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经济没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有( )?
A.美国、日本 B.英国、法国?
C.美国、英国 D.法国、日本?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是指( )?
A.1922~1925年 B.1924~1929年?
C.1927~1929年 D.1929~1933年?
4、美国政府为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实行( )?
A.罗斯福新政 B.精兵简政?
C.法西斯专政 D.门户开放
5、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6、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C.政府补贴农业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7、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新建公共工程的目的是( )?
A.减少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B.方便人民生活?
C.促进社会进步?
D.赢得国人信任?
8、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取得了一定成效?
D.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是因为( )?
A.“新政”不能全面干预经济?
B.“新政”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问题?
C.“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新政”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二、材料分析题:
以下这段话摘自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都 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罗斯 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罗 斯福针对“ 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5)以上这些措施的采取,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科渗透能力。一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而美国、日本远离欧洲战场,其经济没有在一战中遭受严重破坏。?
答案:A?
2、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再认能力。英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早爆发经济危机的国家(1825年),法国、德国是陪衬选项,而192 9~1933年经济危机是从美国首先开始的。?
答案:A?
3、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再认能力。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 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有可能选择D项,与经济危机的时间发生混淆,应予区分。?
答案:B?
4、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再认能力。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新上任的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
答案:A??
5、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而罗斯福新政是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罗斯福新政只是暂时克服了经济危机,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以,两个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C?
6、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对这一史实的分析理解能力。应注意到题目中的“中心措施”四个字。?
答案:B?
7、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美国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庞 大的失业队伍, 刺激消费和生产。?
答案:A?
8、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这一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罗斯福新政虽然 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使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稳定,但是,由于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仍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答案:D?
9、思路解析:本题属因果关系的选择题,旨在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了经济危机,A、D显然不是原因。生产社会化问题不是产生经济危机的必然原因。其主要原因是,新政的实施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也就是在不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前提下实施的。?
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材料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直接针对提问回答,不能盲目地罗列知识点。?
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2)通过《工业复兴法》制定各企业行业公平经营规章,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3)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5)以上措施取得了成效,重振了美国经济,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了稳定。?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范围广 B.时间长? C.危害大 D.全球首次?
2、罗斯福新政首先整顿的部门是( )
A.银行 B.农业? C.工业 D.公共工程?
3、19世纪30年代,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有( )
A.不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B.彻底放开市场和价格?
C.刺激消费和生产?
D.不确定各企业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
4、罗斯福新政中,不是为缓解危机中生产过剩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缩减大片耕地? B.规定工作时日?
C.制定企业生产规模? D.新建许多公共工程?
5、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实施了效果显著的“新政”。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新政使美国逐步由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B.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C.新政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彻底消除?
D.新政实施后,美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并挑起世界大战?
6、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 )?
A.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B.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不 同程度地实行国有化政策?
7、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些话侧重反映了美国经济危机?( )?
A.范围特别广 B.来势异常猛烈?
C.持续时间长 D.破坏性特别长?
8、林肯和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的两位著名的总统,他们在职期间都取得了卓著的政绩。从结果上看,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的种族歧视状态?
二、材料分析题:
识图并回答问题:
1、(1)如图,其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哪一年就任美国总统?
(2)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他采取了什么办法?其中心措施是什么??
2、下列三幅图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 图C
(1)图A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社会的什么状况?
(2)图B、图C反映了美国政府针对图A中的社会状况采取了什么措施?
(3)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经济危机特点的识记。这场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但不是最早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场经济危机发生在英国。?
答案:D
2、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能力。四个选项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其中, 中心措施为“工业”,而银行为罗斯福新政首先整顿的部门,B、D两项排在二、四。?
答案:A?
3、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 预和指导,A、B、D不正确。?
答案:C?
4、思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应用能力。A、B、C三项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而D项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答案:D?
5、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认识。“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一次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使美国 度过了危机。?
答案:B?
6、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行新政的目的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新政的各项措施充分体现了这一目的。?
