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观察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时,需要使用的材料用具是( )
①刀片②放大镜③滴管④稀碘液⑤显微镜
A.② B.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下图是大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少数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或已死亡
B.大豆种子萌发的(一)阶段,有机物逐渐增多
C.大豆萌发过程中发育成①的结构最先突破种皮
D.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胚乳
3.某同学在家制作豆浆,豆浆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 )
A.胚根 B.胚轴 C.胚芽 D.子叶
4.下图为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①②③④组成 B.④中贮藏的营养物质能够供胚发育
C.种子萌发时,③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D.与大豆种子相比,玉米种子中没有④
5.米粉是我市的地道美食。米粉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水稻种子的( )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子叶
6.《诗经中的五谷是指:黍、稷、稻、麦、菽。“稷”和“菽”就是现在的小米(粟)和大豆,对二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米为平行脉,大豆为网状脉
B.小米和大豆的根系中都有固氮的根瘤菌
C.小米与“稻”、“麦”的亲缘关系比大豆近
D.小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大豆的贮存在子叶中
7.“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因为清明前后雨水充沛,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 )
A.光照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空气 D.一定的水分
8.为探究“小麦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完善的一项是( )
组别 种子数量(粒) 温度(℃) 光照 空气 水分
甲组 50 25 无光 通风 适量
乙组 50 25 有光 通风 少量
A.水分 B.空气 C.光照 D.温度
9.为了研究光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如下表。在实验设计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改为( )
花盆 花生 光 温度 水
甲 50粒 光亮处 20℃ 充足
乙 50粒 黑暗处 20℃ 不充足
A.甲花盆中的花生放1粒 B.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放到光亮处
10.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宇航员在国际上首次带回从太空中收获的水稻种子。在空间站播种水稻时,不需要为种子萌发提供的环境条件是( )
A.适量的阳光 B.一定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11.煮熟的种子不能萌发,其原因主要是( )
A.缺少适宜的温度 B.缺少一定的水分
C.种子的胚已经死亡 D.缺少充足的空气
12.某同学在课外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发现,选用妈妈买来的食用大米,即使放在有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的环境中也不萌发,原因是( )
A.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B.种子内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
C.种子的胚已经不完整 D.种子没有种皮
13.如图4个种子中,在外界条件满足时,能够萌发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4.煮熟的玉米种子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不会萌发,原因是( )
A.胚不完整 B.缺少营养物质 C.处于休眠状态 D.胚己死亡
15.2019年1月,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棉花种子成功发芽了,这是月球上长出的第一片叶。下列有关棉花种子萌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可发育成幼苗 B.种子的萌发首先要吸收水分
C.胚根首先突破种皮 D.子叶发育成叶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下列对种子知识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B.胚轴将来发育成茎
C.大豆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
D.大豆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子叶里,玉米种子的营养储存在胚乳里
17.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②
B.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酒,变蓝的部位是b
C.⑥和g都是新植物的幼体
D.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和f
18.农业生产上,播种前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下列对测定发芽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的种子数量越多越好 B.应当尽量挑选个大的良种
C.要随机取样,抽样检测 D.发芽率超过95%以上的种子才适合播种
19.2021年,我国科研人员将常温下保存两年的种子和在零下18℃条件下保存了35年的同种植物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比较种子的活力,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种子保存时间、温度 出芽率(%) 畸形苗
35年、零下18℃ 100 无
2年、常温 <50 有
A.用于检测的种子必须是随机抽样选取的
B.数据表的常温保存的种子胚的活性低于零下18℃保存的种子
C.保存种子的温度越低,种子的活力一定越强
D.种子萌发的时候都是胚根先突破种皮
20.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如果发芽率低,就需要另选良种。否则会造成减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B.在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下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C.可以设置多组相同实验同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把被昆虫咬坏的种子剔除后再进行测定
二、实验探究题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实践活动——“探究影响黄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其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
组别 A B C
种子数(粒) 200 200 200
温度(℃) 25 25 0
如入的液体 土壤浸出液 蒸馏水 土壤浸出液
萌发数(粒) 186 187 0
(1)实验中加入的液体不能浸没种子,否则会因为缺少 ,不利于种子萌发。
(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组和 组(填组别字母序号)进行对照实验:
(3)表中A组的种子萌发率为 。
(4)A、B两组的变量为 。
22.下面是“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示意图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过程。
(1)观察菜豆种子时,先剥去最外面的一层种皮,它是图乙中的【 】, 再分开合拢的 (填“1”或“2”)片子叶。
(2)观察玉米种子时,用刀片纵向剖开玉米种子,在剖面滴碘酒,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 】 。
(3)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发现只有2号瓶内的种子能够萌发。
实验瓶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种子数 10粒大豆种子 10粒大豆种子 10粒大豆种子 10粒大豆种子
处理方法 不加水 一定的水 一定的水 装满水
放在橱柜中 放在橱柜中 放在冰箱中 放在橱柜中
该实验共形成 组对照实验。
(4)2号与3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 。
(5)2号瓶的作用是 。
23.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准备了40粒大豆种子。在4个罐头瓶内分别放入10粒种子,按下表设置处理后,拧紧瓶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装置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环境条件 不洒水 适量水 适量水 水浸没种子
25℃ 25℃ 0℃ 25℃
实验现象 未萌发 萌发 未萌发 ?
