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一、填空题:
1、法制建设的成就
⑴背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发展 ,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实行 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
建设。意义:新宪法的颁行对于推进新时期的 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使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有关重大决策有了 保障。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 关系。规定了一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 ,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 的原则。意义:《民法通则》的颁行,使公民的 受到法律保护,维护了公民在民事活动中的正当权益。(识记)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1979年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作了较大修订。特点:《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 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针对以来的新情况,新《刑法》对 中的犯罪作了明确规定,加大了打击力度。这就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作用:《刑法》的颁布和实施,显示了法律的 ,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 改革的顺利进行。
2、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
⑴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 制度,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密切了共产党与 之间的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
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 , ”的方针,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后,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加快。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制定了 战线的政策。这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 基础。
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各级 ,改革的重点是改革现行政治体制中的问题。
二、简答题:
⑴举例说明诚实守信的原则在民事活动中的作用。
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⑶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哪些范围?
三、单选题:
1、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①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保护改革成果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④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1954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3、规定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的法律是:(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宪法》 D、《民事诉讼法》
4、《民法通则》规定的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自愿②公平③等价有偿④诚实信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新《刑法》明确规定的要加大打击力度的犯罪行为不包括:( )
A、经济领域的犯罪 B、黑社会犯罪 C、交通事故的犯罪 D、恐怖行为的犯罪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 )
A、革命统一战线 B、爱国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7、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依法治国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政企分开,废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参考答案:
三、单选题
1、B 2、D 3、A 4、A 5、C 6、B 7、B
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下列法律属于这一时期颁布的有( )
①《共同纲领》②一届人大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2、现代建设新时期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更加认识到了
( )
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社会的稳定要靠首先的力量来维持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因经济领域的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法院判处死刑,说明了(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国家加大对经济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③罪刑法定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密切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爱国统一战线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核心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C、共产党员当家作主 D、人民代表当家作主
7、制订爱国统一战线的条件不包括 (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B、统一祖国的需要
C、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8、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对于推进和扩大社会民主,起了重要作用的举措是( )
①完善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②建立了爱国统一战线③实行民主决策、政务公开制度④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在全国城乡实行街道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体现了( )
A、民主决策 B、人民当家作主 C、村务公开 D、民主管理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它是我国一部社会主义发生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归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法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很多的冤假错案。当时的国家主席也遭到了迫害,含冤去世,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在我国对违法者无论是官是民,也无论职位高低,一律绳之以法。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打黑英雄”文强因贪污受贿或成为黑势力的保护伞而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是什么?它诞生于哪一年?
(2)材料二中的“国家主席”是谁?
(3)材料三告诉我们,不论谁触犯了法律,都会受到法律严惩,是因为司法部门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语
材料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2)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材料二所说的是1986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材料三是指1997年修改后的哪部法律文件?
(3)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86年以来,保障我们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点的归纳能力。《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通过的,一届人大1954年制定了《宪法》,1986年颁布了《民法通则》。属于新时期的有③④。故选D。
2、B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毫无民主与法制可言。新时期人们认识到了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所以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故选B。
3、A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它任何法律都以宪法为核心。故选A。
4、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的三个原则、国家对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的三个领域。《刑法》与人民当家作主无关。故选A。
5、D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故选D。
6、A解析:全体公民、共产党员、人民代表都只是人民的一部分。所以人民当家作主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的全部。故选A。
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能力。爱国统一战线属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无关。故选D。
8、D解析: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措施包括:完善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爱国统一战线,实行民主决策、政务公开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等。故选D。
9、B解析: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村民自治”,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故选B。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刘少奇。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2)改革开放时期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证。(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自主归纳:
一、法制建设的成就
1、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维护和发展 制度,保护 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2、 年新宪法规定实行 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一切民事活动中的当事人地位 ,应当遵循自愿、 、等价有偿和 的原则。
4、《刑法》明确规定了 、 、 等三个基本原则。1997年新《刑法》还对 领域中的犯罪、 和 活动的犯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加大了打击力度。(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 制度,并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 ,互相监督”的方针。
3、1982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的方针。
4、新时期又制定了 统一战线的政策(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 的爱国者和 的爱国者)。
5、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各级 。
单项选择:
1、下列法制中明确规定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1954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新《刑法》明确规定的要加大打击力度的犯罪行为不包括: ( )
A、经济领域的犯罪 B、黑社会犯罪
C、交通事故的犯罪 D、恐怖行为的犯罪
3、《民法通则》规定的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
①、自愿 ②、公平 ③、等价有偿 ④、诚实信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规定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的法律是: (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宪法》 D、《民事诉讼法》
5、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依法治国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政企分开,废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6、制订爱国统一战线的条件不包括: (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B、统一祖国的需要
C、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一、单选题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引进外国先进文化 B、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C、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D、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2、“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中,“老人”指;“画了一个圈”指。( )
A、毛泽东;解放台湾 B、毛泽东;设立海南省
C、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4、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 )
A、深圳 B、上海 C、广州 D、厦门
5、近代史上,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上海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最大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6、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
A、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
A、深圳、上海浦东 B、珠海、香港 C、汕头、澳门 D、深圳、厦门
8、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①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保护改革成果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④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1954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0、规定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的法律是:(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宪法》 D、《民事诉讼法》
11、《民法通则》规定的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自愿②公平③等价有偿④诚实信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新《刑法》明确规定的要加大打击力度的犯罪行为不包括:( )
A、经济领域的犯罪 B、黑社会犯罪 C、交通事故的犯罪 D、恐怖行为的犯罪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实行 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 建设。
意义:新宪法的颁行对于推进新时期的 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使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有关重大决策有了 保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 关系。规定了一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 ,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 的原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1979年我国颁发了 。1997年作了较大修订。
特点:《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 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针对 以来的新情况,新《刑法》对 中的犯罪作了明确规定,加大了打击力度。这就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 制度,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密切了共产党与 之间的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