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地理三年(2021-2023)全国各地真题分类:城市与乡村(综合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
材料二: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覆盖蓝色透水沥青路面实行,道路两旁草木林立,海风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
(1)据图归纳从阶段I到阶段III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
(2)说明阶段III各个要素流动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角度出发,评价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户的影响。
(4)说明临港产城发展模式中体现的自然环境协调功能
【答案】(1)数量增多(或密度增大)
种类增加(或类型增加)
规模扩大(或占地面积扩大)
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融合(或产城不断融合、有些功能区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提高)
(2)①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就业岗位增加。或者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收入增加或者产业转入郊区;
②居住要素向郊区流动,改善居住条件。或者增加居住地或者基础设施完善;
③消费要素向郊区流动,生活更加便利。或者消费条件改善,布局大型购物中心。
(3)利:商家集聚,共用公共设施,降低成本。扩大知名度(或影响力,市场)或消费群体(人流或客源),提高利润(增加收益)。
弊:加剧内部竞争,减少收益。
(4)[大气圈部分]:利用海滨(森林、湖泊),调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减小昼夜温差)或者写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
[环境污染部分]:循环利用再生地砖,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压力)
[水圈部分]: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可能)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破坏)
【分析】本题以上海城市化进程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变化特点、工业集聚的意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个工业区、卫星城数量增多,各功能区数量增多,密度增大;后期又形成新的开发区,功能区的种类增加,类型增加;各功能区占地面积增大,规模扩大;由图可知第三阶段,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之间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不断提高。
(2)郊区的功能区不断增多,使得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郊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居民者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随着产业要素的流动,居住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增加居住地基础设施,郊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随着居住区流向郊区,消费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布局大型购物中心,生活更加便利。
(3)利:大量的商家集聚,共用当地公共设施,降低成本投入。大量的商家集聚,产生集聚效应,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扩大了消费群体,扩大市场,提高利润。弊:商家增多,加剧内部竞争,减少经济收益。
(4)大气部分:利用沿海海滨、森林、湖泊,调节城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小昼夜温差;或者利用海滨、森林、湖泊,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环境污染部分:由材料可知,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压力。水圈方面:铺设透水路面,增加地面下渗,可以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可能。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破坏。
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小微绿地是斑块状散布在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小微绿地的探索和实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功能区 小微绿地行点
商业区 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透视性好,花卉类植物造景与小雕塑结合,设置休息座椅、移动货亭等服务设施。
居住区 利用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种植便于养护的乡土植物建有游乐、健身、社区文化展示等设施,可作为社区议事场所。
工业区 在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选择除尘降噪效果好的乔、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绿,并利用数字媒体墙等进行工业文化展示。
结合实例,论述不同区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
【答案】不同城市依据自身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建设小微绿地,改善了城市局地环境,拓展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闻,拓宽了居民日常生活、休憩空间,为城市发展带来高效、便捷、可持续的新优势。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分区对零散空地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增加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的绿地使用空间,更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各功能分区的空间利用形式。
【分析】本题以小微绿地为材料,涉及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小微绿地主要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等,;通过材料“延河两岸通过街头建绿、立体增绿等方式,扩大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以及“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多种类型的小徵绿地,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可知,小微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通过材料“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途径,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游憩场所,传承历史文脉,创造优关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可知,小微绿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条件;通过材料“以体育文化为主题建设社区绿色开效空间,形成15分钟休闲生活圈,打造城市徵名片”可知,小微绿地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从而利于带动旅游业发展。
3.(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1)图中示意图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答案】(1)
(2)该乡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非农业活动联系松散;采砂、采石等活动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3)升级方向:服务群众出行、宣传公路文化、展示地方特色。具体措施:完善停车、休憩、餐饮、购物、加油加气(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公路文化建设,通过挂图、宣传栏、液晶显示屏等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特产,加大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某乡镇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城市辐射功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作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河流所在地海拔比河岸要低。②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阶地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茶马古道所在地应为一平坦地形。如图:
(2)该乡地处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制约了集镇区的辐射范围;非农业活动主要有采石、采砂、商贸、汽修、外出务工等,各种活动联系松散;采砂、采石等采掘业没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化,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3)公路驿站实际上就是简化版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近年来,各地交通公路部门利用养护道班、工区、治超站等场所,有的利用路边一些空闲场地,建起了一批具备停车、如厕等功能的服务设施,有的还具备加油、充电、购物等功能。公路驿站属于服务业,从其发展角度考虑,升级方向为服务群众出行、宣传公路文化、展示地方特色。具体措施:完善停车、休憩、餐饮、购物、加油加气(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公路文化建设,通过挂图、宣传栏、液晶显示屏等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特产,加大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