(1)对比分析2号瓶和3号瓶,可知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2)对比分析1号瓶和2号瓶,可提出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 吗?
(3)4号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萌发”或“未萌发”)
三、资料分析题
24.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牻(máng)牛儿苗是我国西部荒漠中重要的草本植物,它进化出了独特的种子传播机制——爆炸性传播。果实成熟后,会裂成5个分果,且分采顶端向上扭转,呈螺旋状卷曲。这个螺旋状且有毛的附属物,称之为芒,上面分布的毛具有吸水性。当果实干燥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芒突然分离从而将种子抛到更远的地方。
如图1所示、当种子落到地而上,环境的干湿变化会使芒在潮湿时伸直,干燥时变回螺旋状。反复伸直、缠绕的变化会产生旋转的机械力,将种子推入地下,好似种子有一个“钻头”,将自己埋藏到一个湿润安全的环境,适宜时再发芽生长,将荒漠变为绿洲,因此牻牛儿苗被称为“荒漠强者”。
受到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我国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发钻土的种子载体。如图2所示,种子载体为木质材料,制成牻牛儿苗种子形状,根据环境湿度发生形态的变化,无需电子技术的干预实现自发钻土,可以通过无人机投放。
研究人员通过相关实验发现,种子载体在平地(难度最大的地形)上播种后萌发成功率为80%;相同地形条件下,天然的牻牛儿苗种子萌发成功率为0%。这一根据仿生学研发的自发钻土种子载体,为农业播种、植被种植、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1)牻牛儿苗的种子爆炸性传播有利于 。
(2)钻地后的种子更易萌发,是因为 。可见其特殊的钻地本领是对干旱环境的 (填“影响”或“适应”)。
(3)结合牻牛儿苗自发钻土特点,分析在研发自发钻土种子载体过程中,制作材料、携带物品、应用环境三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
25.北宫国家森林公园曾是北京的石灰矿区,长期削山采石,使山体岩石裸露,烟尘弥漫。经过近二十年的综合治理,现已成为城市绿肺。
(1)为了在裸露的岩石坡面上恢复植被,人们采用“客土喷播”技术。
①客土是经过加工后的外来土壤,土壤中添加了建筑垃圾、厨余垃圾以及植物种子等。建筑垃圾被破碎后添加进去以增加土壤孔隙度,为种子萌发提供了充足的 ;厨余垃圾中富含的有机物在 等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 。
②客土喷播到坡面上,形成约20cm厚的土层。结合当地干旱少雨的条件,以下适合进行客土喷播的植物为 、 (填序号)。
序号 物种 根系主要分布深度 生长习性
A 皂荚 20-80cm 耐寒,较耐干旱,生长速度慢,寿命长
B 胡枝子 5-25cm 根系发达,耐阴、耐寒、耐干旱、耐贫瘠
C 高羊茅 0-10cm 耐旱性强,耐土壤贫瘠,抗病性强。
D 剪股颖 0-25cm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排水良好沙质土,抗病力较强
(2)工作人员使用多种方法增加植被,这是由于植物作为 者,能吸引昆虫、鸟类等小动物在此安家落户。随着动植物种类逐渐增加,动植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形成的 也逐渐增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 ,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经多年修复,该处达到了国家森林公园的标准,成为市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分析】在做“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放在放大镜下观察。
【详解】在观察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中,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用滴管滴一滴碘液,能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胚乳,因此不需要显微镜,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分析】1.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图中:①茎和叶,②子叶,③根。
3.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可见,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详解】A.如果外界环境条件适宜,少数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或已死亡,A正确。
B.在大豆种子萌发的(一)阶段,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自身储存的有机物,故种子的有机物逐渐减少,B错误。
C.大豆种子的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③根,C错误。
D.大豆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无胚乳,而有两片肥厚的子叶,子叶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子叶,D错误。
故选A。
3.D
【分析】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种子内的胚,防止机械损伤和病虫害入侵,还可以减少水分丧失。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详解】大豆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无胚乳,而有两片肥厚的子叶,子叶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豆浆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D
【分析】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
【详解】A.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和④子叶组成,为种子植物的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
B.④子叶特别肥厚,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能够供胚发育,B正确。
C.当一粒种子萌发时,③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C正确。
D.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中都有④子叶,D错误。
故选D。
5.C
【分析】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详解】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能为人类提供淀粉等营养物质。水稻种子包括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子叶只有一片,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稻谷中的胚乳中。因此,米粉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水稻种子的胚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B
