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生物学意义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2.下列符合针对“环境因素对菊花生活的影响”研究主题提出的科学问题是( )
A.菊花能用扦插进行繁殖吗 B.菊花是种子植物吗
C.花展中哪种菊花最漂亮呢 D.光照对菊花的生活有利吗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出温度限制生物分布的是( )
A.苹果不宜在热带栽种
B.高山顶上分布针叶林
C.人参在森林深处生长
D.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
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中的变量应为(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空气
5.为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该同学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 )
组别 土壤 光线 温度/°C 鼠妇只数/只
甲 干燥 阴暗 20 10
乙 湿润 阴暗 20 10
A.光照 B.温度 C.土壤成分 D.土壤湿度
6.鼠妇是初中生物学的实验动物。在实验准备中,你不会到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 )
A.草坪的石头堆里 B.学校的篮球场上
C.庭院的菊花盆下 D.墙角的草丛中
7.下列属于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①葵花朵朵向太阳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④草盛豆苗稀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⑥北雁南飞⑦草尽狐兔愁
A.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④⑤⑥⑦
8.“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诗句中的鼠与雀、狐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仅捕食 B.仅竞争
C.合作和捕食 D.竞争和捕食
9.《左氏春秋》记载了稻田杂草——稗草,它与水稻外形相似,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则水稻与稗草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捕食关系
10.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
A.根瘤菌与大豆 B.菟丝子与花生
C.七星瓢虫和蚜虫 D.蝉和柳树
11.以下几种生物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只老虎争夺一只野猪是竞争行为 B.鱼和虾共同生活在一条小河中属于共生关系
C.蚯蚓吃掉枯叶属于捕食行为 D.人体与体内的蛔虫属于寄生关系
12.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4.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15.以下不属于拟态的是( )
A.枯叶蝶形似枯叶 B.北极熊通体白色,和冰雪颜色一样
C.竹节虫长得和竹节一样 D.有些蛾类模仿黄蜂的形态
16.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生活在北极的白熊毛色纯白;钴蓝箭毒蛙拥有极强的毒性,幽蓝的身体让它们特别显眼;钩线青尺蛾能随季节变化自己的颜色,伪装成嫩芽。这四种现象分别是( )
A.保护色、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C.拟态、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D.拟态、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17.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18.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应是( )
A.不同植被对水分的需求量 B.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C.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D.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19.测定某一地区内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必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A.显微镜 B.放大镜 C.干湿计 D.解剖针
20.下图为对草坪、灌木丛和裸地三种不同植被所处环境空气湿度测量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为裸地的空气湿度
B.该实验应该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测量空气湿度为:灌木丛>裸地>草坪
D.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测量空气湿度为:晚上>早晨>中午
三、实验探究题
21.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傍晚时分学校大树下,蚊虫像一团黑云肆虐着放学的学生,学校因此规定不要戴黄色的帽子,以避免蚊虫“袭击”。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就蚊虫是否喜欢黄色这个问题展开探究。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有盖子的大玻璃箱(或透明鱼缸)。
2. 在大玻璃箱内放置不同颜色的A4卡纸(不能重叠)
3. 通过特殊工具捕捉足够量的蚊虫,放入大玻璃箱内,并盖上盖子。
4. 一段时间后,观察不同颜色卡纸上蚊虫的数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 。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3)本实验均采用A4型号的卡纸,理由是 。
(4)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5)面对夏季“肆虐”的蚊虫,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
(6)请你为学校防治蚊虫提出建议 。(写一条即可)
22.桃蚜是多种植物的害虫,对蔬菜、果品等生产会造成重大损害。研究人员在桃蚜寄生的枝条上常发现有黑毛蚁活动,同时发现化学物质反—β—法尼烯(EβF)能够吸引异色瓢虫等多种桃蚜天敌。科研人员研究了EβF释放对黑毛蚁、异色瓢虫二者行为的影响,从而为桃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人员发现,黑毛蚁喜欢取食桃蚜产生的蜜露作为自身糖分的来源,同时能够驱赶桃蚜的天敌,防止桃蚜被捕食。由此推测,黑毛蚁和桃蚜的关系是 ______ (选填字母)。
A.捕食 B.共生 C.竞争 D.寄生
(2)科研人员将异色瓢虫分别接入不同处理的菠菜植株上,每组菠菜植株上均有等量的桃蚜和黑毛蚁。在异色瓢虫接入后,记录1小时内的实验结果如图。
注:Ⅰ无EβF释放处理;Ⅱ异色瓢虫接入前5天释放EβF;Ⅲ异色瓢虫接入当天释放EβF。
①据图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有 。实验人员应将异色瓢虫在接入不同处理的菠菜前进行 ,从而保证异色瓢虫具有捕食动机,增强实验效果。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为更好地促进生物防治效果,建议使用EβF的时机是 。结合图1、图2的实验结果陈述理由: 。
(3)与利用杀虫剂相比,利用异色瓢虫进行生物防治的优势是 (写出一条)。
23.“落叶归根”需依赖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同学发现落叶在冬天的分解速度比夏天要慢,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呢?该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实验准备:落叶、纱布、烧杯、潮湿的土壤、恒温箱等。
Ⅱ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处理 45天后落叶的腐烂程度
甲组 将用纱布包裹好的落叶置于各组 烧杯内的土壤中 放置在0℃的恒温箱中 基本没有腐烂
乙组 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 少部分腐烂
