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7 09: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2、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3、设计如图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将三支试管(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空气)同时放入50℃的水中,观察到只有②中有白烟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N2不支持白磷燃烧
B.对比②和③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C.对比①和③可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D.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点燃时发生反应:
KNO3+S+CK2S+X↑+Y↑(未配平),则X、Y分别是(  )
A.CO2和NO2 B.CO2和H2O C.CO和CO2 D.SO2和KCl
5、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O、F、H原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B. 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2:1
C. 该过程体现了分子可以拆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分子
D. 丁的单质可以用来做燃料
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7、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1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2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3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8、暴雨过后常用漂白粉对环境进行消毒,制取漂白粉的反应为2Ca(OH)2+2Cl2═Ca(Cl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H2O2 B.CaCl2 C.HCl D.CaO
9、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加
B. 生成水和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不变
D. 上述反应中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10、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B. 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 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D. 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
A.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12、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助力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推进剂,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2CO2+4H2O+3X,则X的化学式是(  )
A.NO B.N2O C.NO2 D.N2
13、在一定条件下,X与Y反应生成M和N,如图为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X属于单质
B. 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化
C. 该反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中,生成的M与N的质量比为7:11
【答案】B
14、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 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 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 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 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15、给患者注射时,医院常用75%的酒精为患者注射部位消毒。存放酒精的仓库应贴的安全标志是(  )
A.B. C.D.
16、“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来制取。下列物质中,是该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是(  )
A.NH3 B.CO2 C.H2O D.SO2
二、填空题。
17、近年来,公交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起火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
A.衣物 B.酒精 C.书刊杂志 D.鞭炮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标出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2)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3)二氧化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ClO2+2H2O═Cl2+5X+4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19、在工业中硫酸铜有不少用途。某工厂用硫化铜(CuS)制硫酸铜(CuSO4),拟选择两个方案。
方案 方案① 方案②
原理 CuS是在硫杆菌(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铜。 2CuS+3O22CuO+2SO2CuO+H2SO4==CuSO4+H2O
(1)请写出方案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
(2)在两个方案中①更合理。理由是方案①具有以下优点:优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汽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汽才能燃烧?    。
21、2021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21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   。
22、在煤中掺适量石灰石,燃烧时能减少SO2的排放,其原因是:
(1)2CaCO3+O2+2SO2=2CaSO4+2X,请你推断X的化学式为    ;
(2)汽油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三、实验类题。
23、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_,蒸馏水_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下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
四、计算类题。
2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51 9 3 17
反应后的质量 23 3 x 51
(1)x=   。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3)如A、B、D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12、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用A、B、D表示)。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答案】D 
2、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答案】B 
3、设计如图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将三支试管(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空气)同时放入50℃的水中,观察到只有②中有白烟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N2不支持白磷燃烧
B.对比②和③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C.对比①和③可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D.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答案】C。
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点燃时发生反应:
KNO3+S+CK2S+X↑+Y↑(未配平),则X、Y分别是(  )
A.CO2和NO2 B.CO2和H2O C.CO和CO2 D.SO2和KCl
【答案】A
5、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O、F、H原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B. 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2:1
C. 该过程体现了分子可以拆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分子
D. 丁的单质可以用来做燃料
【答案】C
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7、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1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2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3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答案】C
8、暴雨过后常用漂白粉对环境进行消毒,制取漂白粉的反应为2Ca(OH)2+2Cl2═Ca(Cl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H2O2 B.CaCl2 C.HCl D.CaO
【答案】B
9、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加
B. 生成水和甲烷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不变
D. 上述反应中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答案】D
10、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B. 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 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D. 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B
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
A.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答案】B
12、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助力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推进剂,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2CO2+4H2O+3X,则X的化学式是(  )
A.NO B.N2O C.NO2 D.N2
【答案】D
13、在一定条件下,X与Y反应生成M和N,如图为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X属于单质
B. 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化
C. 该反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中,生成的M与N的质量比为7:11
【答案】B
14、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 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 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 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 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答案】A
15、给患者注射时,医院常用75%的酒精为患者注射部位消毒。存放酒精的仓库应贴的安全标志是(  )
A.B. C.D.
【答案】C
16、“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来制取。下列物质中,是该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是(  )
A.NH3 B.CO2 C.H2O D.SO2
【答案】C
二、填空题。
17、近年来,公交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起火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
A.衣物 B.酒精 C.书刊杂志 D.鞭炮
【答案】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D。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标出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2)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3)二氧化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ClO2+2H2O═Cl2+5X+4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O2;
(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
(3)O2。
19、在工业中硫酸铜有不少用途。某工厂用硫化铜(CuS)制硫酸铜(CuSO4),拟选择两个方案。
方案 方案① 方案②
原理 CuS是在硫杆菌(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铜。 2CuS+3O22CuO+2SO2CuO+H2SO4==CuSO4+H2O
(1)请写出方案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
(2)在两个方案中①更合理。理由是方案①具有以下优点:优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uS+2O2 CuSO4
(2)环保无污染;不需要加热节能;不需要消耗硫酸
20、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汽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汽才能燃烧?    。
【答案】(1)高于100℃; (2)使火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21、2021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21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1)清除可燃物; (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隔绝氧气。
22、在煤中掺适量石灰石,燃烧时能减少SO2的排放,其原因是:
(1)2CaCO3+O2+2SO2=2CaSO4+2X,请你推断X的化学式为    ;
(2)汽油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答案】(1)CO2 (2)碳元素、氢元素
三、实验类题。
23、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_,蒸馏水_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下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
【答案】燃烧;不燃烧;着火点;先于;CO2密度比空气大;O2密度较大,上方O2含量较低;“小火燃烧”是因为与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是因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四、计算类题。
2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51 9 3 17
反应后的质量 23 3 x 51
(1)x=   。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3)如A、B、D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12、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用A、B、D表示)。
【答案】(1)3 (2)14:3 (3)2A+B2D。
【解析】:(1)x=51+9+3+17﹣51﹣3﹣23=3。故填:3。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51﹣23):(9﹣3)=14:3。
故填:14:3。
(3)设A、B、D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x:y:z,
A、B、D三种物质反应的质量比:
(51﹣23):(9﹣3):(51﹣17)=14:3:17,
A、B、D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12、34,根据题意有:28x:12y:34z=14:3:17,x:y:z=2:1:2,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2D。
故填:2A+B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