4.(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
【答案】(1)方言区交错分布,相对集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2)客家语区多位于欠发达地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因交流的需要,多通行粤语,成为粤语岛。
【分析】本题以广东方言分布相关的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方言分布描述、方言分布差异成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广东省的各种方言区分布不均,交错分布,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图中显示,广东省各种方言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其中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珠江三角洲附近)和中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主要是潮汕地区)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分布面积大,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2)图中显示,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多较低,为了发展经济,需要与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合作,而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因此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在与粤语区人们交流频繁,多通行粤语,从而在中心城镇成为粤语岛。
【点睛】
5.(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4)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泰北山地地势起伏大,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泰北山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
(2)酸茶主要销往泰北山区,红碎茶主要销往曼谷及周边地区。原因:泰北山地民族有吃酸茶习俗,因此酸茶主要销往泰北山区;曼谷经济相对较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红碎茶主要销往曼谷及周边地区。
(3)可以促进茶叶的种植生产规范化,保证茶叶原料的质量;有利于茶产品的生产的规范性,从而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有利于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优化监管服务体系,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丰富茶文化内涵,深化茶旅全要素融合;依托数字技术,加强茶文化国际传播。
【分析】本题以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工业区位、工业发展的影响、工业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泰北山地地势起伏大,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腌制酸茶的原料丰富;泰北山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而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利于身体健康。
(2)酸茶主要销往泰北山区,红碎茶主要销往曼谷及周边地区。原因:泰北山地民族有吃酸茶习俗,对酸茶的需求量大,因此酸茶主要销往泰北山区;而红碎茶是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的茶叶,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联系紧密,再加上曼谷在泰国经济相对较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因此红碎茶主要销往曼谷及周边地区。
(3)生产集中化使种植茶叶的茶农更趋于大订单,批量化趋势,可以促进茶叶的种植生产规范化,保证茶叶原料的质量;生产集中化可以统一茶叶质量,统一茶叶口感,有利于茶产品的生产的规范性,从而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生产集中化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有利于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优化监管服务体系,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协同合作,组织民众广泛参与,尊重文化传播规律,充分考虑茶类非遗发展时空特征,兼顾各地区茶类非遗持续发展,优化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政策;可以发掘传统的茶技、茶史、茶俗、茶具、茶祭、茶歌、茶人、茶故事等茶文化资源,并对其加以科学保护与利用,丰富茶文化内涵,深化茶旅全要素融合;在茶文化营销方面,要与时俱进,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直播等新兴的传播手段,联合新媒体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加强茶文化国际传播。
【点睛】
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当地将迁入新居农户腾退的窑洞改造成牛舍,专门养殖地方优良品种平凉红牛。窑洞养牛(下图)不仅实现了废弃窑洞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户增收,而且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某地理研学小组为设计与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产品,计划开展调研活动。
简述该小组需要调查的内容。
【答案】平凉的养牛地域文化;窑洞养牛区位优势;窑洞的数量及面积规模;窑洞和红牛的所有权;村民对开发旅游的意愿;预估客源地、预估消费水平;当地交通、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
【分析】本题以甘肃省平凉市养牛产业为背景,创设“窑洞养牛"的研学情境,涉及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点,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旅游地理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早期就曾是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养牛主要是作为耕地使用,现代耕地更多采用机械,其作为动力的作用降低,作为牲畜饲养的功能上升,故首先要了解养牛文化。发展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还要分析窑洞养牛区位优势;窑洞养牛产业受到窑洞的数量及面积规模的限制,这也是发展旅游要了解的基础信息;旅游开发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因此还要调研村民的对开发旅游的意愿;旅游业发展直接受市场决定其效益,所以要预估客源地、预估消费水平;能接纳游客规模受基础设施限制,因此要调研当地交通、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故还要调研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
【点睛】
7.(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上海昔日很多苏州河和黄埔江沿岸工业遗迹被改造,由生产区域改为生活区域,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浦江下游西北岸区内拥有14所高等院校。新中国成立后,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老厂纷纷关停。留下众多破旧厂房。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在修缮保护业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材料二:上海市工业遗产分布图和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表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名称 建设时间 所在区域 现在功能及用途
永兴仓库旧址 1935年 虹口 北外滩创意园
市南发电厂旧址 1879年 黄埔 世博园区观光塔
黄埔码头仓库旧址 1900年 杨浦 申江北外滩公司
上海第十钢铁厂旧址 1956年 长宁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1)据图描述昔日工业遗产分布特征。
(2)分析上海昔日工业遗迹沿江沿河分布原因。
(3)分析改造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分析原因。
(4)上海一江一河两岸规划建设,暴雨灾害也在城市规划中,分析暴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浦江沿岸和苏州河沿岸;其中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分布最集中。
(2)沿江沿河分布有充足的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生产;水运便利,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3)前:工业用地;后:风景绿化用地、文化艺术用地、仓储用地。
原因:工业生产和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大气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改造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传统工业向上海周边进行转移;上海土地价格上涨;工业产品运输,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工业用地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酸雨概率,改造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的影响;改造适应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等。
(4)危害:淹没两岸低地,加剧城市内涝;扩大水体污染范围,易引发危房倒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提示对暴雨监测预警水平;加大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提升调洪蓄洪能力等。
