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配套课件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配套课件及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1 09:22:56

内容文字预览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一、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二、学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学习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感受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娱情山水派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感受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娱情山水派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字永叔,号 ,晚年有号 ,号 ,是“ ”之一。
写作背景
庆历5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书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作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熟读课文
1.生字词
2.句读的停顿
望之/蔚然/而神秀者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学习文章第一段
(一)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字。
其 诸峰 壑 之 蔚然
山 于 峰回路转 翼然
临 于 名之 自谓 于
辄 意 得之心 寓之酒
2.特殊字词
名作状:山行
名作动:名之 自号(取号)
一词多义
于 泻出于两峰之间(从) 临于泉上(在) 来饮于此(到)
之 望之(无义) 山之僧(的) 名之者谁(指亭子) 山水之乐(的) 醉翁之意(的) 得之心(寓之酒)(乐趣) 太守之乐其乐(不译)
者 深秀者(表判断) 作亭者(……的人) 名之者(……的人)
而 蔚然而深秀(表并列)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
名 名之者谁(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卷卷有爷名(名字) 不名一钱(占有)
诸 西南诸峰(众 各)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
故 故自号曰醉翁也(因此)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3.特殊句式
判断句(……也 ……者……也 ……者……;有些句子还用“为”“乃”“则”表判断)
……者……也 ……也 ……也
倒装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省略句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二)文章分析
1.本段文字在总写了滁州山景之后,由 远 及 近 地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层层烘托地突出了醉翁亭之美。
2.醉翁亭的位置?
安徽滁洲城西南琅琊山中的酿泉边上。
3.醉翁亭的形状:翼然
4. 太守为什么号“醉翁亭”?
“太守与壳来饮于此,饮少辄醉(醉),而年有最高(翁)。”
5. “醉翁”二字如何理解?
“醉翁之意……之间也”(为秀美的山水美景色而陶醉)
“山水之乐……酒也”(醉是表象,乐是本质)
6.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用:
写出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引起下文对朝暮和四季美景的描绘。
小结:第1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由来引出醉翁亭寄情山水的乐趣。
7.成语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作业
第一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突出了醉翁亭的环境之美(“林壑尤美”“蔚然而神秀”)
2.根据第一段内容,你如何理解“醉翁之意”? 第二课时
学习文章第二、三段
(一)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字。
若夫 霏 开 归 暝
晦 芳 发 秀 幽香
繁阴 风霜高洁
负者 于 伛偻 提携 不绝
临 洌 山肴 野蔌 杂然
前陈 宴酣 丝竹 奕
觥筹 苍颜 颓然
2.特殊字词
名作状 前陈
名作动 幽香: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繁阴:长出繁茂的浓阴 太守宴(宴请)
一词多义
乎 颓然乎(舒缓语气,不译) 在乎(相当于“于”)
其 颓然乎其间者(指“众宾”) 其西南诸峰(那)临 临溪而渔(在……旁边) 临于泉上(坐落在高处)
而 日出而林霏开(承接) 朝而往(修饰) 而乐亦无穷也(承接) 临溪而渔(承接) 溪深而鱼肥(并列) 杂然而前陈(修饰) 而不只人之乐(却)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却)
发 野芳发(开放)朝发白帝(出发)
开 连月不开(放晴) 林霏开(散) 开我东阁门(打开)
归 吾谁与归(归依) 太守归(回) 云归(聚拢)
绝 往来而不绝(停止) 佛印绝类迷了(极)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走不通,没有出路)
秀 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草木茂盛)
3.特殊句式
判断句(略)
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二)文章分析
第二段
1.朝暮之景有何特点?
晦明变化之美
朝 日出而林霏开
暮 云归而岩穴暝
(明---林霏开;晦---岩穴暝)
2. 作者写四季美景,都选取了富有季节特点的景物来写,突出秀美多变 春: (香) 夏 : (繁) 秋: (高洁) 冬: (落)
3. 写作者观景感触的句子是: “乐亦无穷”(写景的目的)
4.“而乐亦无穷也”中“乐”指的是: “朝而往,暮而归”(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小结:写山间朝暮、四季美景和太守寄情山水之乐(将“山水之乐”具体化)
第三段
1. 出游的四个场景: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2. 滁人游(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滁人和平生活之乐。
