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堂同步特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堂同步特训(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7 12: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在“强国追梦”演讲活动中,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说的“西方列强一巴掌”指的是(  )
A.沙俄入侵东北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4.2023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史学界将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7.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
A.协议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租地建房的权利
8.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综合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战也,我国统称鸦片战争,盖以其由于缴交鸦片而起。外国历史学者则言其原因复杂,林则徐之强缴鸦片,只其导火线耳……道光既不明知英军火器之利,对于战败之兵丁,则以其未曾力战(注释:没有奋力作战),迭谕将其先遁(注释:逃跑)者杀之,以警其余,奈其无济于事。武将之遥英军也……其不死者,则交刑部议罪。
材料二 条约凡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如下: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港口,许英商贸易,眷属居住。二、割让香港(注:实为香港岛),听英治理……六、五口进出货物,中国公布公平划一之税率,贩入内地之英货不得加重课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指出,外国历史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据材料概括道光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哪一条约?“条款一”给英国带来什么利益?“条款二和条款六”分别损害了中国什么权益?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可知,这位主人公是林则徐,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将收缴的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故选B项;郑成功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2.【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故选B项;沙俄入侵东北在康熙帝时期,两次雅克萨之战后,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东北边界问题,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等可知,以上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故选D项;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要到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排除B项;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是近代以来清末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答案】A
【精析】根据题干“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故选A项;《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排除C项;《辛丑条约》也没有涉及香港问题,排除D项。
【答案】A
【精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的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答案】A
【精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工业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传统纺织业发展日益艰难,说明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极大冲击,故选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宣扬自强求富,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传统纺织业发展日益艰难,民众生活更加艰难,排除C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尚未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排除D项。
【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表示平允”可知,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后可以享有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故选B项;协议关税权出自《南京条约》,指的是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应该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商确定,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领事裁判权同样出自《虎门条约》,指的是英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时中国无法按照本国法律管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租地建房的权利同样出自《虎门条约》,指的是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8.【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此战英国……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项;鸦片战争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鸦片战争未涉及领海问题,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但这不是战争的主要影响,排除C项。
二、综合题
9.【答案】
(1)导火线:林则徐强缴鸦片;
原因:参战官兵没有奋力作战;
主要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条约:《南京条约》;
条款一: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便利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条款二: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
条款六: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3)理解: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吾辈当自强。(言之有理皆可)
【精析】
(1)导火线:根据材料“外国历史学者则言其原因复杂,林则徐之强缴鸦片,只其导火线耳……”可知,外国历史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林则徐强缴鸦片。
原因:根据材料“道光既不明知英军火器之利,对于战败之兵丁,则以其未曾力战(注释:没有奋力作战)……”可知,道光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参战官兵没有奋力作战。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综合国力强大。
(2)条约: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条约是《南京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款一:根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港口,许英商贸易,眷属居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便利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条款二:根据材料“二、割让香港(注:实为香港岛),听英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款二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
条款六:根据材料“六、五口进出货物,中国公布公平划一之税率,贩入内地之英货不得加重课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款六是协定关税,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3)理解: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是独立自主、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贸易、关税主权开始丧失,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②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主要矛盾。③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反封建变为反封建反侵略。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故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启示: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落后就要挨打、腐朽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要开放不要保守,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言之有理皆可)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