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6 17:3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微观)分析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宏观)。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氧气、水的反应,会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钠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及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2.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条件 常温 加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新切开的钠具有________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________ 钠先______,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____,生成________固体
结论 ①物理性质:钠具有________色的金属光泽,硬度________,熔点______,密度大于煤油,通常保存在________或________中 ②钠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__________(Na2O为____色) 加热时:__________(Na2O2为____色) 反应条件不同,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
思考1 书写钠在常温及加热条件下分别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比较等量的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关系?
思考2 举例说明在哪些化学反应中,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有影响?
(2)钠与其他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钠与其他非金属单质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钠只显________价。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钠和氯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钠和氢气反应生成NaH:2Na+H22NaH。
1.判断正误
(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的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
(2)金属钠能存放于煤油中,也可存放于石蜡油中(  )
(3)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
(4)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  )
(5)实验中取出的药品都不能再放回原瓶(  )
2.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ABC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此空不填)。
二、钠和水的反应
1.理论预测
(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来看,钠含有Na元素,水含有________元素。
(2)从元素价态的角度来看,钠具有______性,水具有________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钠____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______
钠________成闪亮的小球 钠的熔点______,反应放热
小球在水面上______________ 反应产生的________推动小球运动
与水反应发出“嘶嘶”的响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钠与水_______反应,产生气体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______ 有________物质生成
3.实验结论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氧化剂为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
(2)实质:钠置换水电离出的________生成________。
思考 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将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钠分别投入盛有①稀盐酸、②饱和澄清石灰水和③CuSO4溶液的三个烧杯中,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钠与稀盐酸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试写出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稀盐酸不足量,金属钠能否剩余,为什么?
(2)实验②中,饱和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试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3)实验③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未观察到产生紫红色金属铜。请结合化学方程式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特别提示 钠与酸、碱、盐反应的两个易错点
(1)钠投入碱溶液中,并非都析出溶质,产生浑浊,要考虑反应消耗水、碱溶液是否饱和等,若碱溶液不饱和,可能不产生沉淀。
(2)钠并非不能置换出金属。高温下,工业上常用钠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Ti等:TiCl4+4Na4NaCl+Ti。
钠与溶液的反应
遇水记五点:浮熔游响红。遇酸酸优先,遇盐水在前。
1.判断正误
(1)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
(2)钠失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应该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
(3)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H2O===Na++OH-+H2↑(  )
(4)钠投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
(5)钠投入饱和食盐水中,有晶体析出(  )
2.将一块金属钠投入盛有冷水的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
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
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
③反应后溶液变红
④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1.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然后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开观察。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不能得出的钠的物理性质是(  )
A.钠在常温下是固体
B.钠的熔点很低
C.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D.金属钠很软
2.(2022·四川遂宁高一期中)下列有关金属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B.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C.金属钠很活泼,是一种强还原剂
D.将钠投入FeCl2溶液中可置换出Fe
3.将绿豆大的钠块投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钠块只在煤油层中游动,并放出气体
B.钠块只在水层中游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
C.钠块在CCl4层和水层界面处游动并上下跳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
D.钠块在水层和煤油层界面处游动并上下跳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
4.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产生,又有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MgSO4溶液 ②NaHCO3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FeCl3溶液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一、
1.1 还原  化合物 NaCl
2.(1)银白 变暗 熔化 黄色 淡黄色 银白 小 低
煤油 石蜡油 4Na+O2===2Na2O 白 2Na+O2Na2O2 淡黄
思考1 ①生成Na2O:;
②生成Na2O2:
则相同质量的两块钠,分别发生上述反应,转移的电子数:①=②。
思考2 Fe和O2在潮湿的空气中反应会生成三氧化二铁,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会生成四氧化三铁,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碳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少量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产物与氧气的用量有关。
(2)+1 ①2Na+Cl22NaCl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2.(1)Na2O 2Na+O2Na2O2
(2)CO2 2CO+O22CO2 C+CO22CO
二、
1.(1)H、O (2)还原 氧化 NaOH H2
2.浮 小 熔化 低 迅速游动 氢气 剧烈 红 碱性
3.氢氧化钠 氢气
(1)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H2O Na
(2)H+ H2
思考 (1)2Na+2HCl===2NaCl+H2↑。不能;稀盐酸不足,过量的钠会与溶剂水继续反应生成NaOH和H2。
(2)2Na+2H2O===2Na++2OH-+H2↑;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且消耗溶剂水,石灰水过饱和,析出Ca(OH)2固体,产生白色浑浊。
(3)钠先与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NaOH再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2.C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B 2.D 3.D
4.①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