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11 16: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将叶片脱去叶绿素时,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 )
A.温度过高会破坏叶绿素
B.防止酒精流到外面
C.防止温度过高,酒精燃烧,引起危险
D.为了更好地脱去叶绿素
2.将一株质量为20克的番茄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0克。其增加的质量不可能来自( )
A.土壤中的有机物 B.水
C.土壤中的无机盐 D.二氧化碳
3.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所示步骤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B.图②中,叶片被遮盖部分与未被遮盖部分形成对照
C.图③大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清水
D.图④结果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的淀粉
B.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水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变蓝
5.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C.④用隔水加热,原因是酒精是易燃品
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使叶片内的有机物储存在叶绿体中
B.使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消耗掉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存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7.关于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四个步骤:①放置黑暗处一昼夜:②叶片部分遮光处理;③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④滴加碘液后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B.步骤②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中酒精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
D.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8.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暗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淀粉的含量
B.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C.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产生
9.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经过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结果是银边部分不变蓝,绿色部分变蓝色
B.该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该实验也能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该实验还能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0.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用“2022”字样的黑纸片将天竺葵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 )
A.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水
B.直接加热酒精进行脱色处理
C.遮光处理时,只需遮住叶片的正面部分
D.该实验证明天竺葵在光下产生淀粉
11.马铃薯植株的食用部分是块茎,其中富含淀粉,这些淀粉主要由(  )
A.根从土壤中吸收积累 B.通过导管运输而来
C.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而来 D.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来
12.下图为悬铃木叶增长过程中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根据该图结果可以推测(  )

A.在0-20天,三棵树叶片生长迅速,可能与气温变暖有关,20天后气温过于炎热,叶片不再生长。
B.120天后,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
C.三棵树叶大小不同,主要因为它们是不同的品种
D.三棵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增加成正比关系,叶片的大小决定了叶绿素的含量
13.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花朵中有机物的来源是( )
A.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根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植物体储存的有机物,在开花时通过输导组织转运到花瓣的
14.小明同学用天竺葵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用黑色三角纸片对天竺葵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如右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需要暗处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B.将叶片放在清水中进行脱色处理
C.叶片脱色后再滴加碘酒,会出现蓝色三角形
D.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不需要随机取样,要挑选个大质量好的种子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玉米的胚乳含有淀粉
C.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中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
16.如图为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②③形成对照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B.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C.固体氢氧化钠起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D.如果将②用透明塑料袋罩起来并加入适量水,则②④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17.下图是小亮同学利用某种植物进行的探究光合作用实验。图中①银边部分呈白色,不含叶绿体,②处进行两面遮光处理,③中间部分是绿色,有叶绿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
B.实验前需要把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C.①、②、③三部分中,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②
D.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产物含有淀粉
1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步骤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C.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19.“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步骤与相应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有光与无光形成对照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绿体溶解于酒精
C.在清水漂洗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检验有无淀粉产生
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0.取一盆银边天竺葵(边缘无叶绿体),经暗处理后选取一个叶片做如图处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有(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二、实验探究题
21.某生物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如图是探究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实验中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 。
(3)脱色漂洗后叶片变为 色,滴加碘液后 部分变蓝。
(4)该探究说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
2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1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回答: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 作用。
(3)图2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 ,图中标号 代表的是酒精。脱色完成,叶片被漂洗后,叶片呈 色,酒精变成 色。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1中 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含有淀粉。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3.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过程③中,小烧杯内装的液体是 ,该过程的目的是 。
(3)过程④中使用的染液是 ,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不是 。
(4)实验结果经过碘液染色后,叶片见光部分 ,遮光部分 。
(5)该实验可以得到结论: 。
三、资料分析题
24.【资料分析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如下:先将天竺葵进行黑暗处理,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移到光下照射后,摘叶片用消精脱色,取出叶片漂洗,滴加碘液验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材料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在实验中起 作用。
(3)将叶片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
(4)叶片脱色处理后,经过清水漂洗,再滴加 ,发现未遮光部分变蓝。
(5)此实验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5.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吐鲁番所产尤佳,其纤维柔长,光泽洁白,弹性良好。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通常说的“棉花”并不是花,而是棉桃成熟开裂后绽出的棉纤维。棉花成长过程中,棉铃虫是常见害虫。传统农业生产中常采取释放赤眼蜂破坏虫卵、耕地灭蛹、减少羽化等方法降低虫害。后来,在棉铃虫消化道内发现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它分泌的一种毒蛋白能使棉铃虫死亡,但对人畜无害。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将人工合成的该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主栽品种,成功培育出抗虫棉。
