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年(2021-2023)全国各地真题分类:行星地球(选择题一)(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三年(2021-2023)全国各地真题分类:行星地球(选择题一)(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8 15:05: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地理三年(2021-2023)全国各地真题分类:行星地球部分(选择题一)(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1.A 2.C
【解析】1.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2.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日照长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也就越强。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①中的洋流( )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答案】3.B 4.A
【解析】3.钓鱼岛位于123°E,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不大。图①为6月8日0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点前就已日出,A错误;图②为7月8日05:00,钓鱼岛昼长夜短,6点前日出,05:00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B正确;图③为9月4日05:00,接近秋分日,钓鱼岛昼长略长于12小时,应与略早于6点日出,05:00距离6:00相差1小时,此时还未日出,C错误;图④为4月8日0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点前就已日出,D错误。故选B。
4.①中的洋流为台湾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误;扰动海水有利于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渔业资源种类应较多,B错误;高雄位于台湾西南部,该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厦门至高雄的轮船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C错误。故选A。
【点睛】洋流对沿岸气候产生影响,表现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023·福建·高考真题)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
A.锋面活跃 B.太阳辐射强 C.对流运动频繁 D.地形复杂
6.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
A.7:00~8:30面朝太阳
B.10:00~11:30面朝太阳
C.13:00~14:30背对太阳
D.16:00~17:30背对太阳
7.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降雨较多 B.太阳高度角大 C.白昼时间长 D.可见度较高
【答案】5.C 6.D 7.C
【解析】5.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强降雨后形成的,锋面雨降雨强度小,涉及范围大,A错误;彩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不大,B错误;大气对流运动频繁,易形成局部地区的强降雨,易形成彩虹,C正确;地形复杂不一定会形成局部性强降雨,D错误。故选C。
6.由图可知,要观测到彩虹必须背对太阳,AB错误;由图可知,13:00~14:30,武夷山太阳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C错误;16:00~17:30太阳高度角较小,可能会形成彩虹,D正确。故选D。
7.北方降雨少于南方,A错误;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B错误;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昼长时间长,出现彩虹的频率高,C正确;南方北方的能见度差异小,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组成的,当照射到水滴上时会出现第一次折射,由于这7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它们的偏向角度也会不同,这时太阳光就会分解为7种单色光;折射后的单色光到达水滴的背面后,会按照反射规律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单色光将回到入射水滴的这一面,这时将发生第二次折射,并仍然以单色光的形式射出水滴。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
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 )
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答案】8.A 9.B
【解析】8.与浙江相比,青海地广人稀,多荒漠戈壁,可用作为光热发电的土地广,①正确;与浙江相比,青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太阳辐射强,②正确;与浙江相比,新疆劳动力少,③错误;青海电网分布稀疏,不利于电力输出,③④错误。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9.定日镜随太阳方位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太阳在一天之中方位的变化是顺时针的,所以定日镜面的水平转动方向也为顺时针的,CD错误;定日镜为了获取更强的太阳辐射,镜面始终应和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先增大,后减小,要保证镜面始终和太阳光线垂直,镜面在垂直方向上与地面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在垂直于地面的剖面图上看,镜面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应为:先为顺时针,后为逆时针,B正确,A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阳光的照射角度也时刻都在变化,定日镜则通过反射镜的旋转对太阳进行跟踪,使阳光经过反射后能以一定的方向出射,这样就能实现太阳能的大量聚集,改变太阳辐射能流密度低的缺点。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10.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00分钟 C.2小时40分钟 D.3小时20分钟
11.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
1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
【答案】10.D 11.B 12.C
【解析】10.根据珲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20分。7月该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约为14时40分,滞后当地正午约3小时20分钟,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
12.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形、天气等。晴天时,太阳辐射最强在正午12点,地面温度最高在中午后13点,气温最高值在午后14时左右,阴雨天气时,偏离会较大。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下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国为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原子能发电量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拓宽电能进口渠道 D.调节燃气火力发电
14.当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 )
A.7日1-2时左右 B.7日7-8时左右 C.8日3-4时左右 D.8日8-9时左右
【答案】13.D 14.C
【解析】13.由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以天然气、核电及火电为主要电力来源,核电较稳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不稳定,且一日之内电力需求也不同,所以该国为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用燃气火力发电来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D正确;由图可知原子能发电量最稳定,A错误;材料图表信息不能显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拓宽电能进口渠道,BC错误。故答案选D。
14.太阳能发电量在正午前后最大,美国东部为西5区,西部为西8区,故大部分地区位于西6-西7区,太阳能发电最多时,应该是西6-西7区为12点左右,由时间计算可知,北京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早13小时,当美国7日西6-西7区为12点左右时,北京时间为8日2--3时左右,故C正确;当北京时间为7日1--2时,西五区为6日12--13时,不符合题意,A错误;北京时间7日7-8时左右时西五区时间为6日18--19时左右,太阳落山,发发电量小,B错误;北京时间8日8-9时左右时,西五区时间为7日19--20时左右,为夜间,太阳能发电量小,几乎为0,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时刻为东早西晚.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
①太阳活动②四季变化③降水总量④物候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据图推断( )
