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7 14: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我要的是葫芦
(读写联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共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读好反问句,体会人物心理。
2.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任何成就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内容】
1.《经典诵读》:《邻居的杏树》
2.“一主”教材:《我要的是葫芦》
3.《新主题阅读》:《农夫和他的孩子们》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读好反问句,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任何成就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方法】用“复习导入——朗读感悟——归纳概括——拓展应用——生成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理解文本,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在自己的“地盘”做主,学有所得,乐在其中。这样不仅构建了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一)“课前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课前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生自由读。
2.师生承接读。
3.男女生对读。
4.减词填空读。
邻居的杏树
日本 金子美玲
花儿开我全 ,
也有 ,也有月夜。
花谢时纷纷飘过院墙,
也飘进了我家的 。
叶下结了小果实的时候,
大伙儿都把它忘了。
果子熟得 的时候,
我已经等了好久。
就这样我得到了,

二、“一主”教材教学
(一)“‘一主’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葫芦图片展示,简单介绍葫芦文化。
(设计意图:把葫芦图片作为奖励让孩子们观看,伺机介绍葫芦文化,潜移默化渗透传统文化)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师:通过朗读课题突出我要的是什么?生:读。
师:通过朗读课题突出谁要葫芦?生:读。
(让孩子明白传递信息的侧重点不同,朗读也不同。)
3.出示课文插图,找不同。让孩子们找出两幅图中的三处不同之处:葫芦叶不同、葫芦果不同、人的面部表情不同。
4.读文,找出和插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与这两幅图相对应的两个自然段。
5.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孩子们谈感受,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很容易读出情感。
6.探究葫芦掉落的原因。
师:这么漂亮美丽的葫芦怎么就枯黄了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原因。
重点体会“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
师:当看到叶子上的虫子,那个人在想什么?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对于这几只虫子,那个人在乎吗?他觉得有几个虫子 (不可怕) 。
师:当邻居劝说的时候他想什么?
生: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师:那个人觉得很 ,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7.情景表演。
8.读说联动: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链接诗歌,让孩子明确葫芦叶和葫芦果之间的联系。
三、以文带文
(一)“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自学提示:朗读《农夫和他的孩子们》,想一想,农夫想出的能让孩子们勤劳起来的好办法到底是什么?用“ ”标出文中蕴含深刻道理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
四、拓展练习(续编故事)
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几棵葫芦,叶子上又生了几只虫子,他会怎么做呢?(填空续编)
2. 假设农夫临终前什么也没说,这个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课后延伸)
五、归纳总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片面地去看待问题。
六、作业布置
1.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七、课堂小结
这篇小短文描述了一个爱葫芦的人种葫芦时,只知道要葫芦果实,不知道要杀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什么都没得到。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光看点,要看面,明白果实与叶子密切联系的自然常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