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一、从数据看变化 1、从GDP(国内生产总值)看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富强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了199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十
2001年世界第六
2006年世界第四
2010年世界第二一、从数据看变化 建国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图(美元)2、从人均国民收入数据看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如今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 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1、什么是城镇化?2000年,36.1% 663个1978到2000
2009年,48% 663个 进入21世纪1949年,10.6% 136个
1978年,17.9% 193个1949到1978 特点 表 现进程时间 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进程加快高速发展速度缓慢
(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2)政府提出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 2、城镇化的过程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 2、城镇化带来的问题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1、原因:
(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政府大力支持
(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2、表现
(1)上网用户不断增加
(2)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 3、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什么变化?(1)打破常规的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2)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3)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通过下图,说明网络有哪些弊端四、从时尚看变化 时尚,是历史的边角料。但,时尚也是历史的晴雨表。 新中国成立的65年,是东方最古老的国家华丽转身的65年。世界看到他强大起来的65年,国运融入世界的65年,国民重塑自我实现中国梦的65年。 时尚更迭见证了中国65年变迁,从冷战到融合,从集体空间走向个人空间,从青蓝二色到绚丽多彩。 四、从时尚看变化 1、观念和意识的变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
效率意识、开放观念
终生学习的理念四、从时尚看变化 2、生活时尚的变化吃饱吃好吃的变化:着装的变化:单调五彩缤纷住的变化:遮风避雨装修热行的变化:自行车自驾游3、流行语言发生的变化港台话和强势方言
来自香港的“爽”、 “酷”
来自台湾的美眉亦在网上大行其道
“酷毙了”位列当今大学校园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来自粤语的词汇也不少,像“搞掂”、“埋单”等。语气词和感叹词大量运用
“哇噻”、“郁闷啊” ,
“呵呵”、“嘻嘻”、“嘛”、“吧”做秀、秀服、脱口秀、生活秀
“AA制”、“T恤”“IT人才”“e时代先锋”
人生本该happy,何必整天study,
只要考试pass,拿到文凭go away。英汉混用:改革开放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入互联网时代生活和观念的时尚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针对练习】
1.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针对练习】
2.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有( )
①2006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
②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迅速发展
③中国步入互联网时代
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A3.中国 GDP 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针对练习】D 4.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受到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一时间也出现了许多的流行语,如“粉丝”、“PK”、“玉米”等,影响流行语变化的因素有( ) ①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②外来语言的影响③社会风气④港台语言和各地方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针对练习】A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