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教案第三单元 课文 4曹冲称象
(课型:以文带文)
【单元学习目标】
本组教材围绕“儿童文学”这一专题,精选了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小文章,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童真童趣,体会儿童的情感世界。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曹冲称象 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通过写一个七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众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品质。
玲玲的画 课文中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一块墨渍变成了可爱的小狗,玲玲的画更好了。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一封信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以对话形式,用儿童化的口语鲜活而真实地叙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经过。
妈妈睡了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了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表达了深厚的母子之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关键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能用“一边……一边……”造句。
3.通过阅读小古文,使学生认识像曹冲这样年纪小却又智慧的孩子,启发他们在生活中多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听课文范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小组交流: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干了什么?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文题目,读准字音并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一主”教材教学环节
学生自读感知:(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1)学生自主阅读。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重、秤、量”等字的读音。
检查预习情况,指导阅读。
关键词重读(出示词语: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
读一读,找一找相关句子;(2)指名读;(3)师生接读。
对比感受关键词(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第一次看见这么个庞然大物,你们看看官员们他们都在想议论什么呀?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对比阅读: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指导书写“底”。
再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课文中提到的哪些称象方法?用 画出来,标出序号。
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最好?
学生汇报,交流陈述。
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师总结: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
明确:“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边叙述边利用课件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巩固练习
⑴ 看拼音,写词语:zhù zi xiǎo chuán chènɡ ɡǎn ɡuǒ rán
⑵ 选择带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在括号里打“√”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①liànɡ( )②liánɡ( )
⑶ 组词
底( )秤( )柱( )岁( )
杆( )站( )做( )船( )然( )
⑷ 读读写写
别人 一同 柱子 一边 到底 秤杆 力气 出来 船身 石头 地方 果然
⑸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⑹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 )多少,就( )水面,在船舷上画(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 ),装到船( )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 )。这样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
拓展阅读(以文带文)
1.师范读小古文《道边苦李》
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生跟读,自由读
3.古今对读
古文 现代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他的伙伴一同游玩,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果实压得枝条快断掉,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
唯戎不动。 只有王戎没去摘
人问之 有人问他怎么回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
取之信然 有人一尝,果然是苦的。
4.读了这么多遍,谁知道王戎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5.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四、课堂总结:使学生认识像曹冲这样年纪小却又智慧的孩子,启发他们在生活中多思考。
【布置作业】
课后拓展阅读《曹冲智救库吏[lì]》、《雉[zhì]鸡起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