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11 16: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保定白洋淀
B.保定白洋淀里所有的芦苇
C.保定白洋淀里所有的鸟
D.保定白洋淀里所有的生物
2.长江河口是中国第一大河口,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多种多样的生物。长江河口的众多生物和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了(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某农田中种植着大豆,同时生长着稗草、鸭跖草等杂草,分布有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和根瘤菌等微生物。下列关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生产者 B.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寄生关系
C.七星瓢虫的能量可以流向稗草 D.农田中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4.如图是我国研发的“无水免冲生物马桶”,其特点是不见一滴水,却能和水冲厕所一样干净。仅需一年更换一次生物菌,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就能将废料变成有机肥。生物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生态系统中越高级的消费者所火得的物质和能显越多
C.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都能自动调节,恢复到原样
D.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6.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一种生物和其他三种生物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
A.白菜 B.猫 C.大鲨鱼 D.草履虫
7.“夏日白洋淀,苇摇荷田田,鱼肥虾潜底,鸭戏水草间”。下列关于白洋淀生态系统描述正确的是( )
A.虾→鱼→鸭,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莲、水草、虾是生产者
C.芦苇和水草是共生关系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8.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鹰 B.草→兔→鹰→细菌
C.草→兔→鹰 D.鹰→兔→草→阳光
9.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这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图一花萼山森林生态系统部分成分示意图(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11.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12.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右图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C.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D.“十年禁渔”有利于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叙述错误的是( )
A.往返循环流动
B.沿食物链流动
C.伴随物质变化流动
D.表现为逐级递减
14.“一山不容二虎”用能量流动来解释,合理的是( )
A.老虎个大 B.老虎处在食物链顶端,流到它的能量少,需要食物多
C.老虎生性喜欢独处 D.老虎食性单一
15.为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泸州某地建立了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该地通过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桑树、蚕和鱼共同构成了该地完整的生态系统
B.桑树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该生态系统中,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实现变废为宝
16.卫辉市大禹湖湿地公园,湖水碧波粼粼鱼虾嬉戏;周围植被丰富,有松毛虫、蝴蝶、蜻蜓、绿头鸭、杜鹃、刺猬等多种动物,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园中的动植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捕捉蝴蝶与蜻蜓对该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C.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能往返循环
D.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17.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葡萄糖 B.无机盐 C.二氧化碳 D.氧气
1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各种生物成分,“→”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A开始的
B.B是生产者
C.D是消费者,在食物链上是第四营养级
D.在A、B、C之间碳循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19.下列环境保护措施中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①对草原进行轮换放牧 ②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③控制向江河排放生活污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0.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 B.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C.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实验探究题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生活中透明材料制作装置,装入水、塘泥、和不同的水生生物,尝试制作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态瓶。他们用四组装置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在生态瓶中,金鱼是生态系统中的 ,水、阳光是影响生物生存的 因素。塘泥中的 可以分解落叶和金鱼粪便中的有机物。
(2)该兴趣小组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其中C、D组对照,主要探究的是 对生态瓶维持时间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生态瓶C中的生物能够正常存活,而其他生态瓶中的小鱼相继死去。可见,制作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态瓶除了要保证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完备,还要保证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超出生态瓶的 能力。
22.在“制作生态瓶”的实践活动中,某科学实践小组发现不同的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瓶内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他们想:当生态瓶中的水及水草数量一定时,动物数量怎样投放才能使生态瓶更稳定?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及用具:容积为3升的透明塑料瓶、凡士林、新鲜河水、蒸馏水、水草、太小相近的健壮小金鱼和小田鱼若干等。
步骤 甲组 乙组 丙组
一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2升的新鲜河水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2升的新鲜河水 ①
二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3株水草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3株水草 ②
三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1条小金鱼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2条小金鱼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3条小金鱼
四 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且同时放在 ③ 的地方;早晚观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小鱼存活的天数。
(1)表中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生态瓶稳定性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3)本实验的唯一变量是 ,步骤一中的①处应填写 ,步骤二中的②处应填写的 。目的是 。
(4)实验所用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为了让水草进行 作用。因此步骤四中的③处应填写 。水草是该生态瓶中的 者。
23.“月宫一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及保障技术中心主持修建。“月宫一号”将为人类移居月球做准备,密闭的“月宫一号”中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来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该研究于2014年5月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使我国此项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1)“月宫一号”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可以看做一个 。实验人员可以在“月宫一号”里面长时间的生存,是因为其具备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即 和 。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月宫一号”的核心是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该项技术要求系统内的氧气、水和食物在系统内通过生物技术实现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具有全球性。
