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横线上。
① 疗养院依山傍水,环境____ (幽、优 )静舒适。
② 小力在生人面前有点羞 _______(涩、愧)。
③ 毛竹扁担非常坚 韧______ (韧、硬),我已经用了三年多了,还是完好无损。
④ 他多次立功受奖,但从不在别人面前夸_______(奖、耀)自己的功劳。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满腔怒火 崭钉截铁 气状山河 B.坠入山谷 悬崖绝璧 横七竖八
C.昂首挺胸 壮烈毫迈 粉身碎骨 D.晋察冀 坚强不屈 叽里呱啦
3.痛击敌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B.悲伤 C.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
4.下列语句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的一项是( )
A.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C.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D.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5.下列名句中,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一项是(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填空题
6.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2)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3)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4)处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7.《狼牙山五壮士》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 、 、 、 四个部分。
8.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 bǎi dù rì kòu guàn chuān
( ) ( ) ( ) ( )
fèi téng bīng báo yì lì qū fú
( ) ( ) ( ) ( )
9.按意思写词语。
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与运用。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象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0.“屹立”一词的意思是 。
11.“眺望”和“望望”都有“看”的意思,在文中交换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12.从“说”“砸”“走”“跳”“昂首挺胸”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3.选文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14.用“ ”画出选文中一处人物群体的描写,用“﹏﹏﹏”画出选文中人物个体的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ー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5.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16.找出描写群体人物的句子,再找出描写每一个人物的句子。关于这种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土群体的英雄形象。
B.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位壮士的英勇行为。
C.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17.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①这段话,把石头比作 ,从中“我”体会到五位壮士 。
②充分体现马宝玉英雄气概的词语是 、 、 。
四、书面表达
18.运用从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学到的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写抢答的场面。
最紧张的抢答环节开始了。主持人读完题,宣布:“开始抢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6.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横线上。
① 疗养院依山傍水,环境____ (幽、优 )静舒适。
② 小力在生人面前有点羞 _______(涩、愧)。
③ 毛竹扁担非常坚 韧______ (韧、硬),我已经用了三年多了,还是完好无损。
④ 他多次立功受奖,但从不在别人面前夸_______(奖、耀)自己的功劳。
【答案】① 幽 ② 涩 ③ 韧 ④ 耀
【详解】略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满腔怒火 崭钉截铁 气状山河 B.坠入山谷 悬崖绝璧 横七竖八
C.昂首挺胸 壮烈毫迈 粉身碎骨 D.晋察冀 坚强不屈 叽里呱啦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 崭钉截铁——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气状山河——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B.坠入山谷——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C.壮烈毫迈——壮烈豪迈,形容勇敢而有气节,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D.正确。
3.痛击敌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B.悲伤 C.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选自《狼牙山五壮士》。痛击:狠狠地打击。痛:彻底地,狠狠地。
4.下列语句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的一项是( )
A.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C.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D.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点面结合表现手法。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常见的场面描写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A.“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概括了部队的作战计划,属于“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详细描写班长的动作,属于“点”。选项A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概括了战士们作战状态,属于“面”。“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详细描写马宝玉的言行,属于“点”。选项B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C.“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详细描写了海军,“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详细描写了骑兵师,这两句都属于“点”。“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交代了大部队的行进情况,属于“面”。选项C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D.“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只是描写游行队伍的游行状况,并没有加入其它事物的详细描写或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选项D的句子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选项D的句子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5.下列名句中,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一项是(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名言警句的理解和运用。题目给出的要求是“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顽强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最后英勇跳崖,体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A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不符合题干的意思。
B项,“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所作的《白马篇》,句子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符合题干中狼牙山五壮士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精神。