答案:C?
7、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能力和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这场经济危机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的特点。罗斯福的这段话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破坏性大这一特点。?
答案:D?
8、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 和理解能力。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包括黑人的战斗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使北方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则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重振了美国经济,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B?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1、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图中人物是谁,并注意其中的关键词“中心措施”。建议在学习中注意图文结合。(1)罗斯福。1933年。?
(2)新政。调整工业。?
2、思路解析:本题通过历史图片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结合所学有关知识。?
答案:(1)经济危机使美国公民大批失业。?
(2)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
(3)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 )
A、生态环境的恶化 B、经济危机的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 D、恐怖主义的泛滥
2、关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增强了美国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B、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
C、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D、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经济危机)人们把1929年10月29日称为“黑色星期四”。对这种说法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大气受到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B.纽约股市崩溃,演化为后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C.德国纳粹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日本军部上台,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意义最深远的是( )
A .促进美国经济复苏 B.促进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5.(罗斯福新政)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 C.规定工作时数 D.调整工业
6、(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生产 D.扩大对外贸易
7、(情景假设题)一位美国的黑人握着一位美国总统的手说:“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新政’,我们一家不知道还要在失业的痛苦中挣扎多久。”这位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8、(情景假设题)1930年,一位环球旅行的人在中国、苏联和美国分别看到的景象是( ) A.中国战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美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B.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美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C.中国在国民大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美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D.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美国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材料题
(罗斯福新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价值贬值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的纳税能力则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收入减少;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摘自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
(1) 上述材料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特点?
(2)罗斯福总统采取什么措施去扭转上述经济状况?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的做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
温馨提示: 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失业人口仍达900万之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材料说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它起了什么积极作用? 兴建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2.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维护和增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问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B 6、C 7、C 8、A
二、材料题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2)新政 作用: 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到改善;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危机的损失;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等。
(3)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建立诚信为本的信用制度B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C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D新建许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等。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造成奢靡之风盛行,而这时的精神文化却显得肤浅、鄙俗,色情、凶杀、冒险起家等题材的庸俗作品充斥着电影、杂志、广播。下列词汇中最能准确概括当时美国社会精神生活的是( )
A.萧条、危机 B.恐怖、动荡 C.饥饿、疯狂 D.发展、繁荣
2、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3、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影响
4、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情景是( )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5、1927年,美国飞行英雄林白独自驾机成功飞越大西洋,引发了人们对航空业的无限遐想。而当时,绝大多数航空公司连一条航线也没有开通。此时,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这家公司却是一家铁路公司,除了名称,没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关系。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名人的示范效应 B.海岸航空公司是新兴产业
C.海岸航空公司业绩优秀 D.华尔街的股票投机
6、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产销矛盾加剧 B.股票恶性投机
C.分期付款和超前消费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7、1934年,美国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打破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这一现象表明( )
A.新政未取得任何进展 B.新政牺牲了工人利益
C.企业破产大量的增加 D.新政未使工人摆脱困境
8、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 ) ①建立福利制度 ②调整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0、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漠不关心他人的自私自利行为,乃是十分糟糕的道德表现;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也是十分糟糕的。”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货币升值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保护劳工权利 ④恢复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应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 B.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12、1933年6月,美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等,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政府为企业做广告,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B.国家扶持企业但不能不损害其部分利益
C.罗斯福总统实际上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 D.凯恩斯主义正确与否在美国得到了检验
二、非选择题
1、美国农业部门口的标牌上写到:“农业: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全美仅有2.8%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却是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确切地说在大萧条爆发前,农业就处于慢性危机之中。1929年,农业人口收入只有273美元,而全国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19年的16%下降到10年后的8.8%。……除黑人劳工外,没有人比农场主在大危机中遭受的打击更大。农场主在1932年实现的净收入比1929年少了1/3;农产品的价格跌落了50%。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也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1936年1月6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终止实施该法。
材料三 1936年2月29日在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拨专款支付租金。
材料四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和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份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民意调查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结果如下: 关于新政的最大成就:“28%认为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1%为金融业改革,11%为自然资源保护,7%为社会安全,5%为农业项目,4%为劳工政策,3%为取消《禁酒令》……” 关于新政的最差表现:“23%认为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16%为各类支出,12%为农场规划,6%为劳工政策,5%为政府对商业的干预,5%为最高法院计划,4%为成立国家复兴署(NRA)3%为取消《禁酒令》,2%为提高税费……” 注:民调同时表明处于高收入阶层的公民认为罗斯福遏制银行业危机的举措是有效的,但对他的消费政策及其救济政策则表示强烈反对。那些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公民对救济政策拍手称快,但却对减少家畜表示极大地不满。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这份民调显示通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社会在哪些方面开始转型?
