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敕(chì)造???? 美人觚(gū )??? 羱(yuán)羊? ???? 不积跬(guī)步
B.纨袴(wánkù)???? 两靥(yè)???????? 汲(xī)取???????? 汗涔涔(cén)
C.监(jiàn)生????? 蹙(cù)缩???????? 马嵬(wéi)??????? 少不更(gēng)事
D.绣闼(tà) ???????錾(zhàn)银?????? 谬(miù)种??????? 舟楫(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恓惶??????? 歆享????????? 畏思不前???????? 蚕从鱼凫?
B.训熟??????? 骐骥????????? 揭杆为旗???????? 沸反盈天
C.蹂躏??????? 俨然???????? ?弃甲曳兵???????? 撒手人寰
D.寒喧??????? 撕打????????? 前合后偃???????? 放诞无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3分)
A.政府安土重迁,拨给搬迁到外省的移民一大笔搬迁费,使他们在建好新的家园后.还有足够的生活费。
B.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荞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C.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成都各大报纸届时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D.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的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 21 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2013年的宽带中国专项行动,使我国宽带家庭覆盖面和网络能力都有了大幅增加,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将是解决“宽带不宽,网速不快”的问题。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二、阅读下文,完成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审美到审善
江岳
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已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的语境下,文学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的可能性已显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古人常将“道德文章”连用,文以载道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如何高扬道德之善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样的道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恰恰常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陷入迷津。
试以春晚著名小品《不差钱》为例,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典范,它博得了许多人喝彩。《不差钱》艺术地浓缩了中国当下诸多负面文化滋生的生活图景:“小沈阳”拿红包合谋欺蒙顾客,红包文化、面子文化、关系文化、吃喝文化、模仿文化等浸透在维妙维肖的表演中,博得了一阵阵笑声。但这笑声与其说是喜剧的不如说是悲剧的。善的迷失已使人浑然不觉地陷入到 “愚乐”状态。在当前严重的道德滑坡状况下,小品缺乏对负面文化自觉的艺术否定,因而有毒;但它艺术地浓缩了真实的生活,提供了一部当下严重道德滑坡状况的形象教材,引人警醒。
当“搞笑”作为诗意贫乏的代用品风行天下,许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三俗”快餐产品涌现,推动物欲、肉欲泛滥之时,《不差钱》让我们意识到“盲人骑瞎马”的善的迷失,这有警示意义。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一系列危及民生国计的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防盗防毒,防不胜防,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被一点点吞噬,这一切表明,善的迷失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增强文学中的善,也就是增强文学建构人心的力量,文学是人学,这应是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出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意味着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的否定之否定。近些年来热闹的文学争论中,由于思维与实践的惯性,往往导致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反复发作和折腾,走不出从一种片面到另一种片面的怪圈。这里所谓简单的否定即倒洗澡水时总是将小孩子连同脏水一齐倒掉,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排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所谓简单的肯定即捡小孩子时又将倒掉的脏水连同小孩子一道捡回,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排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入乎侧重审美自律的“内”与出乎侧重社会历史他律的“外”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如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来看,它在我国古代有着“厚人伦、美教化”,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至魏晋南北朝,重心则逐步向内移,开始从声律、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进行诗歌艺术自身价值的探索,而唐诗正是在汲取这两方面的营养的基础上,兼容统一前两种艺术形态,才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的文学标准,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这也对我们当下建构理想的文学有重要启示。