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教材分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节课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解决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转化方法,体验转化思想,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探究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动手操作——转化——公式总结——尝试应用”为基本模式,让学生在思考怎样做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实际操作,将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进行比较、分析、推理的活动中,经历面积公式的自主探索、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
2、说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和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课始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求知欲望。
2、注重动手操作,关注体验和感受
动手操作能加强学生手脑之间的联系,丰富对图形的感知。无论是“数方格”还是“剪拼”的方法,都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学法指导,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中,引导学生经过“猜测—操作—转化—交流—演示—观察—思考—验证”的过程,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整个过程严谨科学,充分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1、合作目标:用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方法反复验证,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合作方法:请你利用手中的材料,想一想、
数一数、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找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来,然后把你的方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如有困难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老师帮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3
2
4
5
6
7
8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长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S = a h
= ×
长
宽
底
高
画
剪
移、拼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底
面积=
面积 = 长 × 宽
×
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底
h表示高
S=a×h
S=a · h
S=ah
高
1.计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厘米
3厘米
5分米
10分米
8分米
4分米
5×3=15(平方厘米)
5×8= 40(平方分米)
4×10=40(平方分米)
2、楼梯护栏问题。
学校教学楼楼梯总在雨天被淋湿,总务处想在楼梯护栏上配上塑料档板,其中有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请你帮着算面积。小明量了3个数据分别是6m、1.2m、1m。怎样计算?
3、学校里有一块草地,想在草地的一边修 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的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三种设计方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1米
3.5米
拉成
长
=
底
宽
>
高
面积
面积
>
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应用新知,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渗透了转换思想总之使学生掌握了学法,为学习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 形 的 面 积 = 长×宽
↓ ↓ ↓ 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