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晰(xī) 疲倦(juàn) 嵌着(qiàn)
B.懊悔(ào) 熏黑(xūn) 莽撞(mǎnɡ)
C.陡然(dǒu) 摩挲(suō) 窘相(jiǒnɡ)
D.赫然(hè) 恣情(zì) 虐待(nuò)
2.用课文词语代替画线部分语句。
(1)他热情而周到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 )
(2)看一下那书脊,很鲜明地印着 “鲁迅译” 三个字。 ( )
(3)胡须很显眼,惹人注意,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
3.选出破折号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哦!您,您就是——”
C.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D.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4.对用“一面”做标题,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只和鲁迅先生见过一面,这是很值得回忆的。
B.用“一面”做标题是为了醒目,引起读者的兴趣。
C.“一面”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鲁迅对作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D.用“一面”做标题,是说明作者与鲁迅先生接触太少了。
5.综合性学习。
假如学校七年级一班举办了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现在请你来参加。
(1)请你给小报起一个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准备给小报设计哪些栏目?(至少两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汇报课上,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收获。请你也结合自己所选的主题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回答6~10题。
6.“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一句中连续使用四个不同的称谓来称呼“他”,其中各自有着怎样的含义?
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引文第1段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可没有蹦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分析“我”临走前“恭敬地鞠了一躬”蕴含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陈毅为鲁迅先生逝世写了一副挽联,但上联的次序很混乱,请重新排列。
上联:A.懂得进退攻守 B.要打叭儿落水狗 C.岂仅文坛闯将 D.临死也不宽恕
下联:莫作空口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上联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顺便的爱,最好的爱
鲁小莫
①那段时间她生病,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
②每一位来访者,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她应着。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觉抱歉。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
③她想起来,来医院那天,下午时,女孩正好从车旁经过。虽然女孩双手空空地来看她,还是很温暖,轻轻掠过她的心。
④女孩是她赞助的一个贫困女生。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资料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一对一的赞助方式,是每年付出1200元钱。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赞助她。可在给女孩送钱的过程中,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女孩常常迟到。原来,女孩和奶奶住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离学校距离远不说,地下室里阴暗潮湿。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套住房。房子很小,一室一厅,是当年和爱人刚来这个城市时买的。后来,他们搬到海边的别墅,嫌出租麻烦,小房子就一直空着。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这套小房子里。
⑤一年1200元钱的赞助费,对她来说不过一件衣服、一顿饭而已。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房子又有人照顾,一举两得。可作为一名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机。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筹划,于是人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⑥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接过她手中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她和女孩母女一样促膝交谈……
⑦节目录制得很成功。播放后,许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很长一段时间,美容院的生意额直线上涨。爱心也能创造价值,她心里暗暗叫好。
⑧如今,她很想对女孩说点什么,比如,问问成绩,或者生活得怎样,可女孩被挤在一群人后面,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她也就闭了嘴。朋友们走了,女孩也走了,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⑨她没有想到,第二天清晨,她刚起床,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她没有开口,女孩先笑了,说,阿姨,喝口粥。打开保温桶,一股清香溢出来:白米,红豆,大枣,莲子……八宝粥袅袅冒着热气,她的肚子在那一刻咕咕叫起来。
⑩每天早上女孩都来送粥,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早上,爱人要照顾儿子,又要送儿子去幼儿园,忙得不可开交。女孩的参与,直接帮他们家解决了一大难题。可她隐隐不安:学生时间紧张,她耽误女孩太多时间了吧?女孩却安慰她,阿姨,不碍事的,医院在家和学校之间,我顺路。我也要吃早餐,给您送来,只是顺便而已……
?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来看望她的朋友越来越少,她不抱怨,只是心里滋生了越来越多的寂寞。但是女孩,不离不弃,每天早上准时到来,拎着香喷喷的八宝粥。她问,你奶奶好吧?女孩点点头。她问,期中考试考完了?考得怎么样?女孩脸上飞过一抹红晕,说别的科还行,就是英语,不太理想。她有些着急,说,抓紧时间补补呀!女孩点点头,脸更红了。
?她的身体恢复得挺好,那天她醒得早,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穿衣下床,信步走出来。再过两天就要出院了,她想去女孩那里看看。路程不远,10分钟就到。抬手准备敲门,她笑了,这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有钥匙。把钥匙插入锁眼,门开。女孩在餐桌前,见了她,“呀”一声,赶紧站起来。
?走过来,四下环顾:屋子有些乱,被子在床上没有整理;小小的餐桌上,半个馒头,一碟咸菜,旁边还摊开一本英语书。女孩在边吃边学。她问,奶奶呢?女孩说,奶奶身体不太好,被叔叔接回老家了。她诧异地看着女孩,走进厨房。厨房里,砂锅在火上“咕咕”响着,打开盖子,她一眼看出来,半砂锅的八宝粥,不多半口,正是每天送给她的数量。
?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在心里溢开。转过身,看看这个14岁大的女孩,想起女孩的话:阿姨,我只是顺便而已。她的眼睛慢慢湿润了。曾经,她把最“随便”的事,做的最不“随便”;而女孩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把最不“随便”的责任,“顺便”承担下来,却让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
?惭愧在心里席卷而来。拥着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她的心。
(选自《青春美文》2012年第2期)
1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②?两段画横线语句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各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1)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