材料二: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我国的嫦娥五号着陆器成功返回地面。嫦娥五号携带有一套生物科普载荷罐,其中有棉花等四种植物的种子。实验开始几天后,棉花种子率先发芽了,在月面上长出了第一道“绿色”。棉花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做了“探究温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实验分为6组,每组都选用颗粒饱满且完整的棉花种子各2粒。
②采用恒温培养,设置6个温度环境:10℃、12℃、14℃、16℃、18℃和20℃。
③在培养皿底部垫润湿的纱布,分别置入不同的恒温箱内;种子浸泡1h后,均匀放在培养皿里,盖一层湿润滤纸保持湿度;每隔24小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统计如图3所示。分析并回答问题。
(1)棉桃是由棉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成的。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的生长,请分析其原因: 。
(2)分析材料可知,棉铃虫发育过程是 发育;科学家培育出的抗虫棉主要运用了 技术。
(3)请指出材料二中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改进: 。
(4)由图3可知,温度大于 ℃时,棉花种子的萌发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在16-20℃环境中,有部分种子没有萌发,请写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验证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中,关键步骤的原理。
【详解】由于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所以实验时选择用酒精,但常温下酒精溶解叶绿素的速度很慢,因此需要加热。由于酒精是易燃易爆的液体,直接加热会发生危险,所以要隔水加热,由于水的最高沸点是100℃,因此能有效地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黄白色,点上碘液后就容易看出是否变蓝。
故选C。
2.A
【分析】绿色植物增加的质量一部分来自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另一部分来自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详解】A.植物不能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大分子有机物,A符合题意。
B.植物可以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可以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合成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图中①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②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③酒精脱色、④向叶片滴加碘液。
【详解】A.①暗处理,目的是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②叶片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C.③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C错误。
D.④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由此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
故选C。
4.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实验前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
C.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这表明是叶绿素溶于酒精,C正确。
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5.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图中①向叶片滴加碘液、②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③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④酒精脱色、⑤显色观察,据此回答。
【详解】AD.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②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⑤观察实验结果,不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能变蓝色,遮光部分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故该实验能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AD正确。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③暗处理→②部分遮光并光照→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①漂洗加碘→⑤观察颜色,B错误。
C.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是易燃品,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C正确。
故选B。
6.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①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A正确。
B.步骤②遮光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B正确。
C. 步骤③的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C正确。
D. 步骤④染色后可观察到叶片遮光部分因为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有机物而不变蓝,D错误。
故选D。
8.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原理包括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A.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叶片原有的有机物(淀粉),A符合题意。
B.叶片部分遮光,遮光部位(无光)与未遮光部位(有光)形成对照实验,B不符合题意。
C.叶绿素不能溶解于水中但能溶解于酒精(有机溶剂),水浴加热可加速溶解叶绿素,C不符合题意。
D.淀粉遇碘变蓝色,根据是否变蓝可以检验有无淀粉产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银边天竺葵的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滴加碘液变蓝色;银边部分,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变蓝,A正确。
B.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本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B正确。
C.该实验的变量是叶绿体,不能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错误。
D. 银边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该对照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D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用“2022”字样的黑纸片将天竺葵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可以看出本实验的单一变量为光,A错误。
B.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B错误。
C.遮光处理时,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C错误。
D.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光,因此探究的是天竺葵在光下产生淀粉,D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在植物体中可转变成各种糖分)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的作用是输导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供给叶、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茎等器官。因此土豆中的淀粉是由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制造的,通过筛管运输到块茎细胞的,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B
【分析】左图为悬铃木叶增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变化,0-20三棵树叶片生长迅速,之后趋于稳定。3号树叶面积最大,1号叶面积最小。右图为悬铃木叶增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0-120天左右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之后减少。探究实验一般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详解】A.在0-20天,三棵树叶片生长迅速,可能与气温变暖有关,但20天后叶片不再生长从本题中并未体现温度相关信息,故无法判断是因为炎热而不再生长,A错误。
B.120天后,叶面积基本没发生变化,但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单位面积所含叶绿素减少,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B正确。
C.三棵树叶大小不同,可能因为它们是不同的品种,也可能与温度、水分、土壤贫瘠程度等因素有关,C错误。
D.由图可知,前20天叶面积生长迅速,叶绿素含量也迅速增加;20-120天左右叶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叶绿素含量还保持增长趋势;120-180天左右叶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叶绿素含量减少,故总的来看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增加不成正比关系,D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筛管的功能是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
【详解】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A错误。
B.花瓣属于植物体的生殖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树干中的导管将从根部吸收到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到花等各个器官,而树皮中的筛管运输有机物,不能运输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
D.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D正确。
故选D。
14.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A正确。
B.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B错误。
C.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三角形区域不变蓝,C错误。
D.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不能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D错误。
