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资料【课件+课后练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5.19 三个太阳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同步资料【课件+课后练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5.19 三个太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0 18:58:08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在这亘( )古不变的大地上,到处生机勃勃,绿树葱茏。从高空俯瞰( ),简直是绿的海洋。可不久前的一场地震,吞噬( )了这一切。这里成了一片废墟。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混沌 暴虐 凌历 蓦地
B.伫立 翩跹 蹒跚 粗犷
C.钦佩 真挚 筹资 铠甲
D.凝聚 躁动 舷窗 穿梭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昨日,他向记者讲述了“蛟龙”号海试中发生的两起惊心动魄的事。
B.在这家珠宝店周围,他不断地进行踩点,呕心沥血了三个月后,伙同他人共同偷窃了店里的大量珠宝。
C.英国著名摇滚组合酷玩乐队在官网公布了2012年北美巡回演唱会的首演日期,让歌迷喜出望外。
D.在依依不舍的步履中,在深深留恋的回眸间,浙江省第一期195名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圆满结束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生涯,光荣踏上返乡之旅。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紧紧地抿住嘴唇,努力克制着,不让泪水流出来。 ( )
(2)她将脸紧紧贴在舷窗上,再一次俯瞰南极大地。 ( )
(3)她其实老在问自己:我是在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 ( )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顺着码头边那条小公路,她来到油罐山上。 ( )
(2)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 ( )
(3)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 ( )
(4)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 )
6.综合性学习。
南极精神就是团结拼搏、不怕牺牲、为国争光的精神,为了发扬南极精神,学校准备出一期黑板报,现请你来完成任务。
(1)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号召同学们发扬拼搏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自己的见闻,列举两个古代爱国者的名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本期黑板报写几句寄语,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用上“自强不息”“义不容辞”两个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至“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回答7~10题。
7.文中写南极气候恶劣的词句有哪些?请摘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2~4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对描写人物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文章为什么两次提到这颗蓝莹莹的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讯在写人叙事时,往往适当插入一定的生动形象的描写,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通讯”这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南极精神耐力赛
①32岁的英国人马克·波洛克在10年前双目就彻底失明。2009年1月1日,马克参加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南极挑战赛——和其他多名探险者一起前往南极极点!马克必须在一个月里冒着严寒拖着70公斤的雪橇在南极跋涉1 000公里!
②当马克还是一名小男孩时,他就因视网膜剥离而左眼失明。不幸的是,1998年马克在爱尔兰都柏林读大学期间一次划船训练时,右眼因视网膜剥离而失明。尽管多方救治,但视力却再也没有恢复,过去十几年来他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
③坚强的马克并未就此消沉,仍坚持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盲人运动员。自从双目彻底失明后,马克每年都要参加一次高难度体能挑战比赛。2002年,他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赢得了两枚赛艇项目的奖牌,并先后参加了在约旦举行的死海超级马拉松大赛和在尼泊尔珠峰举办的希拉里珠峰马拉松大赛,成为第一个同时参加过海拔最高和最低马拉松的盲人运动员。在马克迎来32岁生日之际,他参加了阿蒙森南极挑战赛,六支探险队从距南极极点约1 000公里的地方起程,仿效九十多年前首批到南极的探险家抢攻南极极点!
④阿蒙森南极挑战赛从2009年1月1日正式开始,参赛队伍最快可在30天内完成旅程,最慢则要45天。马克和爱尔兰都柏林橄榄球教练西蒙·欧多内尔和挪威经验丰富的北极探险家英格·索尔海姆——将与参赛的其他五支探险队一起激烈竞争,看谁第一个抵达南极极点。
⑤比赛主办者托尼·马丁说:“这是精神耐力赛,最危险的情况是跌入冰裂缝,每10个人就有一个遇到,对于马克而言,由于双目失明必须依赖同伴的指引才能前行,其艰难程度更是难以想像!”
