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6课 文 艺 复 兴1.历史背景:
(1)经济因素: 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
(3)文化因素: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与人才结构;
(4)必要性: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禁锢人们的思想;
2、时间:14-16世纪。
3、旗帜:“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自由、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即主张用人性、个性解放,反对神性和宗教桎梏。
4、地点: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
5、主要成就 3.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
①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载统治, 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了思想解放;
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④直接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1.背景:
(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2)政治原因;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激化了社会矛盾。
(3)思想原因: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直接原因: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导火线)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2.序幕;马丁?路德 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1)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简化宗教仪式。
(3)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4)君权高于教权。
5.实质: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和反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6.影响:
(1)政治: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4)思想: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加尔文: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改革内容:
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②先定论:人的成功失败,贫困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积极作用:
①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②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挑战教皇的权威
1、天主教会:
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2、马丁?路德改革:
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加尔文改革:
“先定论”:“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解释,即一切上帝都已先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上帝的选民与弃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了封建特权,又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都是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而出现;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斗争;
③兴起后都迅速扩及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2)不同点:
①从背景上看,宗教改革前各种社会力量都将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教会
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③产生的历史作用。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其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文艺复兴则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010年佛山一模)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
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
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
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
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12·南京模拟)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①强调人性
②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
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④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D(2013·广东百校联考)“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C⒋(2009 北京文综 2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都是启蒙运动中不同思想家的基本主张,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愚昧,强调以人为中心考察世界,重视人的理性的发展。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将神性与人性融为一体,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体现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
A.人文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B.否定了教会权威
C.人们开始摆脱宗教信仰,趋向科学 D.引发了启蒙运动B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体验高考】 (2012·广东文综,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C (2013·合肥八中模拟)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最能说明宗教改革本质的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D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黑暗是指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和中世纪神学的束缚。含义:古希腊、罗马精神的重生。
精神追求:追求人性的解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