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6 12: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这篇奏疏虽然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B.《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对司马光加给自己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这篇短信笔力精锐,文字经济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体现了王安石的圆融逢源。
C.《雷雨》的结构紧凑,矛盾集中尖锐,情节严密紧张。剧本采用了“锁闭式”结构,从事件的危机开幕,不是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
D.《窦娥冤》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这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作品悲剧气氛更加浓烈,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的行书风华婉转,潇洒流畅,主要取法于颜真卿、赵孟颓、潘龄皋等大家,博彩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B.周岂衣是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经济专业的学生,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文学上的天赋。
C.闲暇时,她只找些几百字上千字的短小有趣的文章来消谴,鸿篇巨制她是从来不看的。
D.如今的阻击枪的有效射程已经提升到了上千米,从这一点,足以看出科技进步促进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采用了拟人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采用比喻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4.下列对修辞格的运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非。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比。
D.“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是拟人.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难堪(kān)  斟酌(zhēn) 楔子(xiē) 锲而不舍(qì)
B.挣揣(chuài) 湍急(tuān) 丰腴(yú) 阿谀献媚(yú)
C.皴裂(jūn) 逡巡(qūn) 彗星(huì) 拾人牙慧(huì)
D.偕行(xié) 揩汗(xié) 踮脚(diǎn) 掂斤播两(diān)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在古代虽被称为“小道”,但其人文精神却与正统文学之诗歌、史传相通,所谓“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清代戏曲家孔尚任语),不仅有着“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还能起到鉴古知今、惩恶扬善的作用。社会大众也常常是通过戏曲作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宣传爱国精神、仁政思想的杨家将戏、三国戏等世代相传,构建起中国人统一的历史价值观;《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剧目代弱者发声,体现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也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期望。传统戏曲中所承载和传播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沉淀为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对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起到重要作用。今天所谓“守正”就应该学习、继承古代戏曲这一优良传统。传统戏曲所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主义精神,锄强扶弱、追求公平正义,热爱生活等,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学习古典戏曲表现时代精神和人性美好的传统,创作出彰扬新的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新作品。
戏曲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守正”就必须深刻认识并坚守住这种民族艺术形式之特色。著名戏剧家张彭春、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两位先生对戏曲艺术独特性都打过类似的一个比喻,大意是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每个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都有自己的语言,它们具有不同的语言形态、语法和语汇。不同民族的戏剧艺术就像他们的语言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语法、语汇以及独特形态,中国戏曲特殊的艺术语汇、语法具体表现在四功五法等技术层面。无论是王国维说的“歌舞以演故事”、齐如山所谓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还是当代论者将张曼君导演的戏曲艺术称为“新歌舞化叙事”四功五法综合而成的歌舞性特征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之根本属性。
守戏曲艺术形式之“正”的关键,在于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严格的四功五法基本功训练。表演是,体的艺术,从业者必须在口、手、眼、身、步等身体各个环节进行训练,熟练掌握构成艺术的基本零件,达到举手投足都有“范”这些功法“上身”了,才算掌握戏曲艺术的基本语汇;另一方面是对经典剧目的反复临摹和领悟。中国有300多个戏曲剧种,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经典剧目,这些剧目是该剧种发展成熟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打磨而形成的艺术精品,它们是剧种艺术精华的结晶,具体体现着四功五法的运用方式和组合规律。如果说基本功是单词、笔画,那经典剧目就是体现着语法等综合要素的完整句子与段落。后学者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反复学习、临摹,逐渐领悟到其所从事的行当艺术的精髓,所以每个行当都有开蒙戏和代表剧目。戏曲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人,艺术层面的“守正”关键在于人才培养阶段,夯实基本功,加强经典剧目的学习及舞台实践力度,这是今天培养“守正”艺术人才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戏曲艺术基于“守正”而实现“创新”主要体现在剧目生产上。我们不仅需要按照当代审美要求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演绎,更需要通过新的创作来丰富和发展戏曲艺术。死死守住戏曲艺术遗产,一招一式不允许走样,以博物馆方式进行保护,或许也是某个时期的权宜之计。但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戏曲艺术只有与时代一起前行,契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需求,才会葆有持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吴新苗《戏曲艺术如何“守正创新”》)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被称为“小道”的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及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