A.甲地种冬小麦正值梅雨时节 B.可以通过遥感监测乙地涝灾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D.昼长周年变化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15.C 16.B
【解析】15.二十四节气,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故②④正确;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与二十四节气无关,①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但无法直接反映降水总量,③错误。故②④正确,故选C。
16.梅雨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的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到韩国、日本列岛一带,甲地位于山西省,不是梅雨分布区,A错误;通过对多种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气象卫星丰富的观测信息,可以对灾区受灾情况进行具体准确的分析,为灾情信息获取、救灾决策和灾害重建提供重要支撑,B正确;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且两地纬度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太阳高度角甲地小于乙地,C错误;纬度越高,昼长周年变化幅度越大(发生极昼地区都是24小时),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故甲地大于乙地,D错误。故选B。
【点睛】遥感技术具有在不接触目标情况下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遭遇灾害的情况下,遥感影像是我们能够方便立刻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地图缺乏的地区,遥感影像甚至是我们能够获取的唯一信息。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观测当日(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18.甲地位于乙地(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17.D 18.A
【解析】17.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
20.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答案】19.D 20.A
【解析】19.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E,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杆影应指向东南,读图可知,生肖虎 、生肖虎与兔之间均在东北方向, 生肖兔在正东,只有生肖兔与龙之间在东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太阳视运动变化角度为15°/小时,图中两个相邻的生肖石间隔的圆心角为30°,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太阳东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杆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东北,因此一日内被杆影转过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时分,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22.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3.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21.C 22.A 23.D
【解析】21.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22.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33`S,29°14`E,北京时间15: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9时。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上午时间太阳均在东北方,9时时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3.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完成下面小题。
24.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25.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 )
A.15°W、165°E B.105°W、75°E C.165°E、15°W D.75°E、105°W
【答案】24.B 25.A
【解析】24.农历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月面朝西,CD错误,2021年2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太阳高度角小(日落时太阳高度角为0),B正确,A错误。故选B。
25.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在105°W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说明105°W地方时为24时(0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18时,与105°W相差90°(6*15)、270°(18*15),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分别向东90°、270°,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15°W、165°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2022·河北·高考真题)北京时间2022年4月25~26日,欧洲西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这两日该区域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期间,一艘驶向甲地的货轮正途经乙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
A.暖锋过境,雨过天晴 B.气压上升,气温降低
C.风速减弱,云量增加 D.阴雨连绵,湿度增大
27.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顺风逆水
28.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届时甲地正值( )
A.夕阳西下 B.深夜时分 C.太阳初升 D.日近正午
【答案】26.B 27.C 28.B
【解析】26.读图可知,甲处由低压槽的位置,转到高压脊的位置,说明冷锋过境,天气转晴,云量减少,气压上升,气温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大西洋中,位于40°~60°N的盛行西风带,此时受高压系统影响,乙处盛行风向是偏东风,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逆风航行,AD错误;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顺水航行,C正确,B错误。故选C。
28.据题干信息“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可知,乙地航行到甲地需要16.5小时,读图可知,此时北京时间是26日17时,甲地位于0°附近,时间是26日9时,再加上航线时间,甲地时间大约27日1时3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多会出现积雨云,发生雷暴及强降水。若冷锋移动快,则积雨云分布在锋前狭窄的区域中,锋后会迅速转少云到晴;如冷锋移动慢,则会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
(2022·天津·高考真题)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列小题。
29.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
30.推测该山可能是( )
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
【答案】29.C 30.D
【解析】29.由图中时刻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钟,可得出X-Y=2×1h51m,由此计算出X=13h51m,Y=10h9m。据此,C答案最接近,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30.由上题结论可知,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12- ×14h=5时,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5°E,据此可知,四川峨眉山经度范围符合,其它三地经度范围不符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地方时来求算昼长,方法是:昼长=2×(12-日出地方时)或昼长=2×(日落地方时-12)。
(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棚内正午地面遮阴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
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
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
32.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阴带( )
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 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
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 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
【答案】31.B 32.D
