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枣核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8 枣核 教案+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6 15: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枣核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儿童乐园》,使学生能够掌握含有带音节“-ao”拼音字母的常见词语,了解枣核的特点和运用,培养学生对乡村、农田的向往之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带音节“-ao”拼音字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田生活,培养学生对农村乡土文化的情感认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发音准确,正确运用带音节“-ao”拼音字母的常见词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引导学生体验农田生活的情感认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乡村农田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农田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新授(10分钟)
1. 教师播放小视频:教师播放《儿童乐园》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听歌曲,感受乡村的美丽风光。
2. 听读练习:教师给学生分发课文《儿童乐园》,让学生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3. 课文解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然后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互动(12分钟)
教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语文课。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的《枣核》。
学生:老师,我最喜欢吃枣了,很期待这篇课文。
教师:是吗?那你一定会喜欢这篇课文的。首先,请大家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枣核》是谁写的?
学生1:老师,这篇课文是郑板桥写的。
教师:很好,郑板桥是我们国家的一位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和诗词非常有趣。大家有没有听过郑板桥写的其他作品?
学生2:老师,我听过《岳阳楼记》和《龙门石窟吊塔记》,都很好玩。
教师:不错,郑板桥的作品往往有趣并带有教育意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枣核》这篇课文。同学们,你们觉得枣核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学生3:老师,枣核是一个很顽皮的小东西,不拘小节,它让人忍不住笑出来。
教师:没错,枣核形象生动活泼,有时候甚至顽皮调皮。让我们来看一下课文的第一节,枣核给自己下了一个禁令,不准“唱曲、动脚、含嘴、叼叶、跑量”,请你们看看枣核是如何违反了自己的禁令?
学生4:老师,枣核不小心唱了一首小曲,还跟小枣核一起跑了起来。
教师:没错,他违反了自己的禁令,我们可以看到故事中描述了枣核的可爱和顽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请举手分享。
学生5:老师,我有一次也像枣核一样,不小心唱了一首歌,结果被妈妈听到了。
教师:哈哈,那一定很有趣。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也会有一些“枣核”式的犯规行为。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节,看看枣核是如何惩罚自己的。
学生6:老师,枣核说要把自己埋在地里,我觉得这样太可怜了。
教师:是的,枣核虽然做错了事情,但是惩罚自己太过严厉了。同学们,你们觉得枣核为什么会惩罚自己呢?
学生7:老师,我觉得枣核很不喜欢自己的错误,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所以才会这样做。
教师:非常好的观察,枣核对自己的错误感到非常自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节,看看枣核最后是如何站了起来。
学生8:老师,枣核在被泥土包裹住的时候,看到了小蚯蚓才鼓起勇气站了起来。
教师:是的,小蚯蚓告诉枣核,人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敢于面对并改正错误,就能重新站起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自己犯错误后重新振作的时候?
学生9:老师,我曾经因为不小心打翻了同学的水杯,觉得很内疚,但后来我主动道歉并帮他清理,我们重新做朋友了。
教师:这就是很好的表现,能够勇敢面对错误并及时改正。同学们,我们从《枣核》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10:老师,我觉得通过枣核的故事,我们明白了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敢面对和改正错误。
教师:非常好,学到了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更加懂得了宽容和原谅的重要性。同学们,今天的课文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牢记枣核的故事,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四、总结(3分钟)
1. 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2. 学生总结:学生交流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体会。
五、知识拓展(5分钟)
1. 课外拓展: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一篇与农田有关的作文,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思考和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发音、掌握带音节“-ao”拼音字母的常见词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听说能力。通过情境导入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农田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向往之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节课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