B.传统戏曲沉淀了共同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有利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C.不同民族的戏剧艺术有不同特点,中国戏曲艺术的根本属性体现为歌舞性特征。
D.戏曲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人,培养“守正”艺术人才时最为重要的是夯实其基本功。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主要运用引证法,来论述中国戏曲的人文精神的社会功能以及作用。
B.文章援引张彭春、张庚两人的观点,论述了不同民族戏剧艺术特点不同的观点。
C.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守戏曲艺术形式之“正”层次清晰,逻辑颇为严密。
D.文章通过对比论证,说明戏曲艺术相较于“守正”创新,更具现实意义的观点。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继承古代戏曲的优良传统固然重要,但是创作合乎时代要求的新作品才是根本任务。
B.戏曲守正既要守其传播优秀精神文化、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又要守住民族艺术形式之特色。
C.经典剧目是每一个剧种发展成熟的标志,它们是艺术精华的结晶,也是开蒙戏和代表剧目。
D.戏曲的创新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在不动戏曲剧目形式的基础上,彻底改变戏曲剧目的内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莎士比亚
格林布拉特
宏程心路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了当时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据说莎士比亚最初几年的职业是当杂役,在剧院门口为观众看马。后来,在剧院里当上了勤杂工。在工作过程中,导演发现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就让他在幕后给演员配台词,当戏中的配角不够时,也让他上台跑龙套。渐渐地,在跑龙套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得到了发挥。莎士比亚本来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加上长时间在剧院里工作,再配上他的戏剧天分,不久,他便开始了剧本的写作。
剧团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剧院,就得不断有新的剧目上演,莎士比亚的创作才能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很快,他创作的《亨利六世》终于在伦敦上演,观众蜂拥而至,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他成为一名当时少见的靠写作剧本就能生存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收入也日渐丰裕。
慧眼识英杰
有一天,正在台上演出的莎士比亚引起了一位贵族的注意,他就是南安普顿伯爵。虽然伯爵当时还不满20岁,却已成为伊丽莎白时代最高贵的望族。伯爵是个戏迷,他发现今天这出戏有一位陌生的男演员,并有些特殊的东西吸引着他。经打听,伯爵发现这名普通的小演员竟能写出诗歌,便请团长引见了莎士比亚,并邀请他到自己的府上参加文学聚会。
就这样,莎士比亚成了南安普顿伯爵家里的常客,伯爵的家和他与这些贵族青年的聚会,似乎成了一所“学院”。在这里,他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还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他以后作品中对贵族生活生动的描绘奠定了基础,这对莎士比亚后来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
到1592年的时候,莎士比亚在伦敦的戏剧界已经小有名气了。因为他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大学才子罗伯特·格林的嫉妒。格林在《千悔换一智》中有这样一段话:
“别相信他们(指演员们),因为他们当中有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暴发户式的乌鸦,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当中最优秀的作家媲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
格林的这段话是在影射莎士比亚。格林称莎士比亚为“暴发户”,说明当时莎士比亚在剧坛上已经很引人注目了。“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乌鸦”,说明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大量汲取了前人创作的营养。“用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说莎士比亚有“虎狼之心”,恰恰反映了莎士比亚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敢于同对手抗衡。说莎士比亚是个“打杂工”,反映出他的多才多艺,既当演员,又当剧作家。“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这句话是直接影射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Shakespeare)这个姓的前半部分(Shake)有“震撼”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在“大学才子”停止创作之后,莎士比亚真的成了唯一能震撼英国舞台的人。
悲剧不悲
1601年,莎士比亚清楚地看见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创作历史剧和喜剧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使他有足够的艺术功力去反映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开始转向悲剧创作。
虽然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结局最终都是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已经放弃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英雄人物身上,都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精神和乐于助人、善良真诚、勇于牺牲的美好品德。莎士比亚对美好的人性并没有失去希望,仍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
完璧微瑕
莎士比亚有代表作《哈姆莱特》,剧中丹麦国王的弟弟以水银灌入国王耳中将他毒死,从而引出王子复仇的动人故事。莎翁在这里有个小小的错误:水银不会置人于死地。一般所说的汞中毒是指汞化合物或汞蒸汽的中毒,能由耳道灌入的微量水银在常温下绝不会蒸发出足以致命的汞蒸汽。
在《裘里斯·凯撒》中,凯撒问勃鲁托斯:“现在几点钟啦?”勃鲁托斯回答说:“已经敲过8点了。”可是敲点报时的钟,是在凯撒被刺约1400年后才发明的。
(节选自《莎士比亚新传》,有删改)
【相关衔接】
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
(选自《莎士比亚戏剧集·序》)
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写剧本,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戏剧天分,二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三是长时间在剧院里工作。
B.莎士比亚的成功离不开南安普顿伯爵,他的演出引起了伯爵的注意,所以邀请他到自己的府上参加文学聚会,为成功打下基础。
C.南安普顿伯爵的聚会就像“学院”一样,使莎士比亚受到了艺术熏陶,并且参加聚会的贵族给莎士比亚的创作提供了很多帮助。
D.人无完人,莎士比亚因为一些相关知识的欠缺,致使他的剧作创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也影响了他戏剧方面的成就。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因为莎士比亚最初几年的职业是当杂役,在剧院门口为观众看马,后又在剧院里当上了勤杂工,因此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于是导演就让他上台跑龙套。