C项,“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我们即便是很富裕,也要知道人生无常,多做准备,不要花天酒地,铺张浪费,等到没钱的时候,就会非常惨。但是如果自己真正到了低谷,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天天回想当年多富裕,活在幻想中,而是要认清现实,努力学习,工作,让自己好起来。与题意不符。
D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与题意不符。
二、填空题
6.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2)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3)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4)处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答案】 斩钉截铁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居高临下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平时注意积累词语并正确理解该词语的意思,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可找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找。
(1)斩钉截铁: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惊天动地: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3)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4)居高临下:处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7.《狼牙山五壮士》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 、 、 、 四个部分。
【答案】 痛歼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详解】略
8.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 bǎi dù rì kòu guàn chuān
( ) ( ) ( ) ( )
fèi téng bīng báo yì lì qū fú
( ) ( ) ( ) ( )
【答案】 悬崖 摆渡 日寇 贯穿 沸腾 冰雹 屹立 屈服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悬、渡、寇、腾、雹、屹”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按意思写词语。
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答案】居高临下
【详解】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与运用。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象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0.“屹立”一词的意思是 。
11.“眺望”和“望望”都有“看”的意思,在文中交换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12.从“说”“砸”“走”“跳”“昂首挺胸”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3.选文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14.用“ ”画出选文中一处人物群体的描写,用“﹏﹏﹏”画出选文中人物个体的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着。 11.不行。眺望是从高处往远处看,说明群众和主力部队已经走远,战士们完成了任务。望望说明敌人和战士们地距离越来越近。 12.视死如归,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 13.表达了作者对五壮士的赞叹,赞扬了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14.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人物特点写得既全面,又具体。
【分析】10.考查词语的解释。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
11.考查词语的理解。通常回答不行,“眺望”指从高处远望。“望望”指稍近一点看,根据战士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用的词语也不同。
12.考查词语的理解。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战士们丝毫没有犹豫。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说、砸、走、跳、昂首挺胸”等词语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
13.考查句子的理解。感叹号表示强烈的语气,“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14.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描写方法。“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对五位壮士的具体描写,然后依次描写了班长马宝玉和战士们跳崖的英勇壮举。这是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能多方面地烘托、展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
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ー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5.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16.找出描写群体人物的句子,再找出描写每一个人物的句子。关于这种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土群体的英雄形象。
B.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位壮士的英勇行为。
C.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17.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①这段话,把石头比作 ,从中“我”体会到五位壮士 。
②充分体现马宝玉英雄气概的词语是 、 、 。
【答案】15.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身体粉碎。比喻为了某种目的而失去生命。 16.C 17. 雹子 对敌人的仇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抢前一步 猛地举起 大声喊道
【分析】15.本题考查解释成语,
居高临下,本义指处在高处向下俯视,形容地势非常有利,处在有利的地位。结合“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理解即可。
粉身碎骨,意思是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结合“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理解即可。
16.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辨析。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法,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常在描写某一事物时同时进行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描写,使文章具有说服力,鲜活、生动,突出特殊和一般的辨证关系。
点面结合的写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鲜活、生动,突出特殊和一般的辨证关系。选项C“形象有趣”说法有误。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①由“石头像雹子一样”可知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②通读句子,描写的马宝玉的句子是“他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由此可知“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大声喊道”充分体现马宝玉英雄气概。
四、书面表达
18.运用从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学到的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写抢答的场面。
最紧张的抢答环节开始了。主持人读完题,宣布:“开始抢答!”
【答案】场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选手们迅速思索着答案。突然,“嘀”的一声,3号选手按响了抢答器。只见他胸有成竹地说出了答案。主持人听了,欣喜地说:“回答正确!”观众席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的运用,根据情景,写一写抢答的场面,可以从选手以及观众的表现进行描写。
示例:最紧张的抢答环节开始了。主持人读完题,宣布:“开始抢答!”。紧张的气氛随之即来,一名选手猛地按了下去,她的抢答灯亮了!她努力地回忆着,还有……是什么呢?我卡壳了……是“左右逢源”。大屏幕上出现了答案,主持人激动地说:“答对了。”观众瞬间一连沸腾了,想起的热烈的掌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