(3)“月宫一号”的植物舱内种植了大豆,小麦、胡萝卜、番茄、草莓等植物,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番茄开花时间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a.选取三株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如下表环境中培养。
分组 平均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培养条件
甲 26℃ 光照充足 完全相同且满足番茄生长发育需要
乙 10℃ 光照充足
丙 26℃ 光照不足
b.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请回答:
①生物兴趣小组选择的番茄植株应该是品种、大小、成熟度相同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目的是 。
②本实验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若选择 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温度。如果甲先开花,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三、资料分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塑料制品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如一次性地膜、塑料大棚等。塑料垃圾经微生物的分解后可转变为微塑料颗粒(直径介于0.1微米~5毫米)。微塑料颗粒能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难以分解不易排出;也可通过生物圈的水循环从湖泊、河流生态系统进入海洋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生态安全的隐患。
材料二 在乡村,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人们常常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湖泊、河流,导致浮游植物急剧繁殖,水质恶化,鱼虾死亡。1983年,我国政府把沼气工程列入“农村能源”发展计划并实施,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又可作为猪牛饲料、鱼的饵料、作物肥料等,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计划实施至今,农村生态环境得以不断改善。
(1)据材料一分析,微塑料颗粒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生活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 不断积累,原因是微塑料颗粒在动植物体内 。
(2)据材料二分析,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据材料一、二综合分析,能分解垃圾和人畜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农村能源”发展计划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25.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8月,志愿者在新疆天山山脉拍摄到了伊犁鼠兔的身影,这也是消失了8年后伊犁鼠兔第一次回归到我们的视野。
伊犁鼠兔是我国新疆天山独有的山地哺乳动物,目前预估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是世界濒危物种。主要生活在海拔2850米—4100米的天山高寒草原、裸岩地区,这些区域全年覆盖积雪,植被稀少。伊犁鼠兔体型娇小,耳朵短而圆,挺直地竖立在头顶,看起来呆萌可爱。毛色以棕色和灰色为主,身上有灰白棕相间的斑点,能够很好的隐藏自己。其四肢和足底比较长,后肢强而有力,擅长在岩壁上弹跳,行动十分敏捷。它们主要以金莲花、红景天、天山雪莲等在悬崖峭壁上生长的珍贵药材为食。尽管高寒地区环境恶劣,但是伊犁鼠兔仍有很多的天敌,如:狐狸、石貂、白鼬等以肉食为主的猛兽。
目前伊犁鼠兔面临的生境问题十分严峻。新疆天山一带虽然地广人稀,但是当地居民以畜牧业为主。牧民常会带上牧羊犬把牛羊赶上山去吃绿色植被。高山植被生长速度慢,被啃食后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使伊犁鼠兔赖以生存的食物减少,只能前往更远的地方寻觅食物,而这也就大大增加了它们遭遇天敌的风险。再加上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导致伊犁鼠兔赖以生存的新疆天山一带的冰川也正在逐渐消融,这对于伊犁鼠兔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专家表示,伊犁鼠兔因为常年生活在高寒山区地带,它们可以说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如果它们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也就在给人类预警当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必须要引起重视。
(1)根据文中信息,请写出新疆天山山脉中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2)影响伊犁鼠兔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伊犁鼠兔获得的能量的根本来源 。
(3)根据文中信息,请举例说明伊犁鼠兔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结构特征: (举一例即可)。
(4)生物学家在研究高山山地动物时,常利用无线电项圈进行跟踪,收集数据、分析并研究他们的活动范围、食物来源和繁育幼崽的数量,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5)天山山脉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6)综上所述,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你认为保护伊犁鼠兔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保定白洋淀 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CD.保定白洋淀里所有的芦苇、保定白洋淀里所有的鸟、保定白洋淀里所有的生物都没有将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完整,不属于生态系统,BCD错误。
故选A。
2.C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详解】A.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A错误。
B.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B错误。
C.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长江河口的众多生物和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C正确。
D.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错误。
故选C。
3.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A.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正确。
B.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共生关系,B错误。
C.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七星瓢虫是消费者,其能量不可以流向稗草,C错误。
D.农田中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4.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生物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C符合题意。
故选C。
5.D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
【详解】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只是包含了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中越高级的消费者所获得的物质和能量越少,B错误。
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错误。
D.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生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详解】A.白菜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A符合题意。
BCD.猫、大鲨鱼和草履虫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生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详解】A.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而“虾→鱼→鸭”中没有生产者,故不能表示食物链,A错误。
B.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而虾,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故不属于生产者,B错误。
C.芦苇和水草生活在白洋淀中,它们要为生存争夺阳光、空气、水等,故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
D.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8.C
【分析】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本选项的书写包含了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本选项的书写包含了分解者细菌,B不符合题意。
C.本选项的书写符合食物链的正确写法,C符合题意。
D.本选项的书写起点错误,不是鹰,而应该是草,另外,也包含了非生物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含有的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含有的能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甲、丙、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乙→丁。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能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食物链“甲→丙→乙→丁”中丁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A
