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复习回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山东省莘县一中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背景: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粮食短缺,轻工业落后,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赫鲁晓夫背景:
②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地位日益巩固。苏共“二十大”现场(1)农业(重点):
①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
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②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
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种植玉米。
(2)工业: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②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利;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米,产量很低。也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①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新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②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口号超越实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是什么?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制成发射成功 1971.9.11.赫鲁晓夫病逝。
他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组成,代表了他充满争议、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墓碑4.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但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自主权;
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2.内容(重点在工业): 3、改革的结果
(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966—198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4.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3)对外扩张政策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背景:
2.内容:
3.结果: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局势失控,1991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4.结果都失败了 异:
1.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后期改革侧重政治改革.
2.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3.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骤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1、搞社会主义要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为基本目标。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其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C.都企图改革斯大林模式
D.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随堂练习2.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
①苏联解体是政治经济体制弊端的必然结果
②个人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③执政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至关重要
④社会主义体制无需进行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