(2)拥着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她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谈谈对文中女孩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中“她”对小女孩的帮助,和《一面》中鲁迅先生对阿累的帮助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6.【写法借鉴】本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在描写时,作者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作者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表现出他(她)的典型性格。(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虐”应读nüè。
2.答案:(1)殷勤 (2)赫然 (3)打眼
3.【解析】选B。B项表示话没说完,其余三项表示解释说明。
4.【解析】选C。综观各个选项,只有C项内容最全面,最客观,最符合课文内容。
5.(1)答案(示例):民族魂
(2)答案(示例):鲁迅趣事;我眼中的鲁迅;鲁迅名人名言;我和鲁迅的对话;名人谈鲁迅等。
(3)答案(示例):通过这次手抄报比赛,我们更加了解了鲁迅的风趣幽默、和蔼可亲和爱憎分明的价值观。
6.答案: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
7.【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这里主要描写了脸、头发、长衫、胡须、烟嘴等,属于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瘦的特点。
答案: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瘦的特点,写出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8.【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从保护鲁迅先生的角度分析。
答案: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严防特务分子对进步人士鲁迅等加以迫害。
9.【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理解。紧扣关键词“恭敬”,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方面作答,意合即可。
答案:向鲁迅先生表示尊敬和爱戴以及感激之情。
10.答案:BDAC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基本模式为:人物+事件+结果。意思一致即可。
答案:她生病住院后,她赞助的一个贫困女生每天早晨提着香喷喷的八宝粥到医院看望她。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主要写了人物的神情,是神态描写。作用要分析女孩的心理,结合语境作答。
答案:神态描写。前一句表现了女孩因为人多,不好意思上前的心理。后一句写出女孩因英语成绩不好的羞涩。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能力。“像一只小猫”“仿佛有丝丝春雨”是比喻手法,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
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女孩进来时轻手轻脚的样子,说明小女孩怕打扰她休息,表现出小女孩对她真诚的关心。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深感愧疚的心情,小女孩的行为深深震撼了她,使她的灵魂得到净化。
1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从女孩的相关描写入手,着重从她感恩和刻苦学习方面作答。
答案:女孩知恩图报,有纯洁的爱心,善解人意,不怕吃苦,学习刻苦。
15.【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从二者帮助人的动机方面作答,意合即可。
答案:“她”对小女孩的帮助,做的最不“随便”,利用了这件事,使美容院的生意额直线上涨。
鲁迅先生对阿累的帮助,没有一点私心,给阿累以巨大的影响和力量。
16.答案(示例):小兵是一个精力旺盛、性格开朗的男孩儿。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股可爱的神态,时而眼珠左转右转,十分机灵地眨着眼,高翘的鼻子下一张灵巧的小嘴,别看它小,从早到晚就数它最勤劳。最有特色的是他那蓬松的西瓜太郎的发型,走起路来忽上忽下,像个不知疲倦的精灵。
课件21张PPT。第二课 一 面 1.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鲁迅回忆录》(一集)。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悲痛不已,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先生沉痛的悼念之情。《中流》月刊要出鲁迅专号,向作者约稿,虽然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便写下了《一面》这篇文章。 2.知识链接
内山完造、内山书店
内山完造与鲁迅友谊甚深,过从甚密。内山书店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鲁迅接谈会客,也多定在内山书店里。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办过版画展览。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作序,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1.正音辨形
地窖( ) 窘相( ) 摩挲( )
恣情( ) 镶嵌( ) 抖擞( )
书jǐ( ) nüè( )待 jū( )躬
轰lōnɡ( ) yīn( )勤 kāi( )油
答案:jiào jiǒnɡ suō zì qiàn sǒu
脊 虐 鞠 隆 殷 揩﹒﹒﹒﹒﹒﹒2.据义填词
(1)__________:用手抚摩。
(2)__________:精神委靡。
(3)__________:放纵感情。
(4)__________: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答案:(1)摩挲 (2)颓唐 (3)恣情 (4)不能自已3.走进文本
(1)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作者抓住鲁迅先生的三次_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一面 外貌 怀念(2)本文记叙的是谁见谁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
答案:阿累见鲁迅先生一面。一方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题,表时间的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见鲁迅精神感人之深。1.人物形象
(1)本文主要通过三次外貌描写塑造了鲁迅这一人物形象,请分析三次描写的异同,然后填写下表。答案:(2)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的什么特点?表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答案: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表现了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2.精心选材
(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为什么介绍“我”的职业和身份,还要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等内容?
答案: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写内山老板的热情衬托出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些内容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2)课文第二部分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二部分写出“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和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中考的一种重要题型,中考主要考查学生体会语句蕴含的感情。【名师微博】体
会
人
物
思
想
感
情依据文章的背景、内容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依据含义深刻的词句段紧扣
文章
主旨
分析
概括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答案:“摩挲”是用手抚摩,反复摸而“舍不得”,写出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沙场点兵】
请简要分析下面这段话蕴含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答案:“赫然”在这里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动人情景,从
________、近景、________等方面详细描写了鲁迅的外貌,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________。
答案:远景 特写 先生的足印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