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7 15: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
一棵粗壮的大青树下,有一所边疆的小学,在这所边疆的小学里,有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上课、玩耍,好不快活!这快活像长了手,招来了许多小动物……多么美好呀!
傣族 又称泰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泰国和老挝(wō)的主体民族。在中国,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景颇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目瑙纵歌节、能仙节等。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组词:平坝


组词:汉族
hàn

组词:汉族
yàn

组词:鲜艳
yánɡ

组词:朗读

组词:打扮
bàn

yàn


rónɡ

qiú

hàn



zhuānɡ

bàn

chén

jìnɡ


tínɡ



jǐnɡ

绚丽多彩—— 多彩缤纷
敬爱—— 亲爱
飘扬——飘舞
安静—— 宁静
热闹——喧闹
近义词
鲜艳—— 素净
安静—— 吵闹 
有趣—— 乏味
热闹—— 冷清
古老—— 年轻
反义词
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词语解释
jiān 间不容发
jiàn 间隔

多音字
飘扬 飘荡 飘舞
相同点:都有“随风摆动”的意思。
不同点:“飘扬”侧重于向上飘起,有飞扬舒展之势。“飘荡”侧重指飘飘悠悠,荡来荡去,可表示在水面浮动,也可表示在风中荡动。“飘舞”指随风飞舞,或摇摆,强调跳舞似的在风中飞动。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齐聚在一所大青树下的学校,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美好景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上学路上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上课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写大青树下的学校的美丽。
段落划分
自豪和赞美的感情。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作者为什么会为这所学校感到自豪呢?
因为这所学校的同学们团结和美丽及学校的美丽。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过渡句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从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等山林里的朋友们的表现,可以看得出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听。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一只猴子,看到同学们读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好听,你会怎么做?
我会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结尾处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结尾描写了铜钟和凤尾竹,突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难忘和怀念之情。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
课上和课下
点题
穿戴不同
美丽可爱
认真读书
充满快乐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团结友爱似亲人
幸福祥和如一家
板书设计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们了解了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课文主题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坪坝( bà bèi )
鲜艳( xiān xiǎn )
摔跤( suāi shuāi )



随堂练
二、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 )的国旗 ( )的服装
( )的小鸟 ( )的铜钟
( )的老师 ( )的枝干
古老
鲜艳
快乐
飘扬
敬爱
粗壮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小动物聆听孩子们读书的情景,突出了上课时_____ 和_____ 的美,并且运用了_________的描写反映出了民族小学的读书氛围。
拟人
安静
和谐
动静结合
三、课内阅读。
谢谢!下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