【分析】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详解】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光能,A错误。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故图一中③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B正确。
C.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C正确。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分解者,乙能吸收二氧化碳,是生产者,故食物链是乙→a→b→c,和乙→a→c,因此,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D正确。
故选A。
11.A
【分析】食物链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详解】A.谚语中的生物大鱼、小鱼、虾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
B.本题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生植物→虾米→小鱼→大鱼,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大鱼体内积累最多,C错误。
D. 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A。
12.A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图中的生物不能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B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最高,故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C正确。
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十年禁渔”有利于稳定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故“十年禁渔”有利于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A。
13.A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
【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伴随物质变化流动,并且是不循环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故选A。
14.B
【分析】在自然界中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这是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有效传递效率只有10%~ 20%,即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只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能量的10%~20%,当能量流到第五营养级时,所能传下来的能量已经很少很少——这远远不能满足该营养级生物的生命之需。
【详解】结合分析,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事实上,当营养级级别达到四、五级时,都必须依靠多条食物链才能满足生命对能量的需求。否则这些生物将无法获得足以维持生命的能量而被淘汰,同时,随营养级别的升高,能量的递减必将造成生物的个体数量逐级减少。“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桑树、蚕和鱼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
B.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故桑树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正确。
C.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C正确。
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既能解决蚕粪排放问题,也解决了鱼饲料问题,实现了变废为宝,能量的多级利用,D正确。
故选A。
16.D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园中的动植物及其生活的环境还不能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细菌真菌等分解者,A错误。
B.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捕捉蝴蝶与蜻蜓对该生态系统会产生影响,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能往返循环,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可见,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能,D正确。
故选D。
17.C
【分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详解】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自身含碳的有机物;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进行循环利用,所以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故选C。
18.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不可倒流,沿着食物链传递方向逐级递减的。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与太阳能。图中A表示生产者,B、C表示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图中生物表示的食物链是:A→B→C,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A开始,A正确。
B.由A解析可知B是消费者,B错误。
C.由A解析可知D是分解者,C错误。
D.在A、B、C之间碳循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错误。
故选A。
19.D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4.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 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2)恢复力稳定性:①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详解】对草原进行轮换放牧 ,有利于保护草场,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控制向江河排放生活污水,有利于保护环境,这些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所以D正确。
故选D。
20.C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详解】A.环境影响着生物体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和土壤。生物因素包括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生物。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A正确。
B.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C。
21.(1) 消费者
非生物因素
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
(2) 3/三 金鱼数量
(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
(3)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也叫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瓶中,金鱼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以生产者金鱼藻为食;水、阳光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塘泥中生活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即分解者可以分解落叶和金鱼粪便中的有机物。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该兴趣小组共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①以金鱼藻为单一变量的A、B组;②以塘泥为单一变量的B、C组;③以金鱼数量为单一变量的C、D组。其中C、D组对照,主要探究的是金鱼数量对生态瓶维持时间的影响。
(3)制作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态瓶除了要保证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完备,还要保证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超出生态瓶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2.(1)动物数量
(2)动物数量过多不利于生态瓶的稳定
(3) 小金鱼的数量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2升的新鲜河水 往3升的透明塑料瓶加入3株水草 控制单一变量,防止水量、水草数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 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 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 生产者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实验法的基本过程: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预测;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与处理相关数据,对假设或预测作出检验,得出结论;进行推论并加以讨论等。三原则:
【详解】(1)当生态瓶中的水及水草数量一定时,动物数量怎样投放才能使生态瓶更稳定?因此表中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动物数量对生态瓶稳定性有影响吗?
