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资料【课件+课后练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8 黔之驴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同步资料【课件+课后练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8 黔之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0 18:56:30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庞然大物也 ( )
(2)以为且噬己 ( )
(3)益习其声 ( )
(4)荡倚冲冒 ( )
(5)稍近益狎 ( )
(6)驴不胜怒,蹄之 ( )
(7)断其喉,尽其肉 ( )
(8)技止此耳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跳踉大??掀浜恚?∑淙猓?巳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蔽林间窥之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4.请你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虎 大 骇,远 遁,以 为 且 噬 己 也,甚 恐。
(2)稍 近 益 狎,荡 倚 冲 冒,驴 不 胜 怒,蹄 之。
5.按照要求填空。
《黔之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 _________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6~9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
(2)终不敢搏 ( )
(3)憫然,莫相知 ( )
(4)蔽林间窥之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寓言寓意深刻,文中蕴涵的三个成语含义丰富,请写出这三个成语,并解释它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假如“好事者”看到了虎“尽其肉,乃去”的背影,会有怎样的想法呢?请发挥想像,以“好事者”的口吻在横线上补出具体内容。
驴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2·昭通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甲】 黔 之 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掀浜恚?∑淙猓?巳ァ?
【乙】 蜘 蛛 杀 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①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趴。③盬(ɡǔ):吸饮。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
(2)虎大骇,远遁 ( )
(3)果腹而去 ( )
(4)蜘蛛引丝疾上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驴不胜怒,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复昂首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填空。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_______________”到“觉无异能者”,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选文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甲】文侧重描写虎的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3.驴和蜘蛛的斗争过程,引人深思。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巨大的样子 (2)将要 (3)逐渐 (4)冲击 (5)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6)用蹄子踢 (7)吃光 (8)罢了
2.答案:(1)老虎便隐藏在树林里偷偷地观察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翼翼,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2)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3.【解析】选C。C项“之”是指代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其他三项“之”均是代词,代指驴。
4.答案:(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5.答案:柳宗元 子厚 唐 柳宗元集
6.答案:(1)用船 (2)击,扑 (3)不 (4)隐蔽,躲藏
7.答案:(1)老虎看见它,(原来)是个巨大的东西,把它当做神。
(2)(它)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接着)又在驴的身边走过来走过去,(但)始终不敢搏击。
8.答案:①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②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③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的人很有限的一点儿本领。
9.答案(示例):你如果有真本领,也就不会被老虎吃掉了!
你若不是机智聪明,敢于斗争,怎么能吃到驴呢!
10.答案:(1)喜欢多事 (2)逃跑 (3)吃饱肚子 (4)飞快(迅速)
11.答案:(1)驴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愤怒,用蹄子踢老虎。
(2)蛇又昂起头来等待着(吃)蜘蛛。
12.(1)【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前两个空主要结合老虎的心理描写来回答;第三个空结合前面蜘蛛的行动来回答。
答案:以为神 技止此耳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
(2)【解析】此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甲】文主要描写了老虎的心理,【乙】文主要写了蜘蛛与蛇搏斗的情形。
答案:心理 动作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分析能力。从驴的角度主要从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来分析,从蜘蛛的角度主要结合蜘蛛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一现象来回答。
答案(示例):从驴的身上我得到的启示:
(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从蜘蛛的身上我得到的启示:
(1)只有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才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2)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攻其不备,也能出奇制胜。
附【乙】【译文】
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着势往上)而高低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蛇又昂起头来等待着(吃)蜘蛛。蜘蛛便顺着丝迅速往上爬,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乘其不备,奋身迅速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狂跳颠摔到死。蜘蛛就吸它的脑浆,吃饱肚子后离开。 
课件11张PPT。第十八课 黔 之 驴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作者遭贬谪以后植根于现实生活,深感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便使用短小的寓言形式,讽刺当时的时政。他的寓言都是有针对性的。《黔之驴》中所塑造的蠢驴形象,正是当时社会上那些徒有其外表,实则虚弱无能的人的生动写照。他们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以致落得个可悲的下场。中唐时期,上层社会豪门贵族以及与之勾结的藩镇、宦官中,这类人是很多的,《黔之驴》深刻地嘲讽了他们。1.一词多义
憫然,莫相知 ( )
然往来视之 ( )
虎因喜 ( )
因跳踉大? ( )
答案:(1)……的样子/然而,但 (2)因此/于是(1)然(2)因2.词类活用
(1)稍出近之 (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
(2)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
答案:(1)接近 (2)用蹄子踢 (3)用船﹒﹒﹒3.古今异义
(1)以为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2)然往来视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互相访问;交际
(3)乃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答案:(1)把……当做 (2)走过来,走过去 (3)离开﹒4.文言句式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省略句,“载”后省略了宾语“之”,指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神。(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指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
(2)把它当做神。(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憫然,莫相知。(倒装句,“相知”是动宾短语“知相”的倒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东西。
(4)小心谨慎,不了解它(是什么东西)。5.走进文本
(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答案:本文主要写了一头驴子体大声洪,但终于被老虎识破了它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而被吃掉的故事。
(2)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