【解析】31.根据所学知识,同一地区,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根据材料2月26日棚内出现遮阴带,此后遮阴带面积逐渐增大,3月29日面积最大,此日后遮阴带面积不变,6月22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由于3月29日为春分日后8天左右,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日期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阴带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遮阴带移至棚外,棚内遮阴带开始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该题选B。
32.根据材料棚内最大遮阴带的面积和南北屋面保温被的宽度有关,南北保温被,宽度范围越大,最大遮阴带面积最大,和支撑柱的高度无关,支撑柱变高时,最大遮阴带面积不变,但遮阴带全部移动到保温棚底部(此时面积最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出现的日期应比之前推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同时间但不同纬度)(近大远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季节变化规律(同纬度但不同时间)(来增去减),当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当太阳直射点靠近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乘伏波舰、琛航舰巡查南海诸岛。在今三沙市西沙区测绘地图,勘察岛屿,勒石竖旗,逐一命名,其中琛航岛(16°27′N,111°42′E)以琛航舰命名。李准滩(7°48′N,110°28′E)位于三沙市南沙区,是为了纪念李准当年巡查南海诸岛而命名(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一年内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琛航岛相比,正确的是( )
A.夏至日都达到最大值 B.始终大于琛航岛
C.冬至日都达到最小值 D.达到90°的次数多
34.依据所学地理知识推断( )
A.琛航岛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李准滩大 B.琛航岛与李准滩的直线距离约1200千米
C.李准滩较琛航岛更易受台风影响 D.李准滩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琛航岛高
【答案】33.C 34.A
【解析】33.两地处于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太阳直射当地纬线的时候,并不是夏至日,A错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李准滩的纬度较低,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琛航岛要低,B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两地都属于北半球,所以冬至日都达到最小值,C正确。两地每年都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的次数一样多,D错误。故选C。
34.琛航岛的纬度比李准滩的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李准滩的大,A正确。琛航岛与李准滩之间相差大约10个纬度,经度大致接近,所以推测两地直线距离大约1110km,尚未达到1200km,B错误。李准滩靠近赤道无风带,台风不易形成,C错误。李准滩附近海域由于受到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多,降水多,表层海水盐度较低,D错误。故选A。
【点睛】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2022·湖北·高考真题)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 )
A.两侧温度差异小 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小
C.太阳能补充不足 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
36.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 )
A.年变化幅度为23°26' B.日变化幅度为180°
C.年变化幅度为46°52' D.日变化幅度为360°
37.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答案】35.B 36.A 37.C
【解析】35.晨昏轨道卫星一侧为白昼,一侧为黑夜,两侧温度差异较大,A项错误;对地观测时,地面为凌晨或傍晚,太阳高度角小于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角,B项正确;大部分卫星运行的动力来自太阳能,三颗轨道卫星均可接触阳光,太阳能补充均充足,C项错误;对地观测时,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成像仪太阳光入射角度小,但太阳光入射并不少,D项错误。故选B。
36.材料信息表明,E星为晨昏轨道太阳同步卫星,即沿晨昏圈环绕地球运行,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直射点一年之中移动的最大纬度数为23°26',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年变化幅度为23°26',A正确,C错误;一天之中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很小,不可能达到180°和360°,BD错误。故选A。
37.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罗位于47°W,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区,万家灯火即入夜后,假设此时为20: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火奴鲁鲁为西十一区,区时为12:00,可能出现烈日当空现象,C项正确;圣地亚哥当地时间约为16时,而地表温度日出前后最低,A错误;雷克雅未克当地时间约为22时,不是日出,B错误;此时北极黄河站正值极昼,不易看到极光,D错误。故选C。
【点睛】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差
说明:(1)±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则取加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西侧取减,即东加西减。(2)时差:地方时时差=经度差/15°(经度差采用”同减异加”原则--两地同为东经或两地同为西经,经度差为两地经度相减,一地为东经另一地为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和)
二、单选题
38.(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记录的是某地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的太阳移动轨迹和日出日落时刻,据此判断观测者位于( )
A.北半球温带 B.北半球热带 C.南半球温带 D.南半球热带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该地正午太阳终年在其北方,可知该地在南半球,AB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依旧在其北方而不是南方,可知该地在南回归线以南,为温带,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方位,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方。
39.(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农历三月二十七产生了“金星合月”,此时金星和月球距离最近。此日金星能够被人观测到的时间和位置是( )
A.清晨的东方 B.清晨的西方 C.黄昏的东方 D.黄昏的西方
【答案】A
【详解】农历三月二十七,月相接近残月,残月凌晨升起,在东天空,金星与月球离得最近,二者时间位置也相近,此时月球和金星位于清晨东边天空,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40.(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风光电互补是我国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的战略,该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分别是( )
A.冬春,秋季 B.夏秋,春季 C.夏秋,冬季 D.冬春,夏季
【答案】D
【详解】西北地区冬春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冬季风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西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综合上述分析,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发射的“夸父号”太阳探测卫星,能抵近观测到光球层、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日珥和耀斑 B.太阳黑子和耀斑 C.日珥和太阳风 D.太阳黑子和太阳风
【答案】B
【详解】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三层,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的太阳活动是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故“夸父号”太阳探测卫星,能抵近观测到光球层、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分别是太阳黑子和耀斑,B正确;日珥和耀斑都发生在色球层,A错误;日珥和太阳风分别位于色球层、日冕层,C错误;太阳黑子和太阳风分别位于光球层、日冕层,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黑子是指光球层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42.(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 )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答案】C
