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国论》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六国论》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5 12:2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六国论》/ 苏洵
01.
梳理并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丰富文言知识积累。
02.
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及多种论证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03.
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并体悟本文借古讽今、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唐太宗《贞观政要》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四川眉山人。27岁因应试不中,便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率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阳修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文名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将他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他为“老苏”。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走近作者
解读文题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六国论”即“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背景
初读全文,梳理积累文言词汇/ part 01
六国互丧(sàng) 率赂秦(shuài lù)  洎(jì)牧以谗诛
思厥先祖父(jué)  暴霜露(pù)  奉之弥繁(m )  
与赢(yǔ y ng ) 革灭殆尽(dài) 下咽(yàn)
胜负之数(shù) 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áng) 为国者(wéi) 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
掌握字音
掌握字音
通假字:
①暴霜露  “暴”通“曝”,冒着
②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细读文本,梳理文章思路/ part 02
边读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并填写下表。
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
结论
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
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秦不战而得到的土地与六国失去的土地
六国创业艰难与子孙随便割地
欲无穷而地有限,奉弥繁而侵愈急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齐不能独完
燕赵失去强援
若能有正确国策也许可赢秦国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结论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结论2: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边读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并填写下表。
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
结论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秦不战而得到的土地与六国失去的土地对比 (2)六国创业艰难与子孙随便割地的对比 (3)欲无穷而地有限,奉弥繁而侵愈急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2)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不赂者以赂者丧 (1)齐不能独完 (2)燕赵连横始速祸焉 (3)若能有正确国策也许可赢秦国
论点鲜明,思路清晰,结构严整。
归纳论证方法/ part 03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吗?
对比论证:
①秦之所得与六国之所亡的对比
②六国创业艰难与子孙随便割地的对比
③欲无穷而地有限,奉弥繁而侵愈急
④赂者与不赂者的对比
举例论证:先后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假设论证:“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或未易量。”“以赂秦之地……则吾恐亲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引用论证:“古人云:‘以地事秦……火不灭。’”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吗?
勇于质疑,探究写作意图/ part 04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
借古讽今,希望北宋朝廷切勿重蹈覆辙!
总结:
本文以高度概括的方式论述六国亡于秦的原因,又联系现实政治,借古讽今。本节课我们从对文章结构的梳理中感受到作者思维的缜密,从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可以想象,文章末尾苏洵所发出议论,其心情是何其恳切而又沉重,但本文借古讽今不是消极地批评北宋王朝失策,这反映在文章在指出六国应抛弃错误政策的同时,又指出了正确的政策,即“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战略构想对当时北宋朝廷同样适用。苏洵的忧国之心也可见一斑了。
课后作业: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此外还有汉代贾谊的《过秦论》、清代李桢的《六国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并阅读这一类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