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地理三年(2021-2023)全国各地真题分类:地球上的大气部分(选择题一)(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2.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4.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
5.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6.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
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
8.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
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10.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③海拔高度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13.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
14.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
A. B. C. D.
16.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江苏盐城市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位于该地,2022年2月20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世界单罐容量最大的6座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地基——承台混凝土浇筑工程在该基地全部建成。在承台混凝土浇筑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实时监测气温变化情况。下图是该基地建设局部场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当地有利于该基地建设的条件是( )
A.港阔水深 B.用地充足 C.地基牢固 D.地下水多
18.气温剧变对承台混凝土浇筑质量有重要影响,推测引起该地1月气温剧变的原因( )
A.台风次数较多 B.锋面活动频繁 C.太阳辐射减弱 D.海陆热力差异减弱
(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桥楼殿坐落在太行山东部一处坚硬的石英岩悬崖之间,因其建在一座石拱桥上而得名。古人在修建桥楼殿时,就地取材,在适当季节,将大量枯枝、禾草与水冻结成结实的、顶部为拱形的支柱,在拱形支柱上用条石架设拱桥,然后在拱桥上建设了这座巧夺天工的宏伟楼殿。下图为桥楼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处搭建拱形支柱最适宜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崖壁对石拱桥长期保存有重要作用,是因为该处( )
A.坡面水流缓 B.岩石抗蚀力强
C.昼夜温差小 D.植被覆盖高
(2022·河北·高考真题)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和地表水资源地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区域中三个典型地区的位置及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布(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 )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Ⅱ>Ⅲ>I
22.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集水面积大、植被截留强 B.集水面积小、蒸散发较强
C.地表渗漏多、蒸散发较强 D.地表渗漏多、植被截留强
(2022·河北·高考真题)北京时间2022年4月25~26日,欧洲西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这两日该区域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期间,一艘驶向甲地的货轮正途经乙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
A.暖锋过境,雨过天晴 B.气压上升,气温降低
C.风速减弱,云量增加 D.阴雨连绵,湿度增大
24.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顺风逆水
25.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届时甲地正值( )
A.夕阳西下 B.深夜时分 C.太阳初升 D.日近正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地理三年(2021-2023)全国各地真题分类:地球上的大气部分(选择题一)(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2.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答案】1.A 2.D
【解析】1.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冷锋:冷气团(锋后)推动冷锋向暖气团(锋前)一侧移动。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降温,常有大风、雨雪或沙尘天气;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的位置,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4.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答案】3.D 4.B
【解析】3.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上题可知,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水源涵养量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蒸散量曲线较平缓,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波动较大。从图中读出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是解本组题目的关键。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
5.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6.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5.B 6.A
【解析】5.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此可知,第一天能见度低整体自西向东提高,由图可知第一天能见度整体①最低,其次为③,能见度最高的是②。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6.结合材料可知,锋面附近上方为暖气团西南风,锋面下方为冷气团,所以说锋面附近出现逆温现象,然后向高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正确;锋面下方,不会出现逆温,BD错误;逆温出现在锋面附近,而不是锋面上方,C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锋面雾是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产生的。在锋面上暖气团中长生的水汽凝结物(云滴或雨滴)落入较冷的气团内,经蒸发使近地面的低层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称为锋面雾。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随锋面降水相伴而生,故又称降水雾或雨雾。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
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
8.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
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
【答案】7.A 8.D
【解析】7.读图可知,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排除CD;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石灰岩没有粗大的砾石,A正确,B错误。所以选A。
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红色地层是发育于白垩纪,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受信风和副高控制下,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气候特征为暖干,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10.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③海拔高度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9.C 10.B 11.C
【解析】9.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气压值最低,排除AD选项;1月,甲气压值大于乙,乙气压值大于丁,从选项来看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纬度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其气压值应该最大,故甲应为乌鲁木齐,C正确,B错误。故选C。
10.从上题可知,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聚合,然后在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对流层上部)则形成青藏高压,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③错误,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
11.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海南纬度低,距离海洋更近,气压值更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下沉运动气压升高,上升运动气压降低;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13.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
14.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
【答案】12.B 13.A 14.A
【解析】12.读图可知,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A错误;读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空气的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关联度不明显,并不一致,C错误;读图可知,下沉气流速度与近地面风速关联度不大,有些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大,D错误。故选B。
13.读图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当地近地面风速先呈加大趋势,后风速减小,近地面均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湿度呈下降趋势,先后符合冷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特征,A符合题意;此时段的天气特征与暖锋、气旋特征差异较大,排除BCD。故选A。
14.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历的大气污染属于颗粒物(PM2.5)污染,这种污染一般多出现在静风环境下,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形成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较严重,读图可知,四个选项时段中,7日20:00时,近地面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因此此时污染最为严重。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