在文学发展中,似乎有一个规律性的周期;一个正确的思想、一种有益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开头矫枉过正,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带来“深刻的片面”,而后又引发否定之否定的“文学轮回”, “适度”总是要以“过度”为代价,才能克服两方面的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从而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得以螺旋式上升。
(选自2011年09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审美”与“审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文学必将从“以审美为中心”发展为“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
B.古人强调“文以载道”,人们也熟知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而不是真知,因此,当下文学中的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
C.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侧重审美自律与侧重善的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
D.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以审善为中心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才能克服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
6.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作者肯定了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获得的应有地位,但同时严正指出,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和语境下,善被边缘化了,善的迷失将使审善议题出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B.第二段有古及今,确立了“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一中心论点,第三段以《不差钱》为例深入剖析,第四段扩大论证,直指当下善迷失之严重,令人警醒。
C.第五段站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高度,审视了近几年文学争论的片面化怪圈,指出“适度”总是以“过度”为代价,才能达到辩证的整合,使文学发展得以螺旋式上升。
D.文章运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论证结构,通过对以《不差钱》为代表的“三俗”快餐作品的批判,总结出了文学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作为道德文化最重要的一环,植根于人性深处,关注着人何以成为人这一根本问题,文学是人学,也就不能不受善的制约。
B.在新的历史阶梯上,善应当重新成为文学价值判断的重要的标准,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对那些走红的作品说“不”。
C.文学发展的新一轮否定之否定,就好比捡小孩子时不能将倒掉的脏水一道捡回,或者当初就应该看好孩子,只倒脏水。
D.唐诗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既注重文学自身之美,又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比而成俗 比:勾结
B.坏堤防、包陵谷 包:淹没
C.观其激作相蹙 蹙:通“蹴”,踩、踏
D.曲直相犯 犯:冲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因其所入而导之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
鸡豚狗彘之畜
D.本以矫拂世俗之弊
请以战喻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4分)
译文: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译文:
11、第一卷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9处)(3分)
且二君之论,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正 诸 侯 之 礼 徒 事 争 于 游 戏 之 乐 苑 囿 之 大 欲 以 奢 侈 相 胜 荒 淫 相 越 此 不 可 以 扬 名 发 誉 而 适 足 以 贬 君 自 损 也 且 夫 齐 楚 之 事 又 乌 足 道 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 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6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2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5)玉露凋伤枫树林,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
(8)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第七》)
(9)子曰:“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第二)
(1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小题。(共22分)
夜读周庄 许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①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
