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0 22:13:47

文档简介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归纳整理:
一、经济形势的恶化:
1、原因:1967—1968年,在全国动乱、“全面内战”的局面中, 形势迅速恶化。
2、表现: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 状态、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 ”、交通阻塞、市场紧张等。
二、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
3、1971年“ ”事件后粉碎了 集团。
4、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 。
5、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 ,经济再度回升。
三、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
6、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损失约 元。
7、由于 、 的努力,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8、1976年 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9、1976年9月9日, 逝世。
10、1976年10月粉碎“ ”,标志着“文革”结束。
单选题:
1、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
①“二月逆流”②“四五运动”③“九一三”事件④王洪文等上海夺权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①④③②
2、“文革”中与周恩来一起为扭转经济下滑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
A、朱德 B、邓小平 C、华国锋 D、叶剑英
3、1974年,江青一伙开展了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 )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周恩来 D、谭震林
4、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了全面整顿。首先整顿(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铁路运输 D、商业活动
5、“四五运动”的作用是( )
A、为纠正“文革”的错误做好思想准备 B、为粉碎林彪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C、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D、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好思想准备
6、1976年9月9日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朱德 D、毛泽东
7、文革结束的标志( )
A、粉碎林彪集团 B、粉碎“四人帮”集团
C、毛泽东逝世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材料题:
材料一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功”,它提供了反面材料。——邓小平
材料二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邓小平文选》
(1)为什么必须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2)材料中“坏事”是批什么?“好事”指什么?
(3)我们应该从文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是下列哪一时期出现的现象( )
A、“大跃进”运动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2、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三事件 D、“四五”运动
3、“文化大革命”结束于( )
A、1966年5月 B、1967上2月 C、1971年9月 D、1976年10月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的兴起 D、毛泽东逝世
5、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结果 B、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十年间国民经济建设未取得任何成就 D、结束的标志是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6、“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形势曾出现明显好转的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的推动 B、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
C、“一月风暴”的结束 D、粉碎“四人帮”
7、下列事件不属于1976年的是( )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毛泽东逝世 D、粉碎“四人帮”
8、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一起主持的整顿、恢复工作的实质是( )
A、整顿全国的治安秩序 B、恢复全国的法制建设
C、发展国民经济 D、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9、“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76年清明节,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这一群众运动是( )
A、“二月逆流” B、批林批孔运动 C、红卫兵运动 D、“四五”运动
10、“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A、黄浦江上建新桥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粉碎“四人帮”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有妖魔兴风浪,人民奋起灭豺狼!”
材料二“好男儿,莫揩泪,总理灵前排成队。驱妖邪,莫慈悲,要以刀枪对!”
村料三“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四“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请回答:
①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豺狼”、“妖邪”、“鬼”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②材料四反映了全国人民的一种什么心愿
③由此引发的一场运动称为什么?有何意义?
④“江桥”是如何被“拆”、“烧”的?它标志着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迈克?华莱士:邓主任刚才谈到“文化大革命”,在那时候您和您的家人遭遇如何?
邓小平: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请回答:
①“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和结束分别是在哪一年?
②标志着“文革”理论和实践破产的事件是什么?
③材料中的“坏事”和“好事”分别是指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文化大革命”?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一、选择题:
1、1967——1968年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文革使全国陷入动乱中
C、经济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中 D、民主法制遭到贱踏
2、1975年邓小平实行全面整顿实质是( )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实现社会的稳定
C、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 D、实现四个现代化
3、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等的努力②文革中“抓革命,促生产”③广大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的抵制④粉碎了四人帮集团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4、1976年发生的“四五”运动,实质是( )
A、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B、全国人民声讨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的群众运动
C、全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取得胜利的运动
D、悼念周恩来、拥护华国锋、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5、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跨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A、黄浦江上建新桥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团 D、粉碎“四人帮”
6、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包括( )
①林彪策划谋害毛泽东,企图发动反革命政变②迫害老一辈革命家,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冤假错案③策划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④四人帮镇压“四五”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是( )
①毛泽东逝世②周恩来逝世③粉碎“四人帮”④“四五”运动⑤朱德逝世
A、①④③②⑤ B、②④⑤①③ C、③④②⑤① D、④②①⑤③
8、某校八年学生王星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文化大革命(重大事件)”,下列信息他不可能查询到的是( )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八一三事变 D、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9、“文化大革命”为我们提供的教训是( )
①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倾向②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合僵化③应该以阶级斗争为工作中心④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和法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要探索
B、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
C、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D、无产阶级与走资派之间的一场革命
二、材料题:
材料一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功”,它提供了反面材料。——邓小平
材料二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邓小平文选》
(1)为什么必须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2)材料中“坏事”是批什么?“好事”指什么?
(3)我们应该从文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A、D两项与经济发展无关B、C两项有经济发展有关。其中C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所以B是主要原因。故选B。
2、C解析: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就是纠正文革中的错误,使国家的发展步入正常轨道。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文革时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文革错误的抵制。故选C。
4、A解析:1976年4月5日是清明节,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地到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遭到了“四人帮”的镇压。同时受“四人帮”压制的领导人还有邓小平等。所以四五运动的实质是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故选A。
5、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黄浦江”(王洪文在上海发迹)、“江桥摇”暗指“四人帮”。故选D。
6、A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归纳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可知①②③④都是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故选A。
7、B解析:毛泽东逝世是在1976年9月,周恩来逝世是在1976年1月,粉碎“四人帮”是在1976年10月,四五运动是在1976年4月,朱德逝世是在1976年7月。故选B。
8、C解析:要注意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本大举进攻上海的侵略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八一三事变不符合“文化大革命”的范畴。故选C。
9、D解析:从文革的一些表现:文革严重践踏了民主与法制,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等,我们可得出教训为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合僵化,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和法制。故选D。
10、C解析: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故选C。
二、材料题:
(1)因为它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坏事”是指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好事”指的是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而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3)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②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⑤保持稳定,反对动乱等。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一、简答题:
1、1967—1968年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原因是什么?恶化的表现有哪些?
2、什么是“九一三”事件?它有何影响?
3、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4、“文革”何时结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一个流行的口号,想一想,这样的“革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吗?
6、“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损失的内乱,从“文化大革命”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二、单选题:
1、1967——1968年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表现是( )
①经济工作机构瘫痪②企业的规章制度被废弃,工人干部敲开岗位闹“革命”③交通运输阻塞,物资供应难以保证④市场供应紧张,日用消费品短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九一三事件后,哪个集团被粉碎?( )
A、林彪 B、江青 C、王洪文 D、姚文元
3、1974年,江青一伙开展了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 )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周恩来 D、谭震林
4、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了全面整顿。首先整顿(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铁路运输 D、商业活动
5、“四五运动”的作用是( )
A、为纠正“文革”的错误做好思想准备 B、为粉碎林彪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C、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D、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好思想准备
6、1976年9月9日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朱德 D、毛泽东
7、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集团 B、粉碎“四人帮”集团 C、毛泽东逝世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