丙组 放置在40℃的恒温箱中 大部分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的变量是 。各组烧杯内的落叶和土壤都相同,目的是 。
(3)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组温度中, ℃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
(4)进一步分析:除该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对落叶分解效果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一种即可)。
四、资料分析题
24.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校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发现树叶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被鸟类吃了; 有时候还看到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钻出一两条蚯蚓,特别是下雨过后,蚯蚓 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却能引来一群蚂蚁把蚯蚓搬走;校园里的一块地里原来种了很 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长势超过了小树苗。
材料二:植物中有种被称为“吃人魔王”的日轮花。凡是有日轮花的地方,必有吃人的黑寡妇蜘蛛。日轮花能发出诱人的兰花般芳香,如果有人去采摘它,它细长的叶子便马上 像鸟爪一样从四周伸卷过来,把人紧紧地拉住,拖倒在潮湿的草地上,直到人动弹不得。这时,躲在日轮花上的黑蜘蛛便蜂拥地爬到受害者的身上,细细地吮吸和咀嚼。当蜘蛛吃了人的躯体后,消化排出的粪便就会成为日轮花长大的肥料。
(1)材料一中描述了植物间的 关系,动物间的 关系。蚯蚓生活 在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 环境;蚯蚓的活动过程又使得土壤疏松,使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 环境;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说明环境能 生物。
(2)材料二中“人去采摘它,它细长的叶子便马上像鸟爪一样从四周伸卷过来,把人紧紧地 拉住,拖倒在潮湿的草地上,直到人动弹不得”体现了生物 的特征;“(黑蜘蛛)细细地吮吸和咀嚼”体现了生物 的特征;“日轮花长大”体现了生物 的特征。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自古以来,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植物: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资料二:草丛底下的鼠妇被碰到后,缩成了小球。
资料三:一颗松树种子发育成了一颗高大的松树,并结出了许多松子。
(1)诗句①体现了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诗句②反映了 (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2)资料二中体现生物具有的生物特征是 。
(3)资料三中体现生物具有的生物特征是生长和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分析】南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南方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环境温度条件影响了柑橘的品质。
【详解】A.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A不符合题意。
B.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B符合题意。
C.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没有环境适应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可概括为如下图: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照”属于环境因素,符合“环境因素对菊花生活的影响”研究主题的科学问题。
故选D。
3.C
【分析】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风等等。
【详解】A.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宜苹果的生长,故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A不符合题意。
BD.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D不符合题意。
C.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人参在森林中才能长好,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食物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可见,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从表格中看出,甲乙两组唯一不同的量是土壤湿度,除“土壤湿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如光线、温度、数量等都相同。所以,该同学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土壤湿度”。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
【详解】鼠妇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因此,在草坪的石头堆里、庭院的菊花盆下、墙角的草丛中都可能有鼠妇分布;学校的篮球场比较干燥、坚硬并且光照过强,一般没有鼠妇生活,所以最不容易捕捉到。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A
【分析】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详解】①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④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⑥北燕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⑦草尽狐兔愁,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所以,②④⑤⑦属于受生物因素的影响,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D
【分析】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详解】诗句中的鼠与雀都要吃粮仓中的粮食,因此两者构成了竞争关系,兔要吃草,狐要吃兔,狐与兔之间构成了捕食关系。
故选D。
9.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七星瓢虫不是蚜虫、猎豹不是羚羊。②竞争关系: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③合作关系:同种生物之间互助。如蜜蜂、蚂蚁群体内的分工与合作。④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如:人和人小肠内的蛔虫。⑤共生关系: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由题意可知,水稻和稗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10.A
【分析】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详解】A.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豆科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含氮物质,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因此根瘤菌与大豆属于共生关系,A正确。
B.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菟丝子生长于花生等植物体上,主要靠吸收该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因此,菟丝子与花生的关系是寄生关系,B错误。
C.七星瓢虫和蚜虫是捕食关系,C错误。
