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08 07: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和现象中,正在产生声音的是(  )
A.未敲击的音叉 B.拨动绷紧的吉他弦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
2.运载三名航天员并实现太空行走的“神舟”七号飞船已成功返航。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鸟鸣声最快 D.一样快
4.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C.手能够吸收鼓声 D.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5.如图所示,小明在物理课上做声学实验,敲击音叉,听见敲击声,看见塑料球弹起。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该实验可以把音叉微小的实验现象放大
C.小明听到的敲击声是塑料球振动产生的
D.塑料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在风和日丽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
A. B. C. D.
7.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秒,所以要能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34米 B.大于17米 C.等于34米 D.等于17米
二、多选题
8.如图所示是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发出嗡嗡声的声源是“鱼洗”
C.“鱼洗”发出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D.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汇集使声音的传播速度加快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音叉停止振动后仍在发声
C.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
10.下表是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介质 水(0℃) 水(15℃) 水(20℃) 冰(0℃) 软橡胶 软木 铁(棒)
v/(m·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的实验情境,同样目的的实验还有实验情景(  )
A. 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
B. 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
C. 随着抽去密封瓶内空气,手机铃声变弱
D.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三、填空题
12.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一位同学在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位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管口,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   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由   传来的。
1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14.为估算距山崖的距离,小明站在山崖前正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4s后听到回声,小明听到的回声是通过   传播的;若此过程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小明距离山崖的距离为   m。
15.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听不到声音,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罩内,又能听见响铃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   , 用到的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是   。
16.在科幻小说《太空之旅》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开阳号”飞船在太空中将来犯的“瑶光号”击中,“开阳号”的航天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见“瑶光号”被炸毁,立即调头离开。请你指出这段描写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   ;判断的依据是   。
四、实验探究题
17.
(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这说明右边音叉通过   把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
(2)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音叉   响,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在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3)用手捏住音叉后,振动停止,   停止。
18.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 _____(填序号);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 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
五、计算题
19.甲同学将耳朵贴在长的金属管的一端,乙同学敲一下金属管的另一端,甲同学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两次响声间隔。假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求: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20.一列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108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6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司机耳中,声音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
(2)该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3)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秒?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C
6.C
7.B
8.A,B,C
9.A,C
10.A,B,C
11.B,D
12.钢管;空气
13.振动;放大法
14.空气;680
15.不能传播声音;实验推理法
16.“开阳号”的航天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真空不能传声
17.(1)会;空气
(2)不会;不会;介质;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发声
18.(1)变小;不能
(2)介质;真空
(3)C
(4)D
19.(1)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
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 ;
(2)解: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为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为
答: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
20.(1)解:根据速度公式得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司机耳中,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6s=2040m
答: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司机耳中,声音通过的路程为多为2040m;
(2)解:动车和声音的运动示意图如下:
由图知,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s声-s0=2040m-1080m=960m
由题意知,动车行驶的距离为s车=s0-s=1080m-960m=120m
动车的速度为
答:动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
(3)解:列车匀速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l车+l隧道=200m+820m=1020m
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
答: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