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晚期。
1.经 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 治: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人是神灵的玩物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人生而平等古希腊先哲对“人”的思考①起源(前5C中叶) —古代希腊思想家对“人”的重视②发展(14至17C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③成熟(17至18C)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黑暗的中世纪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在以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弘扬,形成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体现了对人自身生存境况及生活意义的热忱关怀。它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树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文理念.
(3)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4)重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比较,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产生的背景:
①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人的地位的提高;
③古希腊经济的繁荣(根本原因);
④文化传统精神: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2、普罗泰格拉的思想;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智者学派的影响:
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起了思想启蒙和解放的作用。
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忽视道德,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苏格拉底关注领域:二、美德即知识——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
2、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地位: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认识自我,追求思想自由,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 诸侯争霸,奴隶制瓦解铁农具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的产生;思想界“百家争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公民地位提高;奴隶制经济繁荣;早期人文思想出现“仁”、“礼”;重点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注重人的社会性“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重点强调人的独立和精神修养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的精神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被尊为圣人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对探索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探究二:以孔子、苏格拉底为例简要比较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西文明?相同点:
不同点: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三)本课小结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柏拉图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学说),理念是万物的本源根据智慧、品德进行社会分工,建立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研究自然并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 真理高于一切, 感觉是认识的起源,将感觉与理性结合起来,创立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
人文精神的起源在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思想中的体现。?
(1)普罗泰格拉首次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2)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教导人们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人文精神在古代的发展。
(3)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亚里士多德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⒈(2010 课标全国 28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即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答案】 B
【解析】 一个人的分数体现了其个人的实际价值,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符合题干中“比值平等”的定义,故B 项最符合题意。一个人的分数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数量,它隐含着对人的评价,不符合材料中“绝对平均主义”的定义,故A、C两项可以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中“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 ,是要么数量平等,要么是比值平等,故D项表述错误。⒉(2010 北京文综 2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 美德即知识
【答案】 B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材料中“乌托邦”“ 最早”等信息,“乌托邦”是一种政治观点,即“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或计划”;对应古希腊哲学家的政治观点应是柏拉图的的理想国;依此判断,理念论也与柏拉图对应,是其哲学观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A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C由亚里士多德提出;D是苏格拉底的思想。⒊(2010 广东文综 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答案】 C
【解析】该题考查对理性主义的理解。材料的理念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对事物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发现事物运行的规律,C项的说法与这一理念最符合;A项是对事物的遵从,B项是判断的标准,D项是放弃对事物和未来的探讨,都不符合材料所体现的理念。⒌(2010 浙江文综 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联系古今中外,搜集你所知道的人文精神有哪些?中国:
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个性解放,思想批判”
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
现代社会的“和谐社会” ………
西方:
理性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在缓和阶级矛盾方面的思想主张。
(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3)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两者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相同点。 (1)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道家:老子主张“无为”;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2)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相同点:都关注人,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材料一 中国和希腊分别走过几千年的文明历
程,各自拥有东方和西方最辉煌的文化遗产。
2004年自古有“西方文明的摇篮”之称的雅典、
2008年中国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各自举办了28届、29届奥运会,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风采。
据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与同一时
期的中国战国时期都是人才辈出,思想活跃,但
内容不尽相同。分析两国思想家关注问题角度的
不同之处。?
(1)古希腊思想家关注的是人的作用、价
值,具有哲学理性。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关注
的是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9.“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
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
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
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解析 这段文字是智者学派的典型语言,通俗、
形象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人是万
物的尺度。A10.“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
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这说明古希腊智者学派
的研究对象是 ( )?
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B.宇宙本质?
C.宗教 D.人类社会
? 解析 只有D项才与题干强调的“人的意志,
人的价值”这一主题一致。D11.《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
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 )?
①孟子 ②荀子 ③告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12.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相同点
是 ( )?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
作用?
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自身
? 解析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是西方人文精
神之源,主要内含就在于以人为本,洞察宇宙,
探索人生。B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
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根据自然,我
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
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人是万物的
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
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
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
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
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
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
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
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2)材料二对材料一有关观点的修正有何重要
意义?
解析 (1)注意从材料里提取信息。(2)苏格
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纠正智者学派的缺陷。答案 (1)根据自然法则,人人平等。人是评判
万物的标准。怀疑神的存在。强调人人平等,在
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肯定人的地位和决定作
用,怀疑神的存在,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张扬。但
过分强调人的感觉的作用,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
和极端个人主义。?
(2)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对于纠
正智者学派的缺陷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并比较他们的异同: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感觉,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学说)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相同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不同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强调人的理性(美德),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