D.蝉和柳树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A。
11.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两只老虎争夺一只野猪,体现了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为了食物或配偶相互撕打的种内斗争行为 ,A错误。
B.鱼捕食虾,鱼和虾共同生活在一条小河中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
C.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蚯蚓吃掉枯叶属于进行分解作用,C错误。
D.人与体内的蛔虫,对人体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难度适中。生物与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
【详解】由题可知,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对阿拉伯胶树起保护作用,而阿拉伯胶树又可为蚂蚁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故二者为共生关系。
故选B。
13.C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森林还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符合题意。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A错误。
B.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故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
C.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C正确。
D.炎热荒漠地区缺少水,故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错误。
故选C。
15.B
【分析】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详解】A.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象一片片枯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这样能防御敌害,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属于拟态,A不符合题意。
B.北极熊的毛色与冰雪颜色相似,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属于保护色,B符合题意。
C.竹节虫形似竹节,这是拟态现象,模仿竹节,保护了自己,这是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某些蝇类和蛾类模仿黄蜂的形态,鸟类不敢贸然捕食,属于拟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D
【分析】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
【详解】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鲈鱼的形态和败叶相似,属于拟态。
生活在北极的白熊毛色纯白,外表颜色与北极环境相接近,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
钴蓝箭毒蛙拥有极强的毒性,幽蓝的身体让它们特别显眼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
钩线青尺蛾能随季节变化自己的颜色,伪装成嫩芽,这和植物嫩芽非常相似,属于拟态。
综上D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生物依赖环境是(环境影响生物)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A错误。
BD.甘蓝种到北京时,长成后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甘蓝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6.5千克,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而不是环境适应生物,B正确,D错误。
C.生物影响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C错误。
故选B。
18.B
【分析】科学探究实验中裸地没有植物、草地有矮小的植物、灌木丛植物相对高大且茂密,实验的变量应为植物。
【详解】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土地的潮湿程度也不同,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所以,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C
【分析】对于生物实验中的常见仪器,以及常见实验所用仪器,要熟记于心,方可做好此类题目。
【详解】A.显微镜是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其实一般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 倍以下,双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20倍以下,这样效果较好,如果倍率要求高,就需要用到显微镜了,故B不符合题意。
C.干湿球湿度计又叫干湿计。利用水蒸发要吸热降温,而蒸发的快慢(即降温的多少)是和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这一原理制成的。其构造是用两支温度计,其一在球部用白纱布包好,将纱布另一端浸在水槽里,即由毛细作用使纱布经常保持潮湿,此即湿球。另一未用纱布包而露置于空气中的温度计,谓之干球(干球即表示气温的温度),所以测定某一地区内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必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一般用干湿计,故C符合题意。
D.生物解剖针作用是用来解剖等生物实验。比如脊蛙反射实验,可以用它破坏脊髓,也可以做胚胎分割实验来分割胚胎,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实验制作装片的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A
【分析】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①灌木丛,而湿度最小的是③裸地,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灌木丛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
【详解】A.植被越茂盛,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裸地的植被最少,湿度最低,据图可知,曲线③代表的湿度最低,所以图中③为裸地的空气湿度,A正确。
B.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实验,B错误。
C.植被越茂盛,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这三者相比,从茂盛程度上看,最茂盛的应该是茂密的灌木丛,其次是草坪,最后是裸地,因此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是:灌木丛>裸地>草坪,C错误。
D.据图可知,早上湿度最大,其次是中午,湿度最小的是晚上,所以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测量空气湿度为:早晨>中午>晚上,D错误。
故选A。
21.(1)蚊虫是不是喜欢黄色卡纸?
(2)卡纸的颜色
(3)排除实验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确保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4)黄色A4卡纸上的蚊虫较多(或“黄色卡纸上的蚊虫数量与其他颜色卡纸上的蚊虫数量差不多”)
(5)蚊虫为什么喜欢在树下聚集?(或“蚊虫的“肆虐”与温度有没有关系?”)
(6)①清除积水;②环境治理,破坏蚊虫的栖息地;③使用防蚊措施;④教育宣传;⑤维护卫生环境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就蚊虫是否喜欢黄色这个问题展开探究。结合题干的实验步骤可知,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蚊虫是不是喜欢黄色卡纸?