B.当年的伦敦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用武之地,他的天赋得到了发挥,最终他成为一名靠写剧本就能生存的剧作家,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C.莎士比亚的成功引起了“大学才子”格林的嫉妒,所以格林直言不讳的指责莎士比亚,但这并未阻挡莎士比亚的成功,最终格林只能停止创作。
D.莎士比亚创作历史剧、喜剧之后,又开始创作悲剧,主要是因为在创作历史剧和喜剧时,他积累了很多创作经验,此外就是他对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有所认识。
E.本文重点介绍了莎士比亚在戏剧和诗歌方面创作的成就,他的戏剧放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具有超时代的意义。小标题的形式简洁、凝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11.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方面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曹禺《雷雨》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
周萍 由饭厅上,见有人,即想退回。
周朴园 (看周萍)不要走,萍儿!(视侍萍,侍萍知周萍为其子,眼泪汪汪地望着他。)
周萍 是,爸爸。
周朴园 (指身侧)萍儿,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
周萍 (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高声)你,你!(正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侍萍哭喊着护大海)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 (向仆人)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1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括号内句意是:你是照片上的侍萍吗?你不是死了吗?充分表现周朴园与侍萍相认时的惊讶与恐惧,虚伪与自私、狡诈的心情。
B.“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意思是:你没有死,还找到我家: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充分表现了周朴园自私、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
C.“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意转折。
D.“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句中语言的转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侍萍内心痛苦与克制复杂情感。
13.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以下对鲁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使然,所以她才大声疾呼,奋力反击。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14.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B.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得冷酷无情起来。
C.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D.文中侍萍母子相见场面,生动地表现鲁侍萍眼看思念、想见一面的儿子周萍与兄弟相争,却无法说出真相,痛苦失望,悲愤无助复杂心情。
五、材料作文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 ——(法国)蒙田
你越是放弃自我,相应地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 ——(德国)费尔巴哈
如果真的要写慕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一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李嘉诚
“我”,是每个人在面对具体问题乃至考虑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对自我的强化和淡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有我”和“无我”的拷问。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B
6.D 7.D 8.B
9.A 10.BD 11.①多才多艺,有文学天赋。能创作剧本,并且获得极大成功;既能当演员,又能创作戏剧,写诗歌等。②善于观察和运用。他成了南安普顿伯爵家里的常客后,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还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他以后作品中对贵族生活生动的描绘奠定了基础,对他后来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③善于从前人那里学习和借鉴。格林曾说莎士比亚是“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乌鸦”。④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敢于同对手抗衡。格林曾说他“有虎狼之心”。⑤他对美好的人性充满希望,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他的悲剧不“悲”。
12.A 13.B 14.C
15.例文:
审视自我
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的系列画作《珍妮的画像》中的画中人都只有一只眼睛,许多人对此不解,对此,莫迪里阿尼解释说:“我们除了用以制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更应该用另一只眼睛来审视自我。”
对于这位近百年前的画家的艺术,我不禁感到一种由衷的赞叹。是的,审视自我,这是多么简单却又无比繁复的艺术,这短短四字,道尽了所有成功者的奥秘。
很少有人知道卢梭——那个被18世纪全世界的人们背弃了,却仍旧坚守着自我良知的人——在幼年也一度迷惘过,撒谎,怠惰,调戏妇女,偷窃,种种都是当时卢梭的恶习,或许没有了那般彻底的身世自我,如今的我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那专制,暴政的18世纪曾有一个如此执著而善良的声音。
正是因为审视自我,才造就了卢梭。
审视自我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它需要抛开烦恼与顾及,把心沉静。在一片炫目的色彩中想要寻觅一片洁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只有在心灵的安宁之中,我们才可以发现审视自我的价值,那便就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让全身心得到了舒展,渐渐绽开,呈现出最真实,最原本的面貌。
审视自我更是一个由打破自我到重塑自我的过程,多年的痼疾往往会使一个本就残破的身躯更显苍老,而心灵的上的痼疾却是更甚,它不但会一步步引诱人们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更会使其不断地在其中煎熬挣扎,却永远不能脱离苦难。因而,我们需要常常审视自我,打破故旧,于其中重新创造一个崭新而完整的灵魂。
世上最集万千宠爱的便是孩子,因为孩子的心灵永远是澄静而透明的,不含杂质,不似成人的世界中有着尔虞我诈,机巧万千。但当一个成人褪去了如日中天,就会又像着孩子般向往着天真无知的时代。这实在是在告诉我们,金钱,权力,物欲或许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充满着梦幻的色彩,值得如痴如醉,不知疲倦的追求,相反,只有当我们静心审视自我,才能发现我们所想要的。
千年前,荀子曾在《劝学》中言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千年后,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孤独者》,《一件小事》中字字珠玑,由内而外不断地渗透出作者严审自我的光芒。这其中的种种都在为我们鸣起审视自我的警钟,我们不该在如此沉沦下去了,唯有审视自我,才是华夏民族崛起的良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