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很高,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
非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敌害、食物)
生物因素:
2.类型
1.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光照的强度 B.降雨量的多少
C.玉米田里的土壤 D.玉米杆内的玉米蚜虫
练一练
D
2.对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构成它的生活环境的是( )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 B.田野里的各种生物
C.包括A、B两项 D.主要指蝗虫的食物和天敌
C
小麦田示意图
1.环境中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2.尝试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进行分类。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高山上,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阔叶林
针叶林
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观察两棵石榴树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请你分析石榴结果与那种环境因素有关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在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极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土壤 C.水 D.温度
D
2.草原上很少有青蛙,其决定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食物
B
练一练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2)竞争关系:不同种或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
水稻与杂草
2.竞争关系
野牛的争斗
麝牛群体护幼
3.合作关系: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寄生关系
蛔虫
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5.共生关系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1.稻田中的杂草和稻秧争夺阳光、养料、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合作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互助关系
C
2.蜜蜂找到蜜源后,会在空中跳“8”字舞或圆圈舞,指引同伴到相应的采蜜地点,这体现了蜜蜂之间的( )
A.合作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A
练一练
分析课本17页的资料,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
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
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骆驼
骆驼刺
海豹
2.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便于吸收水分;地上部分植株矮小,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骆驼排尿少,出汗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将水储存在胃里。
海豹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具有保温作用。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冬天雷鸟换上与冰雪一致的白色羽毛。
夏天,雷鸟羽毛的颜色和斑纹与周围的岩石很接近。
保护色
保护色
岩石上的岩兔
潜伏在沙中的牙鲆鱼
竹节虫
兰花螳螂
拟态
箭毒蛙
蛾类幼虫
警戒色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草原野鼠在草原上打洞,以草籽草根为食,使得草原土地塌陷,沙化。
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练一练
2.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主要是( )
A.骆驼刺喜欢沙土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C
D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
合作关系
竞争关系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影响
生物
环境
适应
课堂收获
共生关系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鼠妇
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俗称潮虫。这些小动物似乎总在阴暗的角落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怎么提出问题?(将探究标题改为疑问句)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酸雨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吗?........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的鼠妇生活;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怎么作出假设?(两种假设)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酸雨会影响种子的萌发;酸雨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温度不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3.制订计划(对照实验)
各小组根据教材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参考书上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自行设计实验计划。
材料用具:
10只鼠妇
湿土
铁(纸、塑料)盒
纸板
玻璃板
实验装置:
5
阴暗潮湿环境
明亮潮湿环境
鼠妇各5只
湿土
4、实施计划 (如何记录结果)
环境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6 min 7 min 8 min 9 min 10 min 平均值
明亮 3 6 3 5 4 4 5 3 3 4
阴暗 7 4 7 5 6 6 5 7 7 6
5.得出结论: 鼠妇 选择 的环境
会
阴暗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1、这个实验中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2、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不是因为土壤、温度、水分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因素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变量:实验中根据研究需要所改变的因素。变量一般位于探究的后面。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什么是实验变量?
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0摄氏度
10摄氏度
25摄氏度(常温)
35摄氏度
温度就是在这个试验中会改变的因素,即变量。
4、为什么要用10条鼠妇做实验 只用1条鼠妇做
实验行吗?
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5、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实验数据平均值?(一组)
一个组的数据,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环境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6 min 7 min 8 min 9 min 10 min 平均值
明亮 3 6 3 5 4 4 5 3 3 4
阴暗 7 4 7 5 6 6 5 7 7 6
一、单一变量原则(每次实验只改变一个因素)
二、对照性原则(设置一个参考对比实验)
三、重复性原则(重复多次实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