(这是因为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太守政治清明,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3. 太守宴,众宾欢(太守之宴)
表现太守与众宾的宴酣之乐。同时也表现了生活的富足和太守政治的清简。
4. “太守之宴”中写了这样几件事:
捕鱼、酿酒、打猎、射击、下棋、宴饮
5. “太守醉”中太守为什么而“醉”?
为滁人的和平安定的生活而醉;为众宾的欢乐而醉;为自己的政事清简而醉。总之,醉在与民同乐。
6. 作者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都是为了表现太守的与民同乐。
7. 醉翁之意不仅在山水之乐,还在于与民同乐
小结:写众人游宴之乐,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成语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兴。
山肴野蔌:野味和野菜。
二、布置作业
(一)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触景生情的句子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而乐亦无穷也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二)
欧阳修笔下的琅岈山风光无限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展示给你的画面。
早晨,日出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薄纱般的雾气经阳光一照就散开了,树林清新翠绿;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
(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岳阳楼记》(节选): 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2.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乐趣。
3.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朝而往,暮而归
快乐
《岳阳楼记》(节选)
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四)
从文章的一、二两段来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美丽的山间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和自己政治的清明
第三课时
学习文章第四段
(一)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字。
已而 阴翳 去 乐
乐其乐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谓
特殊字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其乐(以……为乐)
形容词作名词:乐其乐(快乐)
一词多义
从 从太守游而乐(跟从) 从流飘荡(沿着)
游 从太守游而乐(游玩)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游) 孔子东游(游历)
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此去南海(距离)
其 乐其乐(指太守自己) 醉能同其乐(众宾)
乐 而禽鸟乐也(快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乐趣)
谓 太守自谓也(称) 太守谓谁(为 是)
特殊句式
判断句(略)
倒装句: 醒能述以文者
(二)文章分析
1.文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地烘托了太守“乐其乐”的内涵。
2.文中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结合全文来看,太守“乐其乐”的内涵是什么?
为滁州的山水而乐,为滁州百姓和平生活而乐,为自己的政治清明而乐,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文中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你如何看待文中太守的“醉”与“乐”?
“醉”与“乐”是统一的,表现了作者不因被贬而苦闷,寄情于山水的旷达胸襟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4.你是如何理解“醉翁”的“醉”的?
作者醉心于山水,醉心于政治清明、百姓和乐,醉心于与民同乐。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 与民同乐 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和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不谋而合的。
二、全文总结
1.本文以“乐”为主线,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2.层层烘托的手法
文章先写山水之乐,然后写游人之乐、禽鸟之乐,层层推进,烘托太守的“乐其乐”,即“与民同乐”的情怀。
2.文章在结构上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句式骈散结合,整齐而有变化,朗朗上口。全篇采用判断句式,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三、布置作业
1. 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2.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3.比较下列两篇课文中“乐”的不同点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5.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外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6.《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
7.《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 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 的理想之风。
(注意《醉》与《岳》的比较阅读,可参考《状》)
课件61张PPT。醉翁亭记 醉 翁 亭 记

