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小升初分班入学测(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二)
一、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买椟还珠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②,熏③以桂④椒⑤,缀以珠玉⑥,饰以玫瑰⑦,辑⑧以羽翠⑨。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⑩珠也。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柜:盒子。
③熏: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
④桂:桂木。
⑤椒:花椒,一种香料。
⑥珠玉:珠子和宝玉。
⑦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⑧辑:同“缉”,连缀。
⑨羽翠:翠鸟的羽毛。
⑩鬻:卖。
古文今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要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他)用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制作了珠宝的盒子,用桂木、花椒所调制的香料熏染盒子,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盒子,用美丽的玉石装饰盒子,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一个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却把盒子里的珍珠还给了楚国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
内容主旨:
本文讲述了一个楚国人为了卖出他的珍珠而过分包装盛放珍珠的盒子,以至于郑国人看上了包装珍珠的盒子而退还珍珠的故事。启示人们应主次分明,不要过分追求形式,否则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课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为木兰之柜 为:__________
(2)缀以珠玉 以:__________
(3)饰以玫瑰 布:__________
(4)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还: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2)郑人买了楚人的盒子,退还了珍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①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②诞③,因④点其一。须臾⑤,雷电破⑥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②以为:认为。
③诞:虚妄,荒唐。
④因:副词,于是,就。
⑤须臾:一会儿。
⑥破:击。
古文今译: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时候,在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龙的)眼睛。他常常说:“画了眼睛龙立马就飞走了。”人们认为很荒唐,于是,他画上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击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墙壁上)。
内容主旨:
张僧繇画的龙生动形象,以至于只要为龙画上眼睛,画上的龙就活了过来。“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写作、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唐《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梁武帝时期的名画家,南朝梁吴兴人。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龙、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
课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每曰 每:____________
(2)点之即飞去 去:____________
(3)不点睛者皆在 皆:____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画四龙于壁 B.告之于帝
C.其一犬坐于前 D.负者歌于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请用自己的话写出“画龙点睛”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⑥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⑦乎!
【注释】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契:立即用刀刻(记号)。
④是:指示代词,这儿。
⑤坠:落。
⑥求:寻找。
⑦惑:愚蠢,糊涂。
古文今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但是剑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内容主旨:
楚人的剑掉落水中,他却在船上做记号。船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这样怎么会找到呢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问题。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作者吕不韦。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是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 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课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舟止 止:____________
(2)而剑不行 而: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楚人有涉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买椟还珠》
1.(1)用……做,制作
(2)用
(3)装饰
(4)退还
2.(1)楚国有一个(商)人要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
(2)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
3.(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因为郑人觉得盒子比珍珠更好看
4.示例: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画龙点睛》
1.(1)每每,常常
(2)离开
(3)全,都
2. B
3.一会儿,雷电击破墙壁,条龙乘云飞上了天。
4.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词语,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刻舟求剑》
1.(1)停止
(2)表转折,但是
2.(1)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
(2)这儿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3)像这样去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事物在不断变化,不能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问题,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来灵活处理。2023年 小升初分班入学测(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三)
一、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东施效颦①
西施病心②而顰③其里,其里④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⑤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⑥妻子⑦而去⑧之走。彼⑨知顰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
①选自《庄子·天远》。
②病心:病于心,心口痛。病,毛病,生病。
③顰:皱眉头。
④其里:同一个村里;同一个乡里。
⑤坚:紧紧地。
⑥絜: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处是带领的意思。
⑦妻子:妻子和子女。
⑧去:躲开,避开。
⑨彼:她,代指丑妇(东施)。
古文今译:
西施心口疼痛,皱着眉头在乡里行走,同一个乡里的一个长得丑的女人看见了(西施这一举动),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家时也捂着自己的心口皱着眉头走在乡里。乡里的富人看见她(皱着眉头走),紧紧地关上大门不出去;穷人看见她(皱着眉头走),带领妻子和子女远远地躲着她离开了。那个长得丑的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内容主旨:
文章通过叙述丑人(东施)觉得西施捂着心口的样子美而去模仿,最后却招到乡里人的厌恶。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刻意模仿别人反而会适得其反。
课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施效颦 效:________
(2)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________
(3)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归: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丑人为什么捧着心口皱着眉头在乡里走 (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公好龙
叶公①子高好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⑤以写龙。于是无龙闻而下之,窥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⑩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
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②钩:衣服上的带钩。
③写:画。
④凿:同“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文:同“纹”,花纹。
⑥窥: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⑦牖:窗户。
⑧施:延伸。
⑨还走:转身就跑。还,同“旋”。
④夫:这,那。
古文今译:
叶公(沈子高)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画着龙,酒器上画着龙,屋室能刻花纹的地方都雕上了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就降到叶公家里,把头伸进窗户来探望,尾巴延伸到厅堂。叶公看见真龙,转身丢下它就跑,丧魂失魄,脸色都变了。(由此看来)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内容主旨:
本文讲述了叶公好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就丧魂失魄的事情,讽刺了那些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五》。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世称刘中垒,楚国彭城人。西汉官吏、目录学家、文学家。《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的,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课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叶公子高好龙 好:________
(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闻:________
(3)弃而还走 走:________
(4)五色无主 色: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人买履①
郑②人有欲买履③者,先自度④其足,而置之其坐⑤。至⑥之市而忘操⑦已得履,乃⑧曰:“吾忘持⑨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⑩,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 也。”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市。
③履:鞋子。
④度:衡量。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⑤坐:同“座”,座位。
⑥至:等到,直到。
⑦操:带上,拿着。
⑧乃:于是,就。
⑨持:拿。
⑥市罢:集市散了。
①自信:相信自己。
古文今译:
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发现)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内容主旨:
本文主要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自己量的“尺度”而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做相应变通的人。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生搬硬套。
课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___________
(2)吾忘持度 度:___________
(3)反归取之 反:___________
(4)及反 及: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断句。
先 自 度 其 足,而 置 之 其 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东施效颦》
1.(1)模仿,效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3)回家
2. (1)穷人看见她(皱着眉头走),带领妻子和子女远远地躲着她离开了。
(2)那个长得丑的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3.丑人(东施)觉得西施捂着心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很美,回家时就模仿西施的样子在乡里走,最后却受到乡里人的厌恶。
4.因为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在乡里走,丑人认为那样子很美,所以她就模仿西施。
5.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否则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叶公好龙》
1.(1)喜欢,喜爱
(2)听说
(3)跑
(4)神色,脸色
2.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3.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的喜欢龙。
4.讽刺了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郑人买履》
1.(1)到
(2)量好的尺码
(3)同“返”,返回
(4)等到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1)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2)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3)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4.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