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4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4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6 11:4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我们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重阳节为什么被称为
“老人节”呢?
因“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九月九定为“老人节”。“九九重阳”也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重 阳 习 俗
赏 菊
登 高
插 茱 萸
茱萸果
菊花酒
茱萸花
重阳糕
重 阳 习 俗
插茱萸
簪菊花
喝酒赏菊
登高
“登高”习俗
“登高”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活动之一,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古诗中的“登高”意象
表现形式:
登山、登楼、登台、登塔、倚栏、凭栏
1.悲羁旅流离之苦,抒思乡怀人之情。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柳永的《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或单纯怀乡或有所寄托和隐喻,都真实流露了飘泊流离之愁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2.发壮志难酬之忧、知音难觅之憾,表忧国忧民之志。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歌将历史兴亡和家国忧思熔入苍茫雄阔之景中,气象宏大。
3.谈生活哲理,抒励志情怀。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曹操的《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总之,游子思乡、思妇怀人,壮士悲歌、文士不遇等基本涵盖了我国古典登高诗主旨。其情感基调往往定格于登高必忧、登高必愁,慷慨多悲、凄婉哀伤。
登 高
杜 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适当延长、有余韵
拉长声音
提高声调,悲愤、沉重、缓慢
缓慢、沉重
节奏感
诵读欣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一读:理解诗意
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
悲愤、孤独、
沉郁、顿挫。
诗歌赏读
《登高》的诗眼在哪里?
这首诗主要抒写杜甫面对肃杀的秋景而引发的悲秋情绪,故诗眼是

写作背景——悲之因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讨论:
这首诗写了什么 又是怎么写的
  诗人登高远眺,从不同的视角,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秋景图。
这首诗哪几联写景,哪几联抒情?
首联、颔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诗人触景生情,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赏析诗歌
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
3、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4、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迅疾的秋风 ②高远的天空
③哀鸣的猿啼 ④孤零冷落的小岛
⑤水落而出的白沙 ⑥低飞盘旋的飞鸟
风迅疾——冷
天高——人孤单渺小
猿声哀转,悲凉心境更添一层。
清/白属冷色调,更显环境冷清凄凉。
飞鸟盘旋——挣扎漂泊孤独无所依。
意境: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 ——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颔联写了怎样的景?使人想到什么?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 比
人生短暂
韶光易逝
情感: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名句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诗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深远,情景交融,落叶的“萧萧”之态,长江的“滚滚”之势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让人感到韶光易逝,人生短促;而长江不尽,更古如斯,会觉得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不过,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现在常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腐朽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归纳:首联、颌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落木 长江






萧萧
滚滚
这些景物构成的秋景图有什么特点 ?奠定了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1、 秋江景物凄清、萧条、肃杀,营造出高远阔大、肃杀凄凉的意境。
2、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奠定了诗歌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颈联分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宋代罗大经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愁苦之情,试着给它们找出来。
颈联分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 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登台, 求长寿;
独登台,无亲朋也。
万里, 地之远也;
悲秋, 时之凄惨也;
百年, 齿暮也;
多病, 衰疾也;
羁旅之思
暮年之叹
孤独之愁
疾病之痛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一指个人生活艰辛,遭遇坎坷;一指国家不宁,社会动乱。双关手法。
苦恨:“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衰老多病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尾联中“艰难” “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
说一说
诗歌是如何表现“悲”的?
登 高
写 景
抒 情
首联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颔联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颈联
尾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悲壮而不悲哀,激动而不消沉,阔大而不狭小。
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
本诗通过 意象,
描写了 场景,营造了 的意境,倾诉了诗人 的感情。
赏析总结
急风、哀猿、落木、长江等
清秋峡江的萧瑟
悲凉忧郁
漂泊孤独、悲苦无奈
通过……意象,描写了……场景,营造了……意境,倾诉了……感情。
答题格式
比 较
《秋兴》与《登高》
共同点:
感情基调上:
意象意境:
遣词造句上:
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达到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感情基调上:
境界上:
《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
《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不同点: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共同特点:
年老、孤独、伤感、多病、颓丧,这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