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一、选择题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包括( )
①民族团结
②民族平等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起到的重大意义中不包括( )
A. 加强民族团结 B. 有利于港澳台回归
C. 维护祖国统一 D. 促进地区发展
3. 见下图中西藏农奴,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以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这种状况得到彻底的改变是在(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西藏和平解放时
C. 20世纪60年代初期 D. 改革开放后
4. 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举措是指( )
A. 东部大开发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人才兴国战略 D. 西部大开发战略
5.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江泽民
6. 张和解出生于1951年9月,你认为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和平解放北平 B.和平解放西藏 C.抗美援朝 D.解放南京
7. 下图的内容是关于西藏解放历史的部分叙述。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
A.背景和人物 B.人物和方式 C.方式和背景 D.时间和意义
8. 张和解出生于1951年9月,你认为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和平解放北平 B.和平解放西藏 C.抗美援朝 D.解放南京
9.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10. 2015年1月4 日,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举行。我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共同发展 B.民族团结 C.民族平等 D.民族区域自治
1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2.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3.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 )
A.大杂居、小聚区 B.小杂居、大聚区C.小杂居、小聚区 D.大杂居、大聚区
14. 2009年,在澳门热烈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 )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D.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5. 建国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基础上,促进了民族地区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A.村民举行“海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7.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民族自治地区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 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 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体现民族平等②体现民族团结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祖国统一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是( )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平等
C. 民族团结 D. 共同富裕
二、非选择题
21. 一张张图片,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自豪,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骄傲。观看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请回答:
(1)请你分别为这两组图片命名。要求有感染力,语言简洁。
(2)这两组图片见证了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的历史?它们分别是从哪些国家手中回归的?
(3)在这两组图片中,我们都看到一位伟人的身影,这个人是谁?他为这两个地区的回归,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请你发表一下自己观看这些图片的感受。
22.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2014年2月14日16时许,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一起袭警案件。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携带爆燃装置,手持砍刀,袭击公安巡逻车辆,导致2名群众和2名民警受伤,5辆执勤车损毁。公安民警在处置过程中,击毙8人,抓获1人。3名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自爆死亡。
法新社报道
请回答:
⑴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怎样的共同愿望?
⑵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谈话,表明我国在统一问题上采取的什么政策?
⑶试针对材料一中台湾同胞“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的疑问,谈谈你的看法。
⑷为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什么政策?
⑸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23. 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
请回答: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3)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
答案
1-5ABCDB 6-10BDBAD 11-15BBABB 16-20ABBDB
21、(1)第一组:盛开的紫荆花。(或香港啊,归来的游子。)第二组:盛开的白莲花。(或澳门啊,归来的游子)符合题意均可。(2)香港和澳门。分别从英国和葡萄牙。(3)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4)这两组图片,使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是近代史上任人欺辱的民族,中国的强大和富强应该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为祖国的今天感到自豪。(言之有理即可)
22、(1)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2)一国两制。(3)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是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因此,台湾迟早会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同胞总有一天会“回家”。(4)民族区域自治政策。(5)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疆独”等分裂祖国的行为,不得人心,永远不会得逞;我们要坚决反对分裂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3、(1)55(2)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国家还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