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这使人想起那句“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是夜周庄诗意朦胧的最亮。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像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所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如果把她称为一位银发的老人,她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如果把她看作是一个恬静的少女,她就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注】①陈逸飞:上海青年画家。他来到偏僻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发现了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一幅闻名遐迩的油画《双桥》,给九百岁的古镇周庄插上翅膀,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领略到古镇周庄的旖旎风光。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将白天的周庄新奇巧妙地比作“失去了往日风韵的商人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流露出作者对白天的周庄的伤感之情。
B.作者写白天的周庄惜墨如金,语言简洁;而写夜晚的周庄则浓墨重彩,精心选取了夜晚的街道、灯笼、小桥来表现周庄本来的特点。
C.文中写周庄的桥表现了周庄的水乡特色,也写出了周庄因桥的形态各异而美丽的特点。
D.作者把周庄的夜比作王维的画卷、银发的老人、恬静的少女,写出了周庄独特的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E.文章最后两段既写出了周庄水乡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周庄的眷恋之情,再次表明在夜晚才能更好地解读周庄的美。
16.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夜晚周庄的特点?(6分)
答:
17.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义。(6分)
(1)“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2)“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文中有什么含意?(4分)
答:
18.美丽的周庄因为过渡的商业开发而在白天失去了本来的美丽。请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答:
六、(共10分)
19.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下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答:
20.请根据下列两小题中预设的有关情景及要求,任选一题,设计一段“拒绝词”。(5分)
你向亲戚借来一架照相机,在校运动会上为本班运动员照相。某同学看这机子性能好,非要借去旅游不可。你认为这个要求不能顺从,但面对要好的同学,又不能简单拒绝,那么,你打算如何既明确又得体地回绝这位同学。请拟出你的“拒绝词”,不超过40个字。
答: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
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用规范的汉字书写,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A.ku??? ?B. jí??? D.zàn? jí)
2、C(A.葸、丛。B.驯、竿。D.暄、厮)
3、C(安土重迁指留恋故土,舍不得离开。是望文生义;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应改为参差不齐;按图索骥本指行事机械死板,也指按线索寻找;吉光片羽指残存的珍贵文物。)
4、B(A项“使我国宽带家庭覆盖面和网络能力都有了大幅增加”,搭配不当; C项介词滥用导致无主语,去掉“由于”,“对……带来局限性”搭配不妥,将“对”改为“给”;D项 “宗旨是以……为目的”句式杂糅。)
5、A(A项“文学必将从‘以审美为中心’”表述不准确,原文中说“文学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的可能性已显现在历史的天平上”,是“可能”而非“必将”。所以选A)
6、C(A项“善的迷失将使审善议题出现在历史的天平上”表述不正确,“善的迷失”只是当下的一种文学现状,并非行为主体,并且作者只是提到了文学“审美”与“审善”的并重的可能性;此外,“善被边缘化了”一句中的“似乎”二字不可缺。B项“中心论点”的表述错误,本文的中心论点为第一段的末句。D项“以《不差钱》为代表的‘三俗’快餐作品的批判”表述错,原文只是以《不差钱》为例进行了论证分析,文中并无此论断。所以选C)
7、D(A项“善作为道德文化最重要的一环”表述不准确,原文只是说是“文学是人学,这应是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一环”,并没有“最”这一限制。B项表述太绝对,“那些走红的作品”并非全是不善的。C项文中所说的“捡小孩子时”与“脏水”的比喻是指“近些年来热闹的文学争论中,由于思维与实践的惯性,往往导致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反复发作和折腾”的清况,不是“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的否定之否定”,且没有相对应的必然逻辑推理。所以选D)
8、A (比,接近,随从)
9、A (A表转折/ 表顺承,B.都是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C.都是“这些”或“等”之意;D.都是“用”或“拿”之意)
【参考译文】
臣听说,有的事情看起来演化似乎很缓慢,但它一旦发生变化的时候,却又异常迅速。
天下的大势就是这样的。天下人,幼年的时候让他们学习,长大以后教他们按照成人的标准行事。大家在彼此的喧闹呼叫声中慢慢养成一种风气,在相互随从当中逐渐造就一种习俗。但这样的群体却是涣散的。人们向各个方向涌动的都有,乱纷纷的一片,难以形成一股势力。在这种时候,那上面的统治者惩罚他们,他们就会恐惧;驱逐他们,他们就会顺从,那样子看起来好像不能有所作为。然而一旦等到他们出来变乱,常常至于破坏巨大而不可防御。所以,做天子的,应该是观察天下的趋势然后制定发展的方向,来确定天下归从的人。
