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20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20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6 10:38:51

文档简介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设定 学习目标 准备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完成落实五大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学习内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 大概念:国家出路 甲午战争 核心问题:国家出路探索的失败以及列强侵略加剧
教学目标: 1 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为主题,以洋务派“剿发逆﹑勤远略”的成败为线索来看19世纪中后期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2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落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3 利用表格和地图整理和落实太平天国﹑洋务企业﹑黄海大战战场史实等相关内容。综合利用相关史料,理解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4 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深层次认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通过与《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认识《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感悟19世纪中后期各阶级国家出路的探索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努力为后人的觉醒注入了催化剂。因此,他们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确定 恰当 评估 办法 表现性评价: 1 语言表扬 2 动作赞赏 3 学生相互评价 4 课外作业反馈
规划 学习过程 任务活动设计: 学习任务1:国家出路的探索—地上天国之路 ① 在课本96页《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上圈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 天京的位置,并结合95页第一段思考前期太平军为什么进军这么顺利? ②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两者国家出路探索的区别。思考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国家出路的探索不成功? 学习任务2:国家出路的探索—自强求富之路 ①在地图册70页《洋务运动》示意图上,圈出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京师同文馆; 北洋海军基地。②按类别对以上企业进行分类,并且两类企业思考之间的关系。 学习任务3: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①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史料略) ② 与《南京条约》相比,说明为什么《马关条约》把中国进一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③代表洋务运动重大成果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直接证明了什么?为什么三十年洋务运动归于破产?
学习小结与反思 根据核心任务设计评估量表 等第要求1A 能够将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置于具体的时空下考察;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等事件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并能够符合规范地引用史 料;能够对历史反思,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2B 能够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对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较全面、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 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3C 能够在叙述历史时认识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关系,如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开始自救运动;能够掌 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观点。4D 能够识别《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中的相关信息;能够从文献、地图、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狂潮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教学反思(有则写,无则不写) 手法策略(活动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如何改进? 活动设计的预期效果基本达到,前提是学生预习到位,教师整合到位。如何加强学生预习的监控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共20张PPT)
学习目标:
1 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为主题,以洋务派“剿发逆﹑勤远略”的成败为线索来看19世纪中后期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2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落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3 利用表格和地图整理和落实太平天国﹑洋务企业﹑黄海大战战场史实等相关内容。综合利用相关史料,理解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4 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深层次认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通过与《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认识《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感悟19世纪中后期各阶级国家出路的探索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努力为后人的觉醒注入了催化剂。因此,他们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
晚清中兴名臣
洋务运动领导人
清朝湘军创始人
……
曾国藩(1811——1872)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
况今日和议既成,…….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剿发逆:剿灭太平天国
勤远略:抵抗来自远方的敌人
曾国藩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
从洋务派“剿发逆,勤远略”的成败看19世纪中后期
太平天国运动
过程
失败:1864年天京城破
爆发:1851年( ① )起义
建都:1853年定都( ② )
全盛:1855年西征北伐
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纲领
《天朝田亩制
度》
《资政新篇》
重创:1861年( ③ )失守
在课本96页《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上圈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
天京的位置,并结合95页第一段思考前期太平军为什么进军这么顺利?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两者内容的关系是?
A.继承发展 B.自相矛盾
农民喜欢哪个纲领?为什么?
为什么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为什么国家出路的探索不成功?
《资政新篇》认为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
兴宝藏。凡金、银……等货,有民探出者,……采取。总领获十之二,国库获十之二,采者获十之六焉。——《资政新篇》
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追求社会财富平均……
向西方学习,走向资本主义
主观:由于农民阶级历史局限性,领导集团内讧,不能突破封建秩序;客观:湘淮军;洋枪队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1、地上天国之路
以平均主义为尺度的小农经济天国
承认贫富差别的资本主义模式天国
过程
失败:1864年天京城破
爆发:1851年金田起义
建都:1853年定都天京
全盛:1855年西征北伐
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纲领
《天朝田亩制
度》
失败原因
湘军、淮军的崛起
《资政新篇》
阶级局限……
清政府雇佣洋枪队
意义
打击清朝统治
权力下移
地方崛起
重创:1861年安庆失守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1、地上天国之路
曾国藩(1811——1872)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洋务运动?
晚清中兴名臣
洋务运动领导人
清朝湘军创始人
……
剿发逆:剿灭太平天国
勤远略:抵抗来自远方的敌人
购买 试造
军事企业
民用企业
(人才)
近代学校
