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前导入(2分钟)
题型考点分析
一词多义的选择题(靠积累)
句子断句
(了解文意+断句技巧)
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考察
(了解文意+内容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情感/行为;学习品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掌握基本的文言文断句方法。
自学指导(一)(1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用斜线( )给下列句子断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自学检测(一)(2分钟)
用斜线( )给下列句子断句。
1、子 曰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2、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3、伯 牙 善 鼓 琴 钟 子 期 善 听 伯 牙 鼓 琴 志 在 高 山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表达)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它的(含义)。
1.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duó):用尺子量。 动词②坐:同“座”,座位
自学指导(二)(1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分钟)
自学检测(二)(5分钟)
已 得 履 乃 曰 吾 忘 持 度 反 归 取 之
断句:
1.已 得 履 乃 曰 吾 忘 持 度 反 归 取 之
答案:
/
/
/
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道理:
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断句: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教师点拨(7分钟)
课外文言文如何断句:
一: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几条“/”)
二:通读全文,大致了解(写了什么对象[何人、何事、何物],有什么性格、特点、性质或功能,有何用意或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借助常见方法和技巧
[注意:最前、最后皆不断]
常见方法和技巧
1、找标志,明句读(dòu)。
(语义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诵读时须停顿处为“读”。)
文言文对话中,常用 曰、云、言、劝、赞等作为说话的标志。一般我们在这些词后断句。
如:子 曰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蒙 曰 士 别 三 日 即 更 刮 目 相 待 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2、找虚词,找位置。
(1)句首发语词:
夫、盖、凡、唯、虽、纵、至若、若夫、已而、顷之等遇到这些词,一般可以在其前断句。
(2)句末语气词:
矣、焉、者、也、邪(耶)、耶、乎、与(欤)
耳、而已、哉、兮等遇到这些词,一般可以在其后断句。
例: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例:水 中 藻 荇 交 横 盖 竹 柏 影 也
3、借助名词断句。
文言文中,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做什么,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
如:伯 牙 善 鼓 琴/ 钟 子 期 善 听/ 伯牙 鼓 琴 /志 在 高 山
4、借助修辞断句。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对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形成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四六句偏多,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可利用该特点进行断句。
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借助特殊文言句式断句
1.……者、……也、 ……者也
陈涉者,阳城人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是以……、以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奈(若,如)……何、不亦……乎、况……乎、何……之有、孰与……乎、 岂……哉(邪)、无乃……乎(与、欤)、得无......乎等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课堂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dòu)”。
准确断句需要我们:
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通读全文,大致了解;
借助常见方法和技巧。
当堂训练 (15分钟)
1.子 贡 曰 贫 而 无 谄 富 而 无 骄 何 如
2.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琅 琊 也
3.或 曰 以 子 之 矛 陷 子 之 盾 何 如 其 人 弗 能 应 也
4.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形 南 阳 诸 葛 庐 西 蜀 子 云 亭 孔 子 云 何 陋 之 有
/
/
/
/
/
/
/
/
/
/
/
/
/
/
/
/
/
1、给下列文段中画线句断句(3分)。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有 顷 两 虎 果 斗 大 者 伤 小 者 死
/
/
/
卞庄子刺虎
译文:
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他门下的童仆制止他,说:“两只老虎正要去吃牛,当它们要吃的时候一定会互相打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就站着等待(它们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了重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举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卞庄子刺虎》道理
卞庄子: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掌握的时机、处理的方法不同,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时机,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虎: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2、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 儿 戏 于 庭 一 儿 登 瓮 足 跌 没水 中 众 皆 弃 去
/
/
/
破瓮救友
译文: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道理:
告诉了我们做事一定要沉着、冷静,想到办法要马上实施,同时我们也要向司马光学习。
板书设计
课外文言文常见断句方法和技巧:
1、找标志,明句读(dòu)
2、找虚词,找位置
3、借助名词断句
4、借助修辞断句
5、借助特殊文言句式断句
课前提问(2分钟)
常见的断句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1、找标志,明句读(dòu)
2、找虚词,找位置
3、借助名词断句
4、借助修辞断句
5、借助特殊文言句式断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积累文言字词。(重点)
2、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课外文言文。(考点)
自学指导(一)(1分钟)
阅读《正午牡丹》,回答问题。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②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③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释: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披哆:绽放,绽开。③房敛:花瓣是收拢着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
A.其下有一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何以明之/可以为师矣
C.若带露花/未若柳絮因风起
D.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2、你认为丞相吴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回顾学过的课文;圈画出原文相关词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6分钟)
阅读《正午牡丹》,回答问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
A.其下有一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何以明之/可以为师矣
C.若带露花/未若柳絮因风起
D.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2、你认为丞相吴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学检测(一)(5分钟)
B
我认为丞相吴公是一个观察细致、学识丰富的人。从他能发现花瓣绽开而颜色干燥和猫的黑色瞳孔像一条线可以看出他的观察细致;从他知晓早晨和中午时,牡丹花态花色不同和猫的瞳孔形态不同,可以看出他的学识丰富。
(存在;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如果,假如;及,比得上)
(善于;好的,优秀的)
(用,凭借)
正午牡丹
译文: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 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啊。
《正午牡丹》道理:
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亦非善于观察不可。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自学指导(二)(1分钟)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贞观政要》
教师巡视6分钟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
A.为人大须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不暇读书/过中不至
C.却思少小时行事/学而不思则罔
D.却思少小时行事/与人期行
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阅读《为人须学》 ,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 )
A.为人大须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不暇读书/过中不至
C.却思少小时行事/学而不思则罔
D.却思少小时行事/与人期行
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自学检测(二)(5分钟)
唐太宗是一个热爱学习、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敢于检讨自己的君主。热爱学习可以从没时间亲自读就让人读给他听看出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可以从他认为“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可以看出;敢于检讨自己可以从“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看出。
B
(做,当;替)
(没有)
(回想;思考)
(行为;同行)
为人须学
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是一句空话。(我)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为人须学》启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与求问
教师点拨(2分钟)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写了什么对象[何人、何事、何物],有什么性格、特点、性质或功能,有何用意或表达了什么情感。
2、运用积累的知识,细看题目。
可圈画出:1.注释的字词; 2.人物及其言行/ 景物及其特点或用途; 3.议论的语句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课堂小结(1分钟)
根据中考命题走向,题型由三部分组成:
1、解释字词。释词以实词为主。
2、断句或解释句意
3、内容理解题。
做课外文言文,无论题型如何变化,总
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进
行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就能从容应对。
一、阅读《孔子学琴》,完成练习。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②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③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注释:①进:进展,这里指换新曲。②数:节拍之数,指演奏技巧。③ 志: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当堂练习(15分钟)
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 )
A.十日不进/吾日三省吾身
B.丘已习其曲矣/学而时习之
C.有所穆然深思焉/思而不学则殆
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孔子学琴的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给我的启发是学习做事要用心专一,深入钻研,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和收获,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天;每天)
(领会;温习、复习)
(思考)
(志向;立志)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有一种静默深思的神情了,有一种和悦地高瞻远瞩、志向高远的神情了。
二、选做题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闻隗器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C
(辞别、告别;
推辞)
(到;的)
(更加)
(跟随;介词,
由、自)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
/
/
因为马援①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②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参考译文:
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因,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那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国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对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跟随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板书设计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运用积累的知识,细看题目;
3、内容理解题。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