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美苏“冷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你听说过“铁幕演说”吗?这是下列哪个人物的“杰作” ( )
A.丘吉尔 B.斯大林 C.杜鲁门 D.马歇尔
2、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对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用非战争手段抵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B.发动局部战争打击苏联力量
C.联合资本主义国家,打击社会主义阵营 D.援助西欧发展经济,反对苏联
4、连方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上义与社会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5、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从盟友变为对手。美国为了扫除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星球大战计划的推出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下列人物中,对两极格局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的是( )
A. 罗斯福 B.杜鲁门 C.奥巴马 D.尼赫鲁
7、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战争最终形成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8、右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那么北约成立的目的是( )
A.建立西方集体防御体系,对抗苏联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对抗华沙条约组织 D.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9、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 B.称霸世界 C.稳定西方 D.维护资本主义 10、某班同学围绕“杜鲁门主义”做专题复习,归纳的知识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由美国国务卿杜鲁门提出
B.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表面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实质是干涉各国内政
D.表面以反苏反共为借口,实质是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11、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12、“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
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的对话,这表明 ( )
A.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B.当时的苏联已成为世界霸主
C.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D.美苏合作就可以避免战争
13、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问题? B.美国陷入越战泥潭?
C.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D.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
14、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罗斯福新政 ②杜鲁门主义出台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④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15、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冷战期间,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给世界和平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下列可用来证明冷战风云的史料不包括( )
A.一枚印有北约总部的纪念章 B.一张部署在古巴的苏联导弹的卫星照片
C.一幅意为马歇尔控制西欧的漫画 D.一份《慕尼黑协定》的文件 二、材料解析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有压倒一切的优势,除在军事上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请回答:
(1)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有哪些重要表现?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5、C
6、B 7、D 8、A 9、B 10、D
11、B 12、C 13、A 14、A 15、D
二、材料分析题: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政治: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第17课 美苏“冷战”
一、选择题
1、二战后,美国提出的“冷战”是( )
A.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全面与苏联对抗
B.欧洲用经济手段,亚洲用军事手段对抗形式
C.战争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D.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2、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稳定资本主义 B.遏制共产主义
C.称霸世界 D.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3、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4、下列各项属于美苏争霸中美国所为的是( )
①在古巴部署导弹②出兵越南③出兵阿富汗④出兵朝鲜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5、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
A.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美日欧三足鼎立 D.美国重新称霸世界
6、对当前世界形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
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D.“一超多强”
二、填空题
1、冷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战开始的信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冷战全面展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冷战的战略重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与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尼克松对外政策报告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请指出调整的方向。
四、观察思考(20分)
1、 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试着和老师、同学分析产生冲突和战争的原因。
2、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吗?(至少写出10个)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B 5.B 6.A
二、填空题
1、冷战的原因: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开始的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3、冷战全面展开:杜鲁门主义出台
4、冷战的战略重点地区:欧洲
三、问题探究
(1)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2)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四、观察思考
1、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原因略。
2、微软公司、诺基亚公司、索尼公司、可口可乐公司、丰田公司、宝马公司、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耐克公司、三星电子公司等。
第17课 美苏“冷战”
选择题:
1、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长时间的轰炸,这一事实表明( )
A.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
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2、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事件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提出 D.北约组织建立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
A.强大的军事实力 B.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4、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 )
①政局稳定程度 ②经济实力 ③科学技术 ④军事实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5、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是( )
A.维护人权 B.支持科索沃独立
C.维护和平 D.加强控制巴尔干
6、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是指( )
①美国②欧盟 ③日本 ④俄罗斯 ⑤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填空题:
1、美国实施冷战的经济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实施冷战的军事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联在军事方面的应付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冷战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冷战结束的标志(时间、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回答
1、想一想,全球化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
选择题:
C 2、B 3、D 4、A 5、D 6、C
填空题:
1、美国实施冷战的经济步骤: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美国实施冷战的军事步骤: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参考答案
3、苏联在军事方面的应付措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4、冷战的实质:争夺世界霸权
5、冷战结束的标志(时间、事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简要回答
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略。
第17课 美苏“冷战”
填空题:
1、二战后,美国带领 ,对苏联等 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 。
2、19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 ”、干涉 、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3、20世纪50年代, 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五六十年代, 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4、 随着东欧剧变、_____解体,美苏对立的__________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____________”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___________方向发展。
5、_______、日本、________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_________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6、各国_________日益密切。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__________趋势加速发展。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迅速增长;_________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7、____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8、2001年,中国_______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_________________成员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成为____________组织的一员。
选择题:
1、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个转折开始于(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对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用非战争手段抵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B.联合资本主义国家,打击社会主义阵营
C.发动局部战争,打击苏联力量
D.援助西欧发展,反对苏联
3、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哪两个国际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华沙条约组织 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下列各项属于美苏争霸中美国所为的是: ()
①在古巴部署导弹 ②出兵越南 ③出兵阿富汗 ④出兵朝鲜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6、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盟、俄、中的五极格局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美国无力推行霸权政策
7、一下面示意图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该趋势是
A、单极化趋势 B、两级对峙趋势 C、多极化趋势 D、全球化趋势
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
A.强大的军事实力
B.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9、右边为德国欧宝汽车部分零部件
生产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C.意大利生产总值超过德国
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10、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
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下哪个事例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A.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美国纽约启动 B.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C.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约有六万多家 D.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11、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 (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 ②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③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事件发生在1995年的是 ( )
A.东南亚金融危机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
1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
A.1995年 B.1997年 C.2000年 D.2001年
归纳延伸: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和9月13日至19日,中、朝、日、韩、俄、美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四轮六方会谈。与会各方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就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六大共识。
⑴朝核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⑵在历史上,美国和朝鲜之间发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⑶朝鲜核问题变成美国和朝鲜的核问题说明什么?现在为什么又需要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协商解决?
⑷就朝鲜核问题达成共同声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超多强”指的是什么?
(2)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
(3)经济全球化也带来的负面影响,2008年在美国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大萧条”。历史上还有一次“大萧条”发生在美国,你知道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该政策有什么历史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严重的毒气泄漏事件,造成当地居民2 500多人死亡。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也日益紧密,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领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认为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帮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的弊端中摆脱出来,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第二册
(1)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工业化的弊端”,请举出你身边体现工业化弊端的两个典型事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决“工业化的弊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冷战政策
2、共产主义 别国内政
3、赫鲁晓夫 美国
4、苏联 两极格局一超多强 多极化
5、欧盟 中国 美国
6、经济联系 经济全球化 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
7、1995
8、上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
选择题:
1、C 2、A 3、A 4、C 4、B 5、C 6、C
7、D 8、A 9、D 10、D 11、B 12、D 13、D
归纳延伸:
1、⑴和平问题。
⑵美国侵略朝鲜,发动朝鲜战争。
⑶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除美国外,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几个力量中心,如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这些国家加剧。另外的原因是这些国家还是朝鲜的邻国。
⑷任何国际的争端都可以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加以解决。国家不分大小都应该建立互信友好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2、(1)“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
(2)继续深化改革;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有理即可)
(3)罗斯福;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3、(1)①发达国家将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把污染和危害转移到国外。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2)举例正确即可得分。(如大量汽车的使用造成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等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