【分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的花瓣为3或3的倍数。如小麦、玉米等都属于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直根系,双子叶植物的花瓣为4、5或4、5的倍数,如花生、菜豆等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详解】A.小米是为平行脉,是单子叶种子植物;大豆为网状脉,是双子叶种子植物,A正确。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大豆的根系中有固氮的根瘤菌,小米没有,B错误。
C.小米与“稻”、“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纲,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纲,小米与“稻”、“麦”的亲缘关系比大豆近,C正确。
D.小米种子是单子叶种子,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大豆是双子叶种子,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②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特别提醒:阳光、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详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②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特别提醒:阳光、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因为清明前后雨水充沛,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一定的水分,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考查变量的设置,难度适中。
【详解】探究实验需遵从单一变量原则,本题探究小麦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变量为光照。所以除光照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即温度,空气水分均相同。
故选A。
9.B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为了研究光对花生生长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光,除光不同以外,其它的花生数量,温度和水分等条件均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单一变量,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实验设计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改为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故选B。
10.A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适量的光照不属于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C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详解】煮熟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胚已死亡,没有生命。
故选C。
12.C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食用大米的胚被破坏,是因为种子的胚已经不完整,而不是因为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种子没有种皮,因此即使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也不萌发。大米是主要部分是胚乳,故种子内没有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A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自身的条件和外界的条件,其中自身条件指种子是活的而且胚是完整的,还度过了休眠期的;外界的条件指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详解】①损坏,但没有损伤到胚,保证胚是完整的在外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能萌发;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指种子是活的而且胚是完整的,还度过了休眠期的,②种子的胚损坏,③的胚失去活力,所以②③不萌发;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指种子是活的而且胚是完整的,还度过了休眠期的,所以④能萌发。
故选A。
14.D
【分析】种子萌发时,在外界条件具备的同时还应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将煮熟的玉米种子种下去,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下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种子的胚已经死了。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种子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结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芽将来发育植物的茎和叶。
【详解】A.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可发育成幼苗,A正确。
B.种子的萌发首先要吸收水分,种子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呼吸作用也逐级旺盛,B正确。
C.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C正确。
D.棉花种子萌时,子叶提供营养物质,胚芽发育成叶,D错误。
故选D。
16.B
【分析】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详解】AB.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A正确,B错误。
CD.玉米种子的胚的结构中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大豆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CD正确。
故选B。
17.A
【分析】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a果皮和种皮、b胚乳、c子叶、d胚芽、e胚轴、f胚根、g胚。
【详解】A.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④子叶两片,储存着营养物质,A错误。
B.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b胚乳里,所以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胚乳,B正确。
C.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所以,⑥和g都是新植物的幼体,C正确。
D.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因此图中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和f,D正确。
故选A。
18.C
【分析】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并随机取样本。
【详解】A.用的种子数量越多越好,要抽取的样本个数要适宜,并不是越多越好,A错误。
B.要随机取样,而不是挑选个大的良种,B错误。
C.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行随机取样,C正确。