⑥在马克以往的每次比赛过程中,他都由一名同伴为其引路,而马克则跟随在向导身后,两人通过一根牵在手中的绳子互相联系。而在这次南极挑战赛中,马克将负责拖着70公斤重的雪橇,其中装载着他的食物和装备,而在他和队友英格的滑雪板上也有个特殊装置相连,从而告诉他行进方向。马克解释说:“通过这方式,我将能够探测出英格是走在我的左边还是右边,是上坡还是下坡。”马克接受了10个月的特殊训练,他每天都必须确保不停行走至少16个小时以上,而且是在海拔2 835米的南极冰原上。“在挑战赛开始前,我们必须花两周进行200公里热身训练,从而确保我们适应南极,并了解选手的身体是否健康得足以完成比赛。”马克担心自己可能会拖慢同伴的行进速度。他说:“随着比赛进行我们越来越感到疲劳和睡眠不足,而这将会引发许多问题,我们必须非常有纪律性,并严格按照预定计划行走。旅程充满艰险,但由于我是个盲人,反而无所畏惧。但我也很清楚,如果有任何意外发生的话,离最近的医院也有万里之遥。我显然将错过圣诞节和明年新年了,但至少我可以保证度过一个白色的圣诞节。”
(选自2011年第4期《户外探险》)
11.请概括选文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述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马克参加南极挑战赛的过程中,他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请简单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怎样理解文末“白色的圣诞节”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题目中的“南极精神”与本课所赞美的“南极精神”是否有相同之处?请进行分析比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5.【写法借鉴】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南极冰原的壮观景象。如“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构成了一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
【片段仿写】你心中的南极是怎样的?请你展开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解析
1.答案:ɡèn kàn shì
2.【解析】选A。历—厉。
3.【解析】选B。“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含有褒义,不符语境。
4.答案:(1)神态描写 (2)动作描写 (3)心理描写
5.答案:(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
6.(1)答案(示例):拼搏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突破极限奋发拼搏,勇于开拓展现自我。
(2)答案(示例):屈原、顾炎武。
(3)答案(示例):多少年来,祖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林,我们以祖国的辉煌成就而骄傲!作为炎黄子孙,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用我们的刻苦勤奋,创造智慧,使祖国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
7.答案:呼啸 怒吼 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 暴虐
8.答案:肆虐的暴风雪、艰苦搏斗的场面。反衬了人物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9.答案:那颗星在风暴过后升起,隐喻着她战胜困难,硬是闯进了南极这块远离祖国的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
10.【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插入描写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答案:在写人叙事时适当插入生动形象的描写,有利于提高表达效果,增强感染力。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文章重点段落的作用。概括选段内容时,要善于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事物相似的方面,然后精练作答。至于选段作用,要么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要么是为下文做铺垫,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答案:这段话叙述了马克双目失明的经过。为下文叙述马克成为盲人运动员并参加南极挑战赛做铺垫。
12.【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找准相关的段落,对于本文来说,主要集中在了最后一段中,然后分类进行总结,注意用语要简练。
答案:首先,马克要携带重达70公斤的行李。其次,由于是盲人,马克要克服迷失方向的困难。再次,由于任务艰巨,马克还会面临疲劳和睡眠不足的困难。最后,如果遇到意外,将面临救治难的问题。
13.【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解题时要联系上下文,千万不能断章取义。
答案:因为南极到处是白色冰雪,比赛之前马克与队友就要进行热身训练,所以圣诞节就要在这个白色的世界度过。
14.【解析】本题从侧面考查对选文主旨的理解能力。马克虽然是盲人运动员,但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足以让所有人折服。解题时要把马克和课文中的科考队员进行细致比较,找出其共同的方面,然后作答。
答案:有相同之处。从马克和科考队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团结拼搏、豪迈乐观的南极精神。
15.答案(示例):南极只有两种主色调,白色的冰川和湛蓝的海天。然而不管是白或蓝,都纯得能渗进人的骨子里。站在这片陌生的大陆上,在眼前慢慢掠过的丘陵和冰盖、冰山和鱼鳞云,会让你忽然间豁然开朗;当海豹、企鹅蹒跚着从你面前闪过,又会让你沉醉其中,为生命的蓬勃而欣喜、震撼。
课件16张PPT。第十九课 三 个 太 阳 1.背景介绍
1984年11月19日,我国首次派出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并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1986年12月,我国第三次派出南极考察队,令人注目的是在考察队员中有一位女画家。去南极考察本来就有些神秘,女画家赴南极,神秘中又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两个月后,经过南极暴风雪洗礼的女画家陈雅丹,风尘仆仆地从南极回来了,这是作者对她进行采访后写作而成的。 2.文体知识
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报道的真实性,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夸张;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1.正音辨形
亘古( ) 翩跹( ) 粗犷( )
舷窗( ) 俯瞰( ) 紧蹙( )
吞shì( ) zhù( )立 kǎi( )甲
答案:ɡèn xiān ɡuǎnɡ xián kàn cù
噬 伫 铠﹒﹒﹒﹒﹒﹒2.据义填词
(1)__________:粗率豪放。
(2)__________:意气昂扬、奋起直前的样子。
(3)__________:形容舞姿的轻盈。
(4)__________: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答案:(1)粗犷 (2)凌厉 (3)翩跹 (4)呕心沥血3.走进文本
(1)本文主要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写了一位女画家申请到_________考察,在那里深深地领悟到了高尚的南极精神。
答案:时间 南极
(2)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出女画家到南极时的惊喜?
答案:“呵,这就是南极!”一方面表现出南极的美丽,同时也表现了女画家看到南极时的惊喜。1.南极精神
(1)画家在南极亲身参加了哪些事情?
答案:①修码头(共同战斗);②暴风雪中卸货物;③庆生日;④艰难作画、心情激动。
(2)这些南极人共同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南极精神?
答案:在南极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朝气蓬勃、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团结拼搏、豪迈乐观、为国争光的南极精神。2.情节结构
(1)第二部分所描写的几个南极人都着墨不多,这是为什么?
答案:因为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南极精神;南极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要具体写他们,不是这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
(2)插入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何作用?
答案: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告诉读者,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情合理。 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是辨别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名师微博】
品析人物描写三个步骤示例:指出下列句子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女画家因担心画不好南极人的高大形象而焦虑、苦思的特点。【沙场点兵】
指出下列句子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她将脸紧紧贴在舷窗上,再一次俯瞰南极大地。呵,又是茫茫雪原,又是万年冰山……她在心底动情地呼唤着:南极!南极!南极!
答案: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女画家登机离别南极时的依依不舍,表现她情系南极。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文章主要写了一位女画家到南极的切身感受,写了画家眼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最后孕育了一幅壁画_________,表现了南极人的精神。
答案:南极 “南极人” 三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