故选A。
15.B
【分析】(1)种子的发芽率的指发芽种子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
(2)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以用来证明淀粉的存在。
(3)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步骤:暗处理、遮光处理、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颜色。
【详解】A.在抽样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作为样本违背随机抽样的要求,A错误。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因为淀粉等营养物质贮存在玉米的胚乳中,胚不变蓝,因此可以检验玉米的胚乳含有淀粉,B正确。
C.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滴加的是与人体细胞内液体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C错误。
D.观察草履虫时从培养液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是因为表层草履虫多,表层含氧多,草履虫为了呼吸大多集中在表层,D错误。
故选B。
16.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A.②③形成对照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A错误。
B.①③有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
C.固体氢氧化钠起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C正确。
D.②④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17.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图中①银边部分呈白色,不含叶绿体,③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形成对照组,变量是叶绿体;②是遮光部分,③是不遮光,能形成对照组,变量是光,故该实验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A正确。
B.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B正确。
C.①银边部分呈白色,不含叶绿体,②遮光部分,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只有③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故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③,C错误。
D.①银边部分呈白色,不含叶绿体,②遮光部分,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后都不变蓝,只有③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后变蓝,故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产物含有淀粉,D正确。
故选C。
18.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是为了与未遮光形成对照实验,A错误。
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B正确。
C.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故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C正确。
D.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D正确。
故选A。
19.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详解】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是为了遮光,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正确。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使叶绿素(不是叶绿体)溶解于酒精,B错误。
C.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可检验有无淀粉产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见光处变蓝,遮光处不变蓝,C正确。
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验到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D正确。
故选B。
20.A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银边部分的叶片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叶片,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叶片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能探究④光合作用需要光,和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部分与中间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能探究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有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故选A。
21.(1)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2)对照
(3) 黄白色 见光
(4) 淀粉 有光照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碘液遇淀粉变蓝色,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叶片变蓝色,说明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遮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说明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4)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同时也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22.(1)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对照
(3) B 2 黄白 绿
(4)未遮光部分
(5)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2)该实验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
【详解】(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故B装置是正确的,其中2表示酒精,3中代表的是水。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溶解了叶绿素逐渐变成绿色,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黄白色。
(4)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3.(1)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 酒精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 碘液 淀粉
(4) 变蓝色 不变蓝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2) 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
【详解】(1)过程①在实验之前,把植物在黑暗处放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过程③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
(3)过程④表示漂洗后滴加碘液: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滴碘液前要先用清水将叶片上的酒精清洗干净,以免影响效果。
(4)过程⑤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后所看到的现象是: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
(5)分析以上实验现象,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4.(1)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对照
(3)酒精
(4)碘液
(5)光照/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将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把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则是为了见光和不见光形成对照实验。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后,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子变成黄白色,酒精的颜色会变为淡绿色。
(4)用清水漂洗后,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因为见光部分合成了淀粉。
(5)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在图中滴加稀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见光部分变蓝色,变蓝色的原因是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5. 子房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完全变态 转基因 实验样本太少,需要选用多粒种子。 12℃ 胚死亡或种子处于休眠期(胚不完整、发育不成熟均可)
【分析】(1)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2)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1)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
棉桃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纤维素是有机物,它是由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转变成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生成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2)棉铃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该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这种技术叫转基因技术。
(3)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种子的数量太少,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容易出现误差,应增加种子数量。
(4)据图3可见:温度大于12℃时,棉花种子的萌发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种子萌发必须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具备了,没有萌发的原因应该是种子的自身条件不适宜,如胚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期或胚不是活的等。
【点睛】掌握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实例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