近代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大水师
(自强)
(求富)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2、自强求富之路
1: 在地图册70页《洋务运动》示意图上,圈出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京师同文馆;
北洋海军基地。
2: 按类别对以上企业进行分类,并且两类企业思考之间的关系。
社会承平,维持20多年的国内稳定
道光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是白银约4000万两,甲午战前,清政府收入已增长至8000多万两;
洋务运动是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888年,建成新式海军北洋舰队
被誉为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也说八);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英俄侵略新疆企图;
1884年,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多次击退法军;
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国内阁因此倒台。
1884年,新疆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
从几次重大的边疆危机,看看洋务运动的实际效果如何?
左宗棠
晚晴中兴名臣
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
……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2、自强求富之路
爆发(1894.7)
关键(1894.9)
战败
海上
陆地
丰岛海战
牙山之战
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
威海之战1895.2
辽东之战1894.11
B
C
A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邓世昌
致远舰
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一: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 ,而致远中其鱼雷……顷刻沉没。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材料二:日舰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最终……沉。 ——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
同:“致远舰”直冲敌舰被击中,鱼雷爆炸而沉。
异: 是否是“致远舰”本舰鱼雷爆炸导致沉没。
两则史料关于“致远舰”沉没原因的叙述上哪里是相同的?哪里又是不同的?
如何才能清楚这一问题?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 火炮(门) 兵力 舰船损失 伤亡情况
中方 10艘 191 2052人 5艘沉没 1200人
日方 12艘 272 3566人 5艘重伤 300人
——戚俊杰主编《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北洋水师于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成立,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
以上数据反映了哪些战斗状况?
日方强中方弱
中方损失惨重
中方主力尚存
北洋水师为什么“全军覆没”
李鸿章“避战保船”失去制海权。(威海卫)
为什么?
军舰 吨位 航速 装备 下水日期 产自
致远舰 2300吨 18海里 架退炮 1886 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
吉野号 4150吨 23海里 速射炮 1892 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
致远舰
吉野号
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1888)后,我军未添一船。 ——《清实录》李鸿章奏稿
臣仰体时艰款绌[chù] ,……。倭人心计谲[jué]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 《清实录》李鸿章奏稿
清廷的腐败,从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中国劳而无功的命运。李鸿章深知北洋水师的弱点,所以他不愿开战,相反依赖外交手段解决朝鲜危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你能说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吗?
日本备战充分;中国近代化迟缓,社会落后,政府腐败,国力不如日本;在战略指挥上有错误。
慈禧太后
1861—1908清实际统治者
李鸿章
……
亚洲平衡结构出现转变的历史时刻,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日本挑战近(现)代化推行迟缓的踌躇不决的清王朝。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天儿慧
鸦片战争(1840-1842)
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1894-1895)
条约名称
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
1842
《马关条约》
1895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割让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湖北)、重庆(四川)、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通商口岸设厂
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进一步推向……
侵略势力沿长江深入内地
影响
承认朝鲜独立
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代表洋务运动重大成果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直接证明了什么?
与《南京条约》相比,说明为什么《马关条约》把中国进一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反割台斗争(刘永福)
向欧洲大借款
瓜分中国狂潮(P100图)
门户开放政策(美国)
瓜分世界
割地大增、赔款加剧、深入内地、资本输出
为什么三十年洋务运动归于破产?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1861年《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亚洲平衡结构出现转变的历史时刻,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日本挑战近(现)代化推行迟缓的踌躇不决的清王朝……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天儿慧
为了挽救国家颓势(P97),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P89)。
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能突破封建秩序。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
建立农民阶级政权
满足农民阶级的愿望
希望学习西方维护政权
失败
探寻地上天国出路失败
洋务运动
军用、民用、
新式学堂、海军
边疆危机
考验
探寻自强求富出路失败
推动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战败
都不是先进阶级领导,都不可能突破封建秩序
从洋务派“剿发逆,勤远略”的成败看19世纪中后期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860

1856
1842

1840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885

1883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
1851—1864
1861—1894
1895—1898
清末新政
1901—1911
国家出路的探索
列强侵略加剧
1895

1894
1901

1900
曾国藩
胡林翼
左宗棠
李鸿章
剿发逆易,勤远略难!
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1 查阅资料或阅读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全面了解李鸿章。
2 作业本39—40页 1到11题。12题不做。
等第 要求(根据学习结果填写)
1 A优秀 能够将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置于具体的时空下考察;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等事件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并能够符合规范地引用史料;能够对历史反思,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 B良好 能够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对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较全面、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 C一般 能够在叙述历史时认识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关系,如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开始自救运动;能够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4 D合格 能够识别《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中的相关信息;能够从文献、地图、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学习评估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