(2)某种动物因天敌少了而数量过多,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变化,拿兔子做个比方吧,比如兔子增多,它所消耗的食物(青草)就会大量减少,直至消耗光,而依靠这种食物的别的动物(如羊、牛、鹿等吃草动物)也会因没有食物而饿死,那么依靠吃羊胡型、牛、鹿的上一级食物链如豹、虎、狮等动物也会因食物匮乏而饿死,最终食物链会被破坏。所以在自然界中物种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作出假设:动物数量过多不利于生态瓶的稳定。
(3)本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小金鱼的数量,取3个塑料瓶,都应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这么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防止水量、水草数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水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淀粉),因此水草是生产者。
23.(1) 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周而复始
(3) 保证实验的唯一变量 2/两 甲、乙 环境温度对番茄开花时间有影响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 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月宫一号”具备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可见,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3)探究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因此,选择的番茄植株应该是品种、大小、成熟度相同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目的是保证实验的唯一变量。甲和乙对照,变量是温度;甲和丙对照,变量是光照。可见,本实验可以形成2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温度,如果甲组先开花,说明环境温度对番茄开花时间有影响。
24.(1) 非生物 食物链 难以分解不易排出
(2)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3) 分解者 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沼气,解决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的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改善生态环境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分解者是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详解】(1)由“塑料垃圾经微生物的分解后可转变为微塑料颗粒,微塑料颗粒能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难以分解不易排出”知,微塑料颗粒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原因是微塑料颗粒在动植物体内难以分解不易排出。
(2)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在乡村,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人们常常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湖泊、河流,导致浮游植物急剧繁殖,水质恶化,鱼虾死亡”可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故能分解垃圾和人畜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沼气,使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5.(1)红景天→伊犁鼠兔→狐狸
(2) 温度 太阳能
(3)身上有灰白棕相间的斑点,能够很好的隐藏自己
(4)C
(5)自动调节
(6)建立自然保护区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
【详解】(1)根据文中信息“伊犁鼠兔主要以金莲花、红景天、天山雪莲等为食,伊犁鼠兔仍有很多的天敌,如:狐狸、石貂、白鼬等”,可写成的食物链是:红景天(或金莲花、天山雪莲)→伊犁鼠兔→狐狸(或石貂、白鼬)。
(2)伊犁鼠兔因为常年生活在高寒山区地带,可见,影响伊犁鼠兔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光能)。可见,伊犁鼠兔获得的能量的根本来源也是太阳能。
(3)根据文中信息“伊犁鼠兔体型娇小,耳朵短而圆,挺直地竖立在头顶,看起来呆萌可爱。毛色以棕色和灰色为主,身上有灰白棕相间的斑点,能够很好的隐藏自己。其四肢和足底比较长,后肢强而有力,擅长在岩壁上弹跳,行动十分敏捷”可知,伊犁鼠兔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结构特征是:身上有灰白棕相间的斑点,能够很好的隐藏自己(举1例即可)。
(4)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生物学家在研究高山山地动物时,常利用无线电项圈进行跟踪,收集数据、分析并研究他们的活动范围、食物来源和繁育幼崽的数量,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结合分析可知,天山山脉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
(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可见,保护伊犁鼠兔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写出1条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