A. B. C. D.
16.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D 16.A
【解析】15.1000米之下有两个热泡,相同气压系统控制说明甲地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②的偏西风,根据图示的等压线数值大小关系,A图中的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既不是西北风也不是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B错误;C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而在热泡1时风向需要是西北风,C错误;D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热泡1时,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应是西北风(偏西风),在热泡2时远离地面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西南风,西南风属于偏西风,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6.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云层底部更接近地面辐射,受海面辐射的影响,降温慢,①正确;云顶远离地面,大气的长波辐射散热快,冷却剧烈,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说明下垫面气温低,对流运动微弱,不符合题意,③错误;云顶海拔高,气温低,水汽不易蒸发,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近地面风向在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在地面摩擦力增大而其他力大小变化相对不明显的情况下,平衡时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但是如果越到高空,近地面摩擦力就可以忽略不记,平衡时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江苏盐城市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位于该地,2022年2月20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世界单罐容量最大的6座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地基——承台混凝土浇筑工程在该基地全部建成。在承台混凝土浇筑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实时监测气温变化情况。下图是该基地建设局部场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当地有利于该基地建设的条件是( )
A.港阔水深 B.用地充足 C.地基牢固 D.地下水多
18.气温剧变对承台混凝土浇筑质量有重要影响,推测引起该地1月气温剧变的原因( )
A.台风次数较多 B.锋面活动频繁 C.太阳辐射减弱 D.海陆热力差异减弱
【答案】17.B 18.B
【解析】17.当地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沿岸水较浅,A错误;从材料“江苏盐城市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可知,该地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基地建设用地充足,B正确;该基地的地基为承台混凝土浇筑,地基牢固不是有利于建设该基地的条件,C错误;地下水多不利于基地建设,D错误。故选B。
18.冬季该地台风次数较少,A错误;1月亚洲高压势力较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来自大陆的冷气团与来自低纬的暖气团相遇,锋面过境频繁易引起气温剧变,B正确;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动,该地太阳辐射应增强,C错误;1月份海陆热力差异应变强,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势力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快行冷锋长导致气温骤降。
(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桥楼殿坐落在太行山东部一处坚硬的石英岩悬崖之间,因其建在一座石拱桥上而得名。古人在修建桥楼殿时,就地取材,在适当季节,将大量枯枝、禾草与水冻结成结实的、顶部为拱形的支柱,在拱形支柱上用条石架设拱桥,然后在拱桥上建设了这座巧夺天工的宏伟楼殿。下图为桥楼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处搭建拱形支柱最适宜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崖壁对石拱桥长期保存有重要作用,是因为该处( )
A.坡面水流缓 B.岩石抗蚀力强
C.昼夜温差小 D.植被覆盖高
【答案】19.D 20.B
【解析】19.结合材料“将大量枯枝、禾草与水冻结成结实的、顶部为拱形的支柱”搭建时对低温的要求较高,华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满足其要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结合材料“一处坚硬的石英岩悬崖之间”可知,桥两端支撑处得益于岩石的强度使得桥体始终保持稳定,岩石抗蚀力强起到重要作用,B正确;崖壁坡度大,水流急,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崖壁植被覆盖率低,岩石裸露,昼夜温差大,CD错误。故选B。
【点睛】石英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可含有云母类矿物及赤铁矿、针铁矿等。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石英含量大于85%),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一般是由石英砂岩或其他硅质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在岩浆附近的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岩。
(2022·河北·高考真题)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和地表水资源地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区域中三个典型地区的位置及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布(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 )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Ⅱ>Ⅲ>I
22.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集水面积大、植被截留强 B.集水面积小、蒸散发较强
C.地表渗漏多、蒸散发较强 D.地表渗漏多、植被截留强
【答案】21.D 22.C
【解析】21.读图可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Ⅱ地区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最大,Ⅲ地区位于河谷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大,I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距西南季风远,且位于背风坡,降水最少,故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是Ⅱ>Ⅲ>I,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据材料“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断裂构造发育,地表渗漏多,海拔低,气温高,蒸散发较强,C正确;根据径流深的定义,集水面积对径流深的影响较小,Ⅲ区地表水资源相对较少,说明植被截留作用并不比其他两个区域强,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2022·河北·高考真题)北京时间2022年4月25~26日,欧洲西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这两日该区域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期间,一艘驶向甲地的货轮正途经乙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
A.暖锋过境,雨过天晴 B.气压上升,气温降低
C.风速减弱,云量增加 D.阴雨连绵,湿度增大
24.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顺风逆水
25.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届时甲地正值( )
A.夕阳西下 B.深夜时分 C.太阳初升 D.日近正午
【答案】23.B 24.C 25.B
【解析】23.读图可知,甲处由低压槽的位置,转到高压脊的位置,说明冷锋过境,天气转晴,云量减少,气压上升,气温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大西洋中,位于40°~60°N的盛行西风带,此时受高压系统影响,乙处盛行风向是偏东风,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逆风航行,AD错误;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顺水航行,C正确,B错误。故选C。
25.据题干信息“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可知,乙地航行到甲地需要16.5小时,读图可知,此时北京时间是26日17时,甲地位于0°附近,时间是26日9时,再加上航线时间,甲地时间大约27日1时3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多会出现积雨云,发生雷暴及强降水。若冷锋移动快,则积雨云分布在锋前狭窄的区域中,锋后会迅速转少云到晴;如冷锋移动慢,则会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