那天下的人民,如果让他们宽弛而放纵,拱手不管,任其为所欲为,那他们势必会无所不至。那情形就像长江大河,日日夜夜,浑浩流转,流向下游不能止息。一旦受到阻挡,转变流向,就会激荡不已,激荡不已又得不到宣泄,就会向四处漫溢。结果,冲垮了堤岸,淹没了丘陵山谷,浩瀚汪洋,再也无法控制。所以,善于治水的人,总是顺着水的流向而疏导它。这样,水流就不至于变得湍急奔涌而不可驾驭。而假如水流已经出现了湍急的情况,则又能够慢慢地让它排泄。这样,就不至于发生冲决堤岸、四处漫溢而不可控制的局面。然而天下的人们常常在长江大河安然流淌没有什么灾祸的时候亲近它,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不考虑去除它激荡时的隐患。当看到水流相激荡,相蹙踏,还未发生溃乱的时候,认为不值得过于恐惧,这个时候不能缓缓地宣泄水流的怒气,因此最终造成了横流原野而无法根治。
过去天下安定以后,那些人想要安坐无为保守天下,把循规蹈矩当做敦厚,把默默无言当做忠信。使得忠臣义士的愤怒郁闷之气不得发泄,豪迈俊杰之士忍不住心中的郁怒,起来振作士气。而世上那些崇尚勇敢而轻于进取、喜好义气而无所畏惧的士大夫,都乐于跟从他们群起而唱和,正直敢言忤逆世俗而不顾虑,刚正行事触犯圣上而不忌讳。现今的君子成群结队地来做这种事。只不过天下的人们还没有全部起来响应他们。这是因为,旧的风俗习惯还在许多方面留存着,并没有完全消除。这样,新旧两种思想和势力就在社会上形成对抗,谁胜谁负,一时还难以预料。结果,邪正曲直的双方互相搏击,互相冲突,两种力量交织在一起,乱作一团,谁也不知道最后将会出现什么局面。这种状况说明,天下的形势已经由平静而稍稍转向激荡了。然而,身居高位的人却不顺应趋势,对这种堵塞现象加以疏导。臣恐怕天下一些贤能的人将抑制不住他们的愤怒情绪,要自己起来冲决堵塞的障碍了。世上只有国君凭借自己的威严,想干什么事情的时候,天下的人们才会全部听从。现在上边不加疏导,却听任下边的人们自己冲突。这样,那部分并不赞同的人便会愤愤不平,心中不服;而天下的豪杰俊迈之士,也会奋勇不顾而冲决堤坝,怒气喷发如果不能成功,大的就会受伤,小的也会死亡,横然溃决无法挽救。比如,东汉时的李膺、杜密、范滂、张俭这些人,慷慨议论,本意只是想用此矫正世俗的弊病。然而,当时的国君却对那正和邪的势力不加区分,使正气得不到伸张,天下的有识之士不得不奋起而自行冲决障碍,结果便造成了天下大乱的局面。由此看来,对天下的英雄豪杰,是不能不适当地顺从他们的意愿的。
所以治水的人,只要能使水流日夜不停地流淌,那即使有蛟龙和鲸鲵那样巨大的怪物,也会顺流奔走,踊跃愉悦,没有工夫来得及制造变乱。即使水流蓄积浑浊,壅塞而不疏决,那水中各种各样的怪物都将会勃然兴起,放肆作怪,寻求自己的快意而致使水流不可阻挡。所以治理天下也不可不稍微地疏通民意,来使人们郁积德心情得到顺应和快适。
10、(1)然而天下的人们常常在长江大河安然流淌没有什么灾祸的时候亲近它,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不考虑去除它激荡时的隐患。
(2)而世上那些崇尚勇敢而轻于进取、喜好义气而无所畏惧的士大夫,都乐于跟从他们群起而唱和,正直敢言忤逆世俗而不顾虑,刚正行事触犯圣上而不忌讳。
11、(1)善于把握天下大势。(2)做到防微杜渐。(3)要适当地顺从英雄豪杰的意愿。
(4)要适当疏通民意。(每点1分)
12、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 / 正诸侯之礼 / 徒事争于游戏之乐 / 苑囿之大 / 欲以奢侈相胜 /荒淫相越 / 此不可以扬名发誉 / 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 且夫齐楚之事 / 又乌足道乎? 君未睹夫巨丽也, 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对3处得1分)
【参考译文】
况且你们二位先生的言论,都不是竭力阐明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也不是端正诸侯的礼仪,而只是去争论游猎的欢乐,苑囿的广大,想以奢侈争胜负、以荒淫赛高低。这样做不但不能使你们的国君显扬名望,提高声誉,却恰恰能够贬低声望,自己蒙受损失。况且那齐国和楚国的事物又哪里值得称道呢!先生们没有亲眼看到那浩大壮丽的场面,难道没有听说过天子的上林苑吗?
13、(1)前半篇是一幅山庄访隐图;后半篇是一幅江村送别图。(2分)
(2)锦里先生是一位安贫乐道(满足于田园生活)、诚恳热情的隐士。(2分)他“园收芋粟”,居家江村,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1分)“惯看宾客”说明迎客频繁,“月色相送”说明待客真诚,从中可见其人的诚恳和热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1)蟹六跪而二螯 (2)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呕哑嘲哳难为听
(5)巫山巫峡气萧森 (6)明月楼高休独倚
(7)杜鹃声里斜阳暮 (8)闻义不能徙
(9)君子周而不比 (10)不以人废言
15、A C(A.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错,应为“欲扬先抑”。C.“周庄因桥的形态各异而美丽”错。)
16、①纯真素颜,美丽柔和;
②古朴典雅,诗意朦胧;
③宁静安详,婉丽娇柔。(每点2分,共6分)
17、(1)周庄回到本来的自然与宁静(或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2分)
(2)陈逸飞画出了双桥的古朴和空灵,蕴含着古风和遗韵(2分);陈逸飞的《双桥》让人们关注双桥,进而关注周庄(2分)。
18、①旅游资源管理要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②景点的开发要保护其原有的本真特色。
③个人应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过低碳生活。
(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若紧扣原文、分析合理、条目清晰,亦可得分)
19、示例:(5分)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与别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对事情的看法却不盲目附和:而小人习惯于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不讲求原则,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言之有理即可)
20、示例:(5分)
①不是我不够意思,是借的时候人家说明不让转借才拿来的。咱俩不错,你不能让我为难哪!
②你爱摄影入了迷,我比谁都清楚。可今天这事只能委屈你了,算我对不住你,请多多包涵。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