(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蚊虫是否喜欢黄色”。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大玻璃箱内放置不同颜色的A4卡纸(不能重叠),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可见,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卡纸的颜色。
(3)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卡纸的颜色,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本实验均采用A4型号的卡纸。
(4)学校规定不要戴黄色的帽子,以避免蚊虫“袭击”。据此,预期的实验结果是黄色A4卡纸上的蚊虫较多。当然,预期实验结果也可以是:“黄色卡纸上的蚊虫数量与其他颜色卡纸上的蚊虫数量差不多”。
(5)人类的认识史常以提出问题作为发展的起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中学生要培养自己从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当提出、表述这些问题时,要具体、有探究价值。面对夏季“肆虐”的蚊虫,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蚊虫为什么喜欢在树下聚集?(或“蚊虫的肆虐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写1条,合理即可)
(6)针对学校防治蚊虫的问题,可以给出的合理的建议可以是:①清除积水:蚊虫的繁殖需要水源,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清除校园内的积水区域,以减少蚊虫的繁殖地点。②环境治理,破坏蚊虫的栖息地:蚊虫常常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栖息,因此学校可以修剪树木、修整草坪,增加阳光照射和通风,减少蚊虫栖息的环境。③使用防蚊措施:学校可以提供学生和教职员工使用防蚊液、驱蚊器等工具,并在必要时布置驱蚊灯或使用电子驱蚊器,以有效减少蚊虫的侵扰。④教育宣传: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向学生普及蚊虫的繁殖和传播方式,培养学生自觉采取防蚊措施的意识,如穿长袖、长裤,避免在蚊虫密集的时段逗留在树木下等。⑤维护卫生环境:确保学校的卫生环境清洁,减少垃圾、食物残渣等吸引蚊虫的物质,保持校园的清洁与整洁。(写1条,合理即可)
22.(1)B
(2) EβF释放的有无,EβF的处理时间 饥饿处理 异色瓢虫接入前5天 异色瓢虫接入前5天释放EβF,桃蚜被捕食量最大;而且,异色瓢虫被黑毛蚁驱赶次数最少,说明EβF处理5天有更好的生物防治效果
(3)不污染环境(或成本低,防治面广等)
【分析】1、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防治面广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小题1】黑毛蚁喜欢取食桃蚜产生的蜜露作为自身糖分的来源,桃蚜为黑毛蚁提供营养来源;同时,黑毛蚁能够驱赶桃蚜的天敌,防止桃蚜被捕食,对其进行保护。二者互相依存,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
【小题2】①据图分析可知:Ⅰ与Ⅱ或Ⅰ与Ⅲ形成实验对照,变量为:EβF释放的有无;Ⅱ与Ⅲ形成对照,实验变量为:EβF的处理时间。实验人员应将异色瓢虫在接入不同处理的菠菜前进行饥饿处理,从而保证异色瓢虫具有捕食动机,增强实验效果。
②图一结果显示:在EβF释放处理5天后,异色瓢虫桃蚜的捕食量显著高于无EβF释放处理组,极显著高于接入异色瓢虫后立即后释放EβF处理组。图二结果显示:在EβF释放处理5天后,蚜蚁共生体内的黑毛蚁对异色瓢虫的攻击性显著降低。综合实验结果可知,EβF处理5天有更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所以,为更好地促进生物防治效果,建议使用EβF的时机是异色瓢虫接入前5天。
【小题3】生物防治有不污染环境,成本低,防治面广等优点。
23.(1)温度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吗?
(2) 温度 控制单一变量
(3)0
(4)水分、空气、湿度等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详解】(1)根据“有同学发现落叶在冬天的分解速度比夏天要慢,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呢?”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吗?
(2)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各组烧杯内的落叶和土壤都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组温度中,0℃条件下落叶基本没有腐烂,说明0℃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
(4)除该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对落叶分解效果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水分、空气等。
24.(1) 竞争 捕食 适应 影响 影响
(2)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活需要营养 能生长
【分析】(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1)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由于种小树苗的地方杂草丛生,影响了小树苗的生长,说明杂草和小树苗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树上的小毛毛虫被鸟类吃了,说明毛毛虫和鸟类之间是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像上述题中的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这样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的活动又使的土壤空隙增多,使得植物的根呼吸通畅,土壤肥力提高,这又说明生物还能改变环境。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上来,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生物。
(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人们去采摘它,它细长的叶子便马上从四周像鸟爪一样地伸卷过来,把人紧紧地拉住,拖倒在潮湿的草地上,直到使人动弹不得。”;“(黑蜘蛛)细细地吮吸和咀嚼”,从中获取营养物质,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日轮花长大”,生物由小到大,说明生物能生长。
25.(1) 竞争 温度
(2)应激性
(3)繁殖
【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1)诗句①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诗句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反应了环境因素温度这种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因此属于环境影响生物。因此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2)草丛底下的鼠妇被碰到后,缩成了小球,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
(3)一颗松树种子发育成了一颗高大的松树,并结出了许多松子,说明生物具有的生物特征是生长和繁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