【分析】本题以上海苏州河和黄埔江沿岸工业遗迹被改造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和分散、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上海的工业遗迹多沿黄浦江和苏州河分布;集中在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空间分布不均。
(2)河流可以为工业提供水源和水运。昔日工业遗迹沿江沿河分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可以保障有充足的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生产;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运便利,水运价格较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3)读表可知,改造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永兴仓库旧址、市南发电厂旧址等工业用地;改造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北外滩创意园、世博园区观光塔等风景绿化用地、文化艺术用地、仓储用地。起源于可从减轻环境污染、政策要求、产业调整、工业运输、地价、城市定位等方面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城市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改造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环境保护政策调整,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工业生产成本上升;上海城市定位,要求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工业向上海周边进行转移;随经济的发展,上海土地价格上涨,工业成本增加;工业产品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的使用,会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和城市大气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热的排放,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废气的排放,可能增加酸雨的概率,改造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改造更能适应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等。
(4)暴雨灾害从淹没土地、城市内涝、水体污染、危房倒塌等方面分析。暴雨灾害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淹没两岸低地;河流水流速度减慢,加剧城市内涝;扩大了水体污染范围,可能引发河流沿岸的危房倒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对措施从科技投入、基础建设、海绵城市减少等方面说明。加大科技投入,利于气象卫星提升对暴雨监测和预警的水平;加大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排水基础设施,提升排涝能力;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蓄水面积,提升调洪蓄洪能力等。
8.(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答案】北京奥运遗产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上,奥运遗产如相关场馆可带动民众体育运动热情,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并可推动特色旅游业发展,帮助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独特的双奥之城依托便利的交通线与通达的信息增大城市辐射功能,成为全国体育事业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前来。北京的科技如无人驾驶高铁、云转播优化了北京与外界的交通与信息联通,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扩大经济腹地并向外输出5G网、消杀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社会上,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等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奥运文化,助力北京文化创新,而智能餐厅、中医体验馆、纪念徽章等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生态上,冬奥利用老场馆与工业遗迹改为新场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建设的环境的污染,绿色电能、可循环材料、太阳能光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北京双奥之城作为材料,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辐射功能、我国未来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创新利用地理情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经济方面,冰立方、冰球场馆、滑雪大跳台等奥运遗产在奥运会结束后,可以为民众所用,提高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借助这些奥运遗产发展相关的体育产业、以奥运为主题的旅游业等,优化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借助这些奥运遗产增强器辐射带动功能,依托便利的基础设施成为全国体育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到来,扩大其服务范围。社会方面,奥运会的理念,形成独特的奥运文化,助理北京城市形象的提升;中医药体验馆等将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加就业岗位。生态方面,夏奥与冬奥场馆的转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绿色电能、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9.(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分析】本题 以某村的2008年到2018年的发展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人口、农业、工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外来新建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
(2)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3)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成本,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需要。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可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本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配合外来企业发展物流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可以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点睛】
10.(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 。
(2)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
(3)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 里海东北沿岸 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径流缺乏;地下水盐分高。
(2)矿产品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内陆国,无海运;距离短,陆路运输成本较低。
(3)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哈萨克斯坦和“一带一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工业化、城市化等相关内容,考查考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据图所示,该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的东北岸。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由于远离海洋,温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降水较少,地表径流比较缺乏,蒸发量大,地下水盐分含量高。
(2)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就矿产本身来说,体积大、重量大,不易运输,哈萨克斯坦又是内陆国,没有海运,运输方式选择受限。陆路的运输成本较低,距离较短,所以使用陆路运输优势较大。
(3)根据图例可知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且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多,劳动力需求少,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较多,从图中判断矿区比较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点睛】
11.(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国际氢能示范区(图左)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
材料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
材料三: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图右)。
(1)分析北京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条件。
(2)简述大兴氢能示范区的创建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的启示。
(3)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合理性。
