、玉 ”可知,夏朝时期,手工制品精美,形式多样,说明手工业水平较高,A项正确;玉刀、玉 不属于青铜器,排除B项;分封制度形成于西周,排除C项;仅从题干图片无法得出社会动荡不安,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样式和纹饰与夏商时期中原及长江中游各文化遗址的同类器物相似或一致”可知,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彼此吸收各自长处,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能表明中华文明源起黄河和长江流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能推断出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能说明当时中原与四川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材料“此次发现的铜尊、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等信息体现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因此,材料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出现,排除B项;古蜀国的青铜铸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出土的青铜器当中除青铜人像、神树、神坛等独具特征外,其中的青铜尊、与湖南华容、安徽六安、陕西城固等地出土的尊、鼎从形态到纹饰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知三星堆文明与同时期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多处考古文明发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是文明交流中相互借鉴和学习的产物,因此材料表明中华文明早期各地区之间已有交流,A项正确;早期国家政权充满神权色彩,与题干内容不符,因为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国家政权,也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B项;商朝时对长江流域实现了有效管理、长江流域文明发展水平较高,在题干内容中都没有体现,因为题干内容反映的是“三星堆的青铜尊、与湖南华容、安徽六安、陕西城固等地出土的尊、鼎从形态到纹饰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知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题干中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龙形玉器或龙形图案、雕饰,说明这些地区虽然地域上有所差异,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龙形玉器或龙形图案、雕饰无法体现开放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中展示的是横向对比,并没有进行纵向对比以说明中华文明起源早和绵延不断,排除C项;龙形玉器或龙形图案、雕饰体现的是手工制造,与农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发掘的铜尊、铜罍、铜瓿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发现的玉琮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领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可得出三星堆文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虽然处于不同的区域,但在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因此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是谁更先进,排除A项;“趋向统一”和“南北文化渐趋一致”的说法都太绝对,排除C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让深圳市民既可以领略古蜀国祭祀文化的精华,又感受到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青铜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知,材料表明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化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青铜文化有相通之处,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与否,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古蜀文化代表中原文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1.B
【详解】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从有文字实物的殷商开始,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多个阶段。题干材料中的“车”“马”都是象形字,从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可知看出,文字在演变并成为书法艺术的历程中,呈现出的特点是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B项正确;望文生义,图形勾画,这是象形的造字方法,不是汉子演变呈现的特点,排除A项;指示符号,左右结构,这是指事的造字方法,不是汉子演变呈现的特点,排除C项;关于汉字演变的特点,D项叙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被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对于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作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B项正确;夏朝时期还没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排除A项;秦朝时期全国通用的文字是小篆,排除C项;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不是我国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23.B
【详解】观察题干“唐、宋、秦、元”这四个字可知,它们都字形长方,结构严谨,追求对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点符合小篆字体的结构特点,B项正确;金文的特点是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隶书的结构特点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楷书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规矩有法度,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4.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汉字“中国”的字形有相似之处,其演变是一脉相承的,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排除B项;汉字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等,排除D项。故选C项。
2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文指的是铸造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宝楚大鼎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青铜圆鼎,前足膝部和左腹外壁下部都有“安邦”二字,这些字的字体是金文,B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的文字,排除A项;隶书流行于汉朝,排除C项;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排除D项。故选B项。
2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最早的汉字是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A项正确;铭文是指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文字,具有字狭长,笔画刚劲的特点,排除B项;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文字,排除C项;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A项。
27.A
【详解】根据所学,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西汉)→楷书、草书、行书(东汉、魏晋及之后)。②①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8.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所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29.D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该图片可以用来研究我国的古老文字,D项正确;夏朝是在商朝之前的王朝,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甲骨文这一古老的文字,没有体现东西文化的交流或少数民族的习俗,排除BC项。故选D项。
30.A
【详解】根据题干“夏商历史的真实性”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代的相关史实,因此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有助于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A项正确;根据《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难免带有司马迁个人的主观因素,排除B项;三彩骑驼乐舞佣反映的是唐朝手工业,排除C项;《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31.(1)相同点:都属于象形文字;书写载体都比较笨重。(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演变规律:由繁到简,越来越容易书写。汉字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演变,生命力非常旺盛。(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古埃及象形文字。(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详解】(1)相同点: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甲骨文与楔形文字都属于象形文字;书写载体都比较笨重。
(2)演变规律:据材料“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可知,汉字的演变规律是由繁到简,越来越容易书写;评价:据材料“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可知,汉字汉字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演变,生命力非常旺盛。
(3)举例: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举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2.(1)河南舞阳出土的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3)都是实物史料、第一手史料。通过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是验证神话传说的重要证据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图一河南舞阳出土的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图二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是商朝青铜器的重要代表;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结合所学知识,图一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属于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就,图二司母戊鼎、图三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和文字,而商朝属于我国奴隶社会时期。
(3)结合所学知识,史料通常分为实物史料、文献时代、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分析三幅图片所示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或第一手史料。结合所学可知,通过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是验证神话传说的重要证据。
33.(1)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
(2)炎帝;人文初祖;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
(3)分封制;是中国已发现的古老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象形。
(4)多元一体;大一统;连续性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情况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半坡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故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类型。根据所学知识,“良渚文化”遗址的核心--良潜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良渚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2)根据材料二“神农开始农业”结合所学知识,传说中的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人称神农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根据材料二“舜禹举贤禅让……来自不同的来源,却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编织为共同的传说系统” 可得出,材料认为“共同的传说系统”是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形成的。
(3)根据材料三“鼎在先秦时代是重要的礼器……周代‘列鼎制度’,分别标志着天子、诸侯、大夫和士的身份”可知,材料三中的“列鼎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老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4)根据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情况简表”中“分布范围”“文化类型”“特色文物”可争鸣中华文明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根据材料二“来自不同的来源,却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编织为共同的传说系统”可得出特性:追求大一统理念。根据材料三“四五千年前的古文字与已经成熟的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古文字…汉字的五千年不断裂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不间断的连续性。
34.(1)司母戊鼎;结构复杂,技艺精湛、气势浑厚
(2)甲骨文;形声;商朝 (3)殷;盘庚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宝一反映的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结构复杂,技艺精湛、气势浑厚,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根据国宝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叫形声,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南安阳在商朝时期叫殷,盘庚迁都殷,在此定都。
35.(1)甲骨文。中国已经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久、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
(2)阿拉伯民族。阿拉伯数字。
(3)执行文物保护法。
【分析】(1)根据所学和图片1可知,在安阳殷墟发现的文化遗存中,最有文化价值的是甲骨文;因为,这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久、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
(2)根据所学和图片2可知,建筑体现了世界上阿拉伯民族的精神世界阿拉伯民族。这一民族在古代世界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例如,阿拉伯数字。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执行文物保护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