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 课件 (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汉乐府两首 课件 (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5 12: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李仲秋汉乐府两首上邪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上邪》的基本内容;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源头的一些特点;
3.结合自己的生活与知识对诗歌进行解读;
4.让学生了解“乐府”知识及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1.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乐府知识简介2.汉乐府民歌的特点:①浓厚的生活气息 ②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③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④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⑤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相知:相爱。
长:永远。
命:使,让。
绝:断绝。
衰:衰减。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山头。
竭:枯竭 。
雷:用作动词,打雷。
雨:用作动词,落下。
乃:副词,才。
敢:肯。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老天啊!
我想同意中人相爱,
长久地使到爱情
不会断绝衰竭。
高山没有山峰变成了平地,
江水断流枯竭,
冬天打雷雷声隆隆,
夏天落下大雪,
天地合并在一起,
那时我才敢同意中人
断绝爱情!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在流 当时间停住 日月不分 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温柔是我今生
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在上升的时候 当地球不再转动 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 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 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 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 把握青春年华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 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 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 把握青春年华合作探究题:(1)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自然现象? 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2)为什么说“山无陵”以下六句,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2.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3)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这首诗语言简洁质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采用夸张手法,一连用了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来写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语短情长,意蕴绵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这首诗为什么采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4.运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执着坚定,使人读后心灵受到震撼。延 伸 阅 读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说明:这首词通过坚定的誓言表现了健康忠贞的爱情,与《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休,作罢,停止,指不再相爱。“青山烂”和“秤砣浮”、“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都是用来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物。饮马长城窟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饮马长城窟行》的基本内容;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源头的一些特点;
3.结合自己的生活与知识对诗歌进行解读。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歌曲《青青河边草》、延伸阅读文章《彻骨悲凉彻骨寒》1.“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2.“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片人路同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以后成为艰苦的行役生活的代名词。一、关于“行”1.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名字。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yōng)。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2.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二、关于作者 齐读: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划分结构第一层:
昼思梦想第二层:
寒门独居 第三层:
喜获夫信第一层:昼思梦想(1-4句)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四、诗歌欣赏从“青青河边草”到“展转不可见”。本层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第一句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第二句写思夫心切而在梦中相见。第三句写梦醒后丈夫仍在他乡。第四句仍然写丈夫在他乡不同的地区飘泊而不能相见。
第二层:寒门独居(5-6句)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是比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这两句是说: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门庭冷落,世态炎谅。“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大意是: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
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第三层:喜获夫信(7-10句) 五、参考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青青河边草 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 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 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 相思情未了 青青河边草 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 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 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 相思情未了 无论春夏与秋冬 一样青翠一样好 无论南北与西东 但愿相随到终老六、歌曲欣赏……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这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环环相扣,这种修辞方法叫“顶真” 。
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语气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吸引读者的作用。七、关于修辞八、合作探究:
1.《饮马长城窟行》中的“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位于全诗的开头,既是对沿河青草的生动描述,又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这也是汉乐府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又起什么作用? 用了“比”的手法。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总结: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九、延伸拓展阅读:彻骨悲凉彻骨寒学会读书是一件
很幸福的事情!