D.发芽率超过90%以上的种子即适合播种,D错误。
故选C。
19.C
【分析】种子有一定的寿命,小麦和水稻种子一般能活两三年,白菜和蚕豆的种子一般能活五六年。在低温和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在高温和潮湿条件下,种子的寿命会缩短。所以,可以利用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的贮存条件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
【详解】A.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做到随机取样,尽量避免主观的影响。故用于检测的种子必须是随机抽样选取的,A正确。
B.数据表的常温保存的种子胚的活性(即出芽率)低于零下18℃保存的种子,B正确。
C.从该实验不能得出:保存种子的温度越低,种子的活力一定越强,C错误。
D.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D正确。
故选C。
20.D
【分析】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
【详解】A.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因此,测种子的发芽率时,为保证结果正确,应从袋中随机抽取种子进行抽样检测,A正确。
B.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应在种子萌发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开展实验,B正确。
C.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C正确。
D.在抽样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能挑取种子,D错误。
故选D。
21.(1)空气/氧气
(2) A/C C/A
(3)93%
(4)土壤浸出液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需要适宜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实验中加入的液体不能浸没种子,否则会因为缺少空气,不利于种子萌发。
(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应选择A组和C组进行对照实验。
(3)发芽率指发芽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表中A组的种子萌发率为186÷200×100%=93%。
(4)A、B两组的变量为土壤浸出液,除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探究的是土壤浸出液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2.(1) ⑥ 2
(2)⑤胚乳
(3)三/3
(4)温度
(5)对照
【分析】观图可知: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胚乳、⑥种皮。
【详解】(1)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⑥种皮有保护作用,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
(2)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滴加碘液,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⑤胚乳。
(3)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共形成1和2,1和4,2和3三组对照实验。
(4)2号与3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5)2号瓶中的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故2号瓶起对照的作用。
23.(1)适宜的温度
(2)一定的水分
(3)未萌发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2号瓶和3号瓶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实验结果为号瓶种子萌发,3号瓶种子未萌发,因此对比分析2号瓶和3号瓶,可知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2)1号瓶和2号瓶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实验结果为1号瓶种子未萌发,2号瓶种子萌发,因此对比分析1号瓶和2号瓶,可提出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3)4号瓶中水浸没种子,种子缺乏空气,因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未萌发。
24.(1)繁衍后代
(2) 将自己埋藏到一个湿润安全的环境 适应
(3)钻土种子载体的制作材料要能适应干湿变化的环境,在不同环境能携带种子推进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钻土种子载体,为农业播种、植被种植、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分析】1.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一般对自身的繁衍是有利的,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1)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一般对自身的繁衍是有利的,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牻牛儿苗的种子爆炸性传播有利于繁衍后代。
(2)由资料可知:钻地后的种子更易萌发,是因为种子将自己埋藏到一个湿润安全的环境,适宜时再发芽生长,由此,可知种子的钻地本领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3)通过资料介绍可知,钻土种子载体的制作材料,必须能适应干湿变化,因此,通过题图可知,钻土种子载体以木质为材料,要能携带种子在不同环境进行“钻土”寻找更加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因此制牻牛儿苗种子形状。根据这一仿生学研发的自发钻土种子载体,为农业播种、植被种植、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25.(1) 空气 细菌和真菌 无机物 B C
(2) 生产者 食物链 流动 自动调节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1)①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建筑垃圾被破碎后添加进去以增加土壤孔隙度,为种子萌发提供了充足的空气。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因此,厨余垃圾中富含的有机物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②客土喷播到坡面上,形成约20cm厚的土层。皂荚根系主要分布深度20-80cm,不适合进行客土喷播;当地干旱少雨,剪股颖喜温暖湿润气候,不适合进行客土喷播;B胡枝子和C高羊茅都是耐旱强,且根系分布深度适合在20cm厚的土层生长,因此,进行客土喷播的植物为B胡枝子和C高羊茅C。
(2)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流动的。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因此,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吸引昆虫、鸟类等小动物在此安家落户。随着动植物种类逐渐增加,动植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也逐渐增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