欧 阳 修“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琅琊山春时美景“野芳发而幽香”琅琊山夏时美景“佳木秀而繁阴” 琅琊山秋时美景“风霜高洁”琅琊山冬时美景“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土,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作品简介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解题检测:在横线上写出原课文的汉字:
(1)林_____( )尤美 (2)水声_____( )
(3)有亭_____( )然 (4)饮少_____( )
(5)_________( ) (6)山____( ) 野____( )
(7)________( )交错 (8)_____( )然
(9)树林_____( ) (10)泉香而酒___( )
(11)云归而岩穴_____( ) míng
liètuísù
yáoy? lǚ
zhéyì

chánchán

gōngchóu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l)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耶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平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而 表并列 泉香而酒冽(轻读)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轻读)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轻读)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重读)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环:环绕、围绕语气词表判断,是山谷表并列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山之僧智仙也山上(名词)
沿山路(名词作状语)
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状语)说出
命名不能名其一端也从

在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有所及
每有会意心思
意旨
情趣语气词,于莫得遁隐
忘怀得失能够
得到的
领会 环绕 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特别秀美。远望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只见一座四角翘起,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思考:1、本节分几层?(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写亭的得名,引出太守之乐)3、第一层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由大到小,由远而近)2、为何要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让读者了解到醉翁亭的所在方位;烘托醉翁亭的美) 5、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话是醉翁亭琅玡酿泉西南诸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顺承云归而岩穴暝回去
聚拢目似瞑闭眼
昏暗暮而归野芳发而幽香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
开放佳木秀而繁阴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发荣滋长风霜高洁而年又最高大
高爽水落而石出泻出于两峰之间出来
显露 看吧,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着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四季不同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写醉翁亭周围景色?(朝暮之景;四季之景)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表过渡黄发垂髫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停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表顺承表并列酿造前者呼前面
在前面(名作状)摆放宴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宴席(名)借代苍然暮色深青色
苍老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之意不在酒(介词)
挂在(动)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离开表转折以……为乐太守自谓也称
为,是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歌,行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小小,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从座位上站起,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山间人滁人之游太守之宴主旨:与民同乐太守醉本节写了几件事?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
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3、为何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4、为什么太守之乐是人所不知的呢?(太守之乐的真谛是:他看到了自己的政绩之乐。他要以治滁的政绩证明:自己政治上虽然遭受打击,并未消沉颓唐,滁人安乐,正说明自己的政见正确,治理有方。个中之乐,无疑是对保守派有力的嘲讽和反击。这自然不是宾客所能理解的了)1、请从最后一节中找出三种乐。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山林游玩山水;与民同乐2、 小组讨论欧阳“醉能同其乐 ”的感受。总结:太守之乐不仅在于自然景色之美,更重要的
还在于与民同乐的这一文章主旨,表达了他的政治
理想;同时也曲折地反映了他由于政治上失意,仕
途坎坷,怀才不遇,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可倾诉
而又难以排遣的郁闷。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仕途失意寄情山水鸟乐人乐吾乐禽鸟乐衬游人乐游人乐衬太守乐醉归之乐 (情)与民同乐 1、“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是 、 、
、 、 、 、
和曾巩。 2、《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宋文学史学醉翁六一居士3、本文中还有哪些成语?成语源于古文,本文有几个成语,请找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水落石出本来是写自然景色,后转用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4、贯穿全文始终的感情,体现在哪一个字上?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乐5、下列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B.而不知人之乐
C.起坐而喧哗者
D.临溪而渔B6、选择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B(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l) 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㈢下列骈散结合的句子朗读节奏处理有误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作亭 谁?山之僧/智仙也。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D.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B/者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文章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用了21个“也”逐层描绘出新的艺术境界。小结比较:对联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

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醉翁亭里欧阳修即景抒怀洞庭湖壮阔浩淼 // 岳阳楼壮美雄奇欧阳修与吏民同乐共饮(同游,同醉) 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人” ?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韩 愈 左迁南关 《左迁南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马说》)
柳宗元 被贬永州 《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凄苦)
苏 轼 被贬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闲人”(忘情自然的恬适旷达和贬谪的苦闷)
滕子京 被贬岳州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励精图治)拓展迁移:提问2 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迁移:提问3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独善其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龚自珍《己亥杂诗》——“兼济天下”(古仁人之心)一词多义:乐山水之乐
禽鸟乐也
太守之乐其乐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宴酣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