(2)根据材料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
(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1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选C A项是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危机发生下的社会状况,B项是经济危机发生后伴随着政治危机而出现的精神状况,D项与材料相左;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促使人们盲目超前消费,更刺激了人们一夜暴富的心态,材料中的各种现象大量出现,饥饿、疯狂成为人们真实的精神写照。
2、选D 本题考查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注意材料中的强调的是“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故日本制定大举侵华的外交政策也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所谓的“经济区”,背景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3、选A 本题考查的是对1929年经济危机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到1932年最严重,国内市场萎缩,所以为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向中国大量销售商品。B项从1931年开始、C 项是从1927年到1937年、D项是在1946年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4、选B 根据“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股市”可知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如此少的钱能买走汽车,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故A项错误;危机爆发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故C项错误;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故D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大萧条,出现了大量的失业者,故B项正确。
5、选D 企业的股价上涨需要有良好业绩的支撑,本题从材料可以分析到,由于股市的投机和炒作,一家名不副实的航空公司股票受到人们的追捧,D项正确。
6、选D 做本题时注意题干的限定词“根本原因”。C项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使产销矛盾加剧,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B项是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D项是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7、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1934年新政已经开始,但材料中工人罢工仍持续不断,甚至还有所扩展,这反映出工人仍然贫困,新政未使工人摆脱困境。
8、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
9、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兴起于15世纪的欧洲,排除A;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最早确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前后的英国,由亚当·斯密提出并成为经济政策的,排除B;最早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确立于19世纪70年代,因英国的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是由罗斯福新政开创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0、选B 罗斯福新政在整顿财政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排除含①的选项。
11、选A 从材料看,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是兴办公共工程,以此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选A项。
12、选B 罗斯福新政中限制生产规模、规定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通过牺牲资本家部分利益的方式,维护工人利益,树立企业信誉,缓解经济危机。A项虽然正确,但信息不全面,不算“最正确”;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新政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D项与题意无关。
二、材料分析题:
1、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第(1)问从“慢性危机”“ 遭受的打击更大”来总结两者的相互关系。
第(2)问材料二的农业政策是“限额耕种”,材料三则增加了“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可看出其变化,组织语言进行作答。
第(3)问从信息“补贴”“差价”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对价格的控制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原因从材料可知跟当时解决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有关。从这个角度作答即可。第(4)问特点从其政策、手段的变化角度来思考总结。
答案:(1)关系:农业慢性危机是大萧条出现的因素之一,大萧条加剧了美国的农业危机。
(2)变化:从单纯限制生产转向限制生产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原因: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
(3)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原因:①限制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过剩农产品产量; ②干预农产品流通市场,建立常平仓,稳定农产品价格。 (4)特点:从自由放任转向全面干预;通过国家立法干预;从干预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产品流通市场领域;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补贴。(四点任答三点给6分)
2、解析:第(1)问罗斯福新政的“变”可依据特点进行多角度分析概括,如新的经济思想、新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等,也可结合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难度较小,依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即可。第(3)问应该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社会形态: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型。 经济理论:由亚当·斯密自由放任向凯恩斯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转型。 政府理念:由建立之初政府保障个体自由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向国家大规模干预调控转型。 社会保障:由民间保障向国家大规模立法保障转型。 社会救济:由直接救济向“以工代赈”转型;劳资关系由紧张趋向缓和等等。(任意三点即可)
(2)《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 (3)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
课件3张PPT。(一)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具体原因:供需矛盾,生产相对过剩。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活动过度;
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③直接原因:股市崩溃,股价狂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二)爆发、表现和特点(1)爆发: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爆发。(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产品积压
失业率高、人民困苦(3)特点: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1)从局部看: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2)从整体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C、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A、阶级矛盾加剧:政府、人民
B、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扩大政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三)影响课件3张PPT。柯立芝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汽车长龙建筑业繁荣的原因 一、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
