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1 10:5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古代:专制近代:追求民主现代:实现民主总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 知识体系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现代史分期:
1949——1956过渡时期
1956——1966十年探索
1966——1976十年文革
1976——1978两年徘徊
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
历史过程与意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知识结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民主政治特色1.历史条件2.成立准备3.成立及意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奠定基石、前提)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政治上:国民党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背景: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村工作重心:
工作中心:
基本政策:
总任务: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1.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927年
八七会议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城市到农村乡村到城市阶级斗争转向
经济建设知识拓展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 2、过程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你知道“两会”吗?中国
共产党无党派
人士各民主
党派人民
团体各民族海外
华侨各地区人民
解放军政协一届会议与会代表以上与会代表的组成体现了怎样的情况?代表的广泛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体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心议题:讨论新中国成立)①时间:1949、9 地点:北平②代表特点:具有广泛性决定——国名、首都、国旗、国徽、国歌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③内 容《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是怎样的? 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④政协会议性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49-1954)
你知道国旗的象征意义吗?国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四枚小星均有一个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你知道国徽的象征意义吗? 国徽是国家的象征。
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天安门象征民族精神。
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政治上: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经济基础: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兼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概念阐释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 2、过程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1949年 10月1日
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问:“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有何意义?独立解放人民:工、农、小资、民资开国大典问:“人民”具体指哪些?新中国“国体”怎样?人民民主专政奠基 创造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10.1)(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2)标志:开国大典(3)意义:施政方针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权地位和政权性质)②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③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共同纲领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 2、过程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3、意义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③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权地位和政权性质)②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⑴国内: ⑵国际: 改变了…推动了 …增强了 P59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国现代史开端 ,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起点,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理解“新纪元”?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提示:
1.社会性质的变化
2.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3.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奠定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石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伴随着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有两项:
  一、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
  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三个有特定内涵的政治概念。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B、主要内容:①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民主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根本政治制度)C、特点:①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意义:①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②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民主法制建设提
供法律保障。
思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资产阶级
代议制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点?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间接民主,共同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1954年 9月20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思考:“一致通过”说明了什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什么制度?
1954年 1月
决定选举召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问:人民群众参加选举表明了什么?获得选举权,当家作主。真正体现了人民意愿;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能在讨论广度上和五四宪法相比。据有关人士的统计,约有一亿五千万人参与,提出的意见有138万多条。据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回忆,宪法草案公布的时候正好是6月,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淹没,地方党委就组织群众在防洪大堤上开小组会讨论,场面相当感人。——2009年9月4日《河南日报》尊重民意,广泛听取意见;人民民主思想。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阅读宪法条文,概括1954年宪法的内容及其体现的原则?宪法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1.比较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间接民主;
共同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探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材料一 君上大权: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召集、开闭、 停止及解散议院之权;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发诏令筹措必须之财用……。
——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宪法分别反映了谁在掌权?有何特点?君主专制资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 广泛性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三、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原
因1、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最后选择了与中共并肩战斗,
在中共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共同创建了新民主
主义的新中国。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
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实行多党合作制度?(1)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最后选择了与中共并肩战斗,在中共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发展(2)正式确立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新的阶段:1956年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初步确立1954年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政协章程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①西方的主要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等原则;
②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阅读史料: 图片欣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的原因: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3.民族区域制度: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民族多?苗族傣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朝鲜族黎族壮族瑶族藏族回族你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汉族分布特点:大杂居
小聚居西藏自治区19651、实行原因3、法律依据:①开始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②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4、概况:①三级机构; ②五个自治区。5、评价:①是基本政治制度;②实现……保证……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2、目的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五个民族自治区成立的先后顺序:内新广宁西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域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比较: (1)社会制度不同
①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②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享有权限不同
①经济特区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②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③民族自治区享有民族自治权。 2.相同
(1) 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
(2)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 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结论: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立的,都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中国特色。知识点概括一次典礼:
二个法律:

三大制度:
四次会议 :开国大典《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七届二中全会、一届政协、一届人大、二届政协 民主政治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
基本内容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法律保障知识结构新中国的政治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的政治制度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一根二基”思考:这三种制度有什么共同点?
人民当家作主人生的成功不过是在紧要处多一份坚持,人生的失败往往是在关键时刻少了坚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