【详解】从生物多样性来看,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物种更加丰富,A选项错误。从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是大型爬行类生物恐龙所在的时代,并非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选项错误。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第3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3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选项正确。生物的演化其影响因素较多,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D选项错误。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地理三年(2021-2023)全国各地真题分类:行星地球部分(选择题一)(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①中的洋流( )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2023·福建·高考真题)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
A.锋面活跃 B.太阳辐射强 C.对流运动频繁 D.地形复杂
6.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
A.7:00~8:30面朝太阳
B.10:00~11:30面朝太阳
C.13:00~14:30背对太阳
D.16:00~17:30背对太阳
7.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降雨较多 B.太阳高度角大 C.白昼时间长 D.可见度较高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
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 )
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10.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00分钟 C.2小时40分钟 D.3小时20分钟
11.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
1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下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国为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原子能发电量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拓宽电能进口渠道 D.调节燃气火力发电
14.当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 )
A.7日1-2时左右 B.7日7-8时左右 C.8日3-4时左右 D.8日8-9时左右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
①太阳活动②四季变化③降水总量④物候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据图推断( )
A.甲地种冬小麦正值梅雨时节 B.可以通过遥感监测乙地涝灾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D.昼长周年变化甲地小于乙地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观测当日(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18.甲地位于乙地(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
20.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22.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3.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完成下面小题。
24.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25.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 )
A.15°W、165°E B.105°W、75°E C.165°E、15°W D.75°E、105°W
(2022·河北·高考真题)北京时间2022年4月25~26日,欧洲西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这两日该区域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期间,一艘驶向甲地的货轮正途经乙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
A.暖锋过境,雨过天晴 B.气压上升,气温降低
C.风速减弱,云量增加 D.阴雨连绵,湿度增大
27.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顺风逆水
28.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届时甲地正值( )
A.夕阳西下 B.深夜时分 C.太阳初升 D.日近正午
(2022·天津·高考真题)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列小题。
29.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
30.推测该山可能是( )
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
(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棚内正午地面遮阴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
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
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
32.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阴带( )
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 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
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 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
(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乘伏波舰、琛航舰巡查南海诸岛。在今三沙市西沙区测绘地图,勘察岛屿,勒石竖旗,逐一命名,其中琛航岛(16°27′N,111°42′E)以琛航舰命名。李准滩(7°48′N,110°28′E)位于三沙市南沙区,是为了纪念李准当年巡查南海诸岛而命名(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一年内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琛航岛相比,正确的是( )
A.夏至日都达到最大值 B.始终大于琛航岛
C.冬至日都达到最小值 D.达到90°的次数多
34.依据所学地理知识推断( )
A.琛航岛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李准滩大 B.琛航岛与李准滩的直线距离约1200千米
C.李准滩较琛航岛更易受台风影响 D.李准滩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琛航岛高
(2022·湖北·高考真题)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 )
A.两侧温度差异小 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小
C.太阳能补充不足 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
36.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 )
A.年变化幅度为23°26' B.日变化幅度为180°
C.年变化幅度为46°52' D.日变化幅度为360°
37.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二、单选题
38.(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记录的是某地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的太阳移动轨迹和日出日落时刻,据此判断观测者位于( )
A.北半球温带 B.北半球热带 C.南半球温带 D.南半球热带
39.(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农历三月二十七产生了“金星合月”,此时金星和月球距离最近。此日金星能够被人观测到的时间和位置是( )
A.清晨的东方 B.清晨的西方 C.黄昏的东方 D.黄昏的西方
40.(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风光电互补是我国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的战略,该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分别是( )
A.冬春,秋季 B.夏秋,春季 C.夏秋,冬季 D.冬春,夏季
4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发射的“夸父号”太阳探测卫星,能抵近观测到光球层、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日珥和耀斑 B.太阳黑子和耀斑 C.日珥和太阳风 D.太阳黑子和太阳风
42.(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 )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