【答案】(1)①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②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③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2)①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②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③建立产业示范园区:④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①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②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
【分析】本题以大兴区产业规划和交通规划为背景,考查新区发展的新兴产业规划以及应对全球变暖的产业和交通的发展方向。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读材料“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可知,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由材料“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可知,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由材料“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可知,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2)读材料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可知,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由材料“《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可知,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由材料“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可知,建立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读图并结合材料“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可知,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方便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由材料“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可知,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
【点睛】
12.(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
【答案】(1)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政策的引导作用;老港工业区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
(2)政策支持;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地租低;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3)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市民休憩空间充足,提高人居环境;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
【分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城市的区位条件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调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
【详解】(1)注意材料信息“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其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注意材料信息“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
(2)“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汉堡新城建设受到政策的支持;其次,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地租低;读图可知,汉堡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3)汉堡新城设计10大特色板块,各区特色鲜明,且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根据材料“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可知,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地理三年(2021-2023)全国各地真题分类:城市与乡村(综合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
材料二: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覆盖蓝色透水沥青路面实行,道路两旁草木林立,海风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
(1)据图归纳从阶段I到阶段III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
(2)说明阶段III各个要素流动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角度出发,评价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户的影响。
(4)说明临港产城发展模式中体现的自然环境协调功能
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小微绿地是斑块状散布在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小微绿地的探索和实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功能区 小微绿地行点
商业区 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透视性好,花卉类植物造景与小雕塑结合,设置休息座椅、移动货亭等服务设施。
居住区 利用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种植便于养护的乡土植物建有游乐、健身、社区文化展示等设施,可作为社区议事场所。
工业区 在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选择除尘降噪效果好的乔、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绿,并利用数字媒体墙等进行工业文化展示。
结合实例,论述不同区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
3.(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1)图中示意图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4.(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
5.(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4)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当地将迁入新居农户腾退的窑洞改造成牛舍,专门养殖地方优良品种平凉红牛。窑洞养牛(下图)不仅实现了废弃窑洞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户增收,而且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某地理研学小组为设计与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产品,计划开展调研活动。
简述该小组需要调查的内容。
7.(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上海昔日很多苏州河和黄埔江沿岸工业遗迹被改造,由生产区域改为生活区域,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浦江下游西北岸区内拥有14所高等院校。新中国成立后,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老厂纷纷关停。留下众多破旧厂房。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在修缮保护业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材料二:上海市工业遗产分布图和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表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名称 建设时间 所在区域 现在功能及用途
永兴仓库旧址 1935年 虹口 北外滩创意园
市南发电厂旧址 1879年 黄埔 世博园区观光塔
黄埔码头仓库旧址 1900年 杨浦 申江北外滩公司
上海第十钢铁厂旧址 1956年 长宁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1)据图描述昔日工业遗产分布特征。
(2)分析上海昔日工业遗迹沿江沿河分布原因。
(3)分析改造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分析原因。
(4)上海一江一河两岸规划建设,暴雨灾害也在城市规划中,分析暴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8.(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9.(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10.(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 。
(2)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
(3)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
11.(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国际氢能示范区(图左)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
材料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
材料三: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图右)。
(1)分析北京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条件。
(2)简述大兴氢能示范区的创建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的启示。
(3)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合理性。
12.(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