二、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表现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繁荣背后的隐患 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课件4张PPT。 Franklin?Roosevelt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1、主要内容2、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统治。4、实质:以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3、特点: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5、评价①积极作用: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②局限性:
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济危机的爆发 ,罗斯福新政。
三、学法指导:
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一)、1929年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动动手: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爆发国、特点、开始标志、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五、本课小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
1、经济危机: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市场虚假繁荣、盲目扩大生产、 股票投机猖獗
表现:金融、工业、社会生活、农业等的全面危机。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导致各国内部社会危机——政坛丑闻、人民斗争、法西斯兴起。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之间的矛盾、与殖民地的矛盾。
2、罗斯福新政: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目的:克服危机、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但避免国有化形式。内容:金融——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工业——颁布法令,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农业——压缩生产,克服过剩;评价: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影响——经济上:减轻危机破坏,促进生产恢复;政治上: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对世界:开创经济新模式,影响许多国家
七、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相关优化练习
八、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2、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危机的爆发
难点:罗斯福新政
五、教学方法
质疑导学法
六、教具准备
教材、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
教师活动(教案)
导入 :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A、1929年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动动手: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爆发国、特点、开始标志、影响。
B、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指引学生阅读课本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新政的效果:
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
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七、本课小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八、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及基础训练的练习。
九、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回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学生看教材和小字内容,了解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 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学生完成练习
十、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 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质,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爆发。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
课时
1课时
导入 :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新课:
一、1929年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动动手: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爆发国、特点、开始标志、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了解。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 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本课小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个性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习本课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本校的校情和学情。
1、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联系史实论证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影响,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让学生学习他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
(2)、通过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协调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解决危机的措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互让互惠、实现双赢”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1)、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
(2)、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1、插图、表格等教学资源的处理。
2、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二、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师作为为组织者、指挥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采取多媒体教学。
2、问题式教学法
(二)学法:
识图法、探究式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图片《通用破产,美国梦碎》,联系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二)、新课设计:
1、经济大危机:
(1)、原因(处理方式:采取结构图的方式简化教学难点,如下。)
资本家生产资料私有 追求利润 盲目生产 产品过剩
(2)、爆发的标志:利用图片,结合教材文字介绍,落实基础知识点。
(3)、特点:利用历史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归纳。
(4)、影响:通过观察补充图片并阅读补充材料,引导理解并归纳。
2、罗斯福新政:
(1)、内容:
{1}整顿银行体系:利用补充历史材料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金融体系瘫痪给百姓造成的影响及恢复银行信誉对稳定的重要性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首先利用教材的文字介绍及相关图片讲解此项的具体措施以及蓝鹰计划。
{3}调整农业:利用PPT课件直观的展示“供求关系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此项的具体措施。
{4}以工代赈:通过教材介绍帮助学生明白“以工代赈”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项措施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在对罗斯福新政的4项具体措施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制定了这些措施。又是谁在推动这些措施的执行?”由此使学生明白新政的中心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3)、作用:通过充分利用教材的图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小结归纳
围绕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贯穿性总结,使学生对1929年经济危机和美国应对危机的举措有宏观的理解。
四、反馈练习
利用《学习目标检测》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课上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