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诗五首淮上与友人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杂诗夜雨寄北王维李商隐郑谷王勃刘禹锡杂 诗z x xk 王维,字摩诘,人称“王右丞”。工诗善画,兼通音乐;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称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亦擅长边塞诗。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卷。作者介绍 杂诗
君 自 故 乡 来,
应 知 故 乡 事。
来 日 绮 窗 前,
寒 梅 着 花 未?qǐzhuó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思考 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作者为何要借“梅花”来抒发思乡之情?讨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他擅长律诗,绝句。作者简介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如何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当时的苦状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诗人想象日后重逢时,与友人共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心灵的孤寂与痛苦。
用相聚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的痛苦,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时,对友人的思念。
作者把情与景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现实与想象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构思独特,耐人寻味。诗歌小结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因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长江边上杨柳依依,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却要往长安而去。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描写离别情景抒写惜别之情 该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离别情景的叙写,表达了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真挚之情。主旨小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写作特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王勃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离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里行间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古代送别诗的主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代著名诗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送 杜 少府 之 任 蜀州 官名,即县尉
到,往上任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què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huà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q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描写了一远一近的两处景物,表明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并不得意。而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仕途不得志之人。当俩人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像是近在咫尺。 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岐路:沾巾:无须,不要。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中心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意,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独特风格 哀而不伤,蕴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 思考: 《淮上与友人别》 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都是写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不同? 《淮》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人别路上,愁上心头的惜别,诗的格调比较细腻,哀婉。
《送》是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以宽慰和勉励,表达了一种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大气、昂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作者简介解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一首酬答诗。
乐天,指白居易;
见赠,指赠诗(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
题目的意思是,刘禹锡在扬州同白居易初次相遇,酬答他写给自己的赠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处在巴山楚水这荒凉边远的地方,二十三年一直被朝廷抛弃不用
首联:表达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之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只能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中就像那传说中的烂柯人颔联:写了离京之久,变化之大,曲折地控诉了政治迫害的残害,借典抒情。 “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烂柯人”的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回到家乡,人事全非.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木的前头万木逢春
颈联:作者将自己比喻成“沉舟”、“病树”;“千帆”“万木”比喻成那些在自己贬官后飞黄腾达的新贵们。诗人用了这两句,使诗的格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前四句凄凉伤感,后四句则以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点明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自勉作诗,同时委婉地向友人表达了宽慰向上的劝告。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来振奋精神尾联:紧扣题旨,突出中心。酬答友人赠诗之意,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而不敢消沉的积极生活态度。品析名句 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自然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将无限美好,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气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中心主题 这首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首联 被贬远久颔联 借典抒情颈联 借物喻意尾联 长志酬答积极进取乐观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