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20页ppt)(第1课时)-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20页ppt)(第1课时)-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5 23:0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
第1课时
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长沙王刘道怜次子,出继临川王刘道规。武帝永初元年(420)袭封临川王,任侍中。文帝时历任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职,位终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文士皆从其左右。著作以《世说新语》最为世所重,又有《幽明录》三十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二百余条。所记皆神鬼怪异之事,但叙述描写委婉入情,尤以“刘晨、阮肇”的故事流传最广。
了解作品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虽有标榜名士风度、崇尚清谈等消极因素,但也有一些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残暴奢淫、表彰美德懿行的记述。其艺术成就较高,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中国小说史略》)。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
了解作品
《世说新语》中故事多,如:
  “周处除三害”“祢衡击鼓骂曹”“温峤娶妇”“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诗”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
  “新亭对泣”“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诵读课文
听《咏雪》范读音频,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自由朗读《咏雪》,将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节奏示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疏通文意
一、重点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大体。  相比。
不如,不及。  趁、乘。
就是。
疏通文意
二、特殊句式
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也”表判断。
疏通文意
二、特殊句式
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句首省略主语“谢道韫”。
疏通文意
三、理解文意
  再读课文《咏雪》,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疏通文意
三、理解文意
  借助注释,把握文章大意。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谢安高兴地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课文研读
  1.《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课文研读
  从文中“公大笑乐”来看,谢安(谢太傅)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2.《咏雪》一文中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谢太傅)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合作探究
  1.“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观点二:“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合作探究
2.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熟读成诵。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可采用以下形式:
分角色朗读
朗读接力赛
其 他
